闲情偶尔禅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2.77
3.4折
¥
38
全新
库存224件
作者梅毅(赫连勃勃大王)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12926
出版时间2012-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7952136
上书时间2024-12-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引子 少年一段风流事 只许佳人独自知――从“色”中领悟“空”
上篇:佛禅七宗问
1.怯怯地发问之一:什么是佛?
1.怯怯地发问之二:禅是怎么回事?
3.怯怯地发问之三:禅宗是“农禅”吗?
4.怯怯的发问之四:达摩是什么人?
5.怯怯的发问之五:六祖慧能在禅宗历史上那么重要吗?
6.怯怯地发问之六:禅宗如何变成士大夫的“宗教”?
7.怯怯地发问之七:“禅”的基本要义是什么?
禅宗传法世系表
中篇:28个好玩的公案
什么是“公案”
1.“廓然无圣”的胡僧
2.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3.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4.利剑斩却万根丝
5.磨砖成镜
6.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7.长空不碍白云飞
8.野鸭子飞过去了
9.庐陵米是什么价?
10.内有星星火
11.藏头白,海头黑
12.南泉斩猫
13.放下!
14.庭前柏树子
15.烧木佛取暖
16.髑髅里眼睛
17.汝道阿谁是后人!
18.月下披云笑一声
19.始随芳草去 又逐落花回
20.寸丝不挂
21.看棒!
22.佛是麻三斤
23.大嘴巴子也能让你悟
24.何须待零落 然后始知空
25.大雄山下出猛虎
26.逢着便杀!
27.焰里寻飞雪 水下火烧天
28.山是山 水是水
下篇:42首愉悦的禅诗
1.诗为禅客添花锦 诗是禅家切玉刀
2.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3.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
4.不是一番寒彻骨 争得梅花扑鼻香
5.潇洒剑客悟得禅
6.借景示法钓金鳞
7.只此浮生一梦中
8.焰里寒冰奇意象
9.心未有尘何用洗
10.一片闲云入户来
11.一道神光万境闲
12.雨霁长空净 云收一色真
13.禅思何妨在玉琴
14.铁衣着尽换禅衣
15.茶烟轻扬落花风
16.春光明媚梅花尼
17.弥勒大肚诗也禅
18.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
19.山河天眼里 世界法身中
20.金粟如来是后身
21.浮天沧海远
22.诗思禅心共竹闲
23.一轮明月到窗前
24.居士弹指华年过
25.禅心不为窈窕摇
26.闲学维摩坐禅定
27.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28.火候足时他自美
29.一树春风有两般
30.香艳从里存妙悟
31.凉风深夜月如钩
32.桃花烂漫始抬眸
33.曲中无限花心动
34.满目秋江澄似镜
35.不风流处却风流
36.花底清歌春载酒
37.更无尘事恼闲心
38.为爱吟诗懒作禅
39.梅影一枝窗上来
40.海天秋月一般圆
41.不结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42.半窗红日静炉烟
43.拽将红袖夜谈禅
跋 弄花香满衣
内容摘要
上篇:佛禅七宗问
1.怯怯地发问之一:什么是佛?
佛,是外国的舶来品;禅,却是我们中土佛教的一个分支。
追根溯源,佛教是由古印度一个小国王子释迦牟尼创立的一种宗教。佛教有“三宝”,包括佛、法、僧。
三宝具备,才构成完整的佛教。
佛,本意是“觉”。佛教的基本教义,包括“四谛”、“十二因缘”等等。
“四谛”指“苦”、“集”、“灭”、“道”,也就是人生的四种真理;十二因缘即人生的十二个部分: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佛教本来是出世法,要从根本上灭除无明,让人摆脱十二因缘的束缚,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脱离苦海。
在古代印度地区,佛教经历了从原始、部派、小乘、大乘、密教等发展的阶段。我们这本书不是讨论佛教的,所以不想就此展开。
为释疑解惑,我们简要谈谈佛教在中土流传的过程。
佛教人中国,大概在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明帝时代。明帝本人吃饱了发呆,晚上做了一个梦,见一神人,浑身发光,飞在殿前。转日,他询问群臣,一个叫傅毅的大臣表示说:“天竺(古印度)有得道者,号为‘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陛下所梦,大概就是‘佛’了”。
于是,汉明帝派人取西域等处抄写佛经,而后又在洛阳城外起白马寺。
无论这个故事是否真实,但是,此说见于东汉末年的《离惑论》,大致就说明了佛教对中土产生影响的时间。
佛教初人中国,时人都把它当作方伎的一种,中土信奉的人也不多,也没有职业的僧尼。
三国两晋时期,随着译经活动的展开,逐渐出现了专门的出家人。西晋时期,僧尼已经有数千人之多。
东晋十六国期间,外来僧人相继进入中土。其中很有名的,要属那位娶了十多个美女的大翻译家鸠摩罗什。而大师佛图澄、道安、慧远、支遁等人出现,更使得佛教在中上层广为流传,影响越来越大。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土大爆炸般地发展。原因很简单,皇帝们纷纷开始信佛。虽然经过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灭佛”,在中土,佛教一直呈上升势头,并深人到平民百姓家。
隋、唐、五代,一直到两宋,只有唐武宗、后周世宗排过佛,大多时间,佛教都很好兴盛。元、清两朝统治者虽为少数民族,皇帝却都信奉佛教。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本人就是和尚出身。所以,佛教在这三个朝代都发展得还算不错,僧尼生活也不赖。只是,随着国家政权的强盛,佛教不再以单独的政治势力存在,而日渐成为皇权的附庸。
明清之时,佛教与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群的关系日渐疏远,佛教真正潜在的社会价值日益沦落,慢慢降格为超度亡灵的教门。加上僧尼素质的下降,僧团形象日渐模糊,“人间佛教”的印记很好黯淡,由此,佛教的社会地位也一落千丈,它的生机越来越微弱。
特别是清朝的雍正帝,他阴蛮十足,以帝王之尊,插手佛教内部事务。从那时起,佛教便接近变成政治权力的从属了。
在佛教传人中土之前,在我们广大的汉族聚居地,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道家的逍遥,儒家的礼乐,仔细推究,还不算宗教层次的信仰。佛教传过来以后,在隋唐前与道家合流,玄谈为主;隋唐之后,它找到了儒家理论作为伙伴,把天命、忠孝也当成招牌。如此一来,佛教就满足了不同阶层的不同需求,自然涓滴成流,一发不可收拾。
佛教,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之分。这个简单的常识性问题,一定要讲一讲。
“乘”是梵文yam的意译,大概是“乘载”、“道路”的意思。公元一世纪左右,古印度佛教内部有些人自称能普度众生,并能运载大众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解脱的彼岸,于是他们就自称为“大乘”,而把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贬称为“小乘”。
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国家,比如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他们当然把自己的信奉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不会自认为是“小乘”。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靠前,是有关释迦牟尼佛的观点方面。大乘佛教把释迦牟尼看成是法力无边的神,小乘佛教只是把释迦牟尼当成一个宗师和接近觉悟的人;第二,大乘与小乘的修持方法不同。大乘偏重菩萨行,即要普度众生,把释迦成佛前的菩萨阶段当成自己修行的榜样。小乘主张“三学”,即“戒、定、慧”,要通过持守戒律而获取大智慧。第三,从教义上说,大乘佛教认为“人法两空”,“性空幻有”,既否定人的主观精神,又否定客观存在;小乘佛教则“人空法有”,只是否定人的精神主体。第四,大乘和小乘的修行目的也有差异。大乘佛教要普度众生,以成佛为优选境界;小乘佛教则追求个人解脱,很终想证得“阿罗汉果”。
其实,大乘佛教是在小乘佛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互为联系。从分布情况看,从印度传人中国、朝鲜、日本、蒙古等地的佛教,属于大乘佛教。而传人泰国、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地(包括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的佛教,属于小乘佛教。
从宗派上讲,我们的中土佛教大致分为十个宗派,即律宗、俱合宗、成实宗、三论宗、天台宗、贤首宗、法相宗、禅宗、密宗、净土宗。
这些大宗下面,还分为不少支派。有时候,这些支派对外也称“宗”,比如禅宗下面又有临济宗、曹洞宗等。
所有佛教的大宗派之中,很影响我们中国人精神的,无疑,就是禅宗。
大乘佛教的许多宗派,一直没能把佛性和人性混而为一。而禅宗,在优选限度上,为我们解释了“佛心”与“人性”的关系问题,把佛国净土安置于每个信仰者的心中,使得佛心与人心的距离越来越短。
很终,禅宗使得我们能够冀望自己:在日益沉沦的俗世泥沼中,有可能解脱出来,在“即心即佛”的追求中达向超越的彼岸。
2.怯怯地发问之二:禅是怎么回事?
即使唐朝初年的玄奘大师那么有名,又翻译了那么多有名的佛经,但是,他所创立的“法相宗”,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玄奘死后仅仅几十年,繁琐唯识的法相宗就逐渐泯灭无闻了。即使有((西游记))的文学传播,但也只能把这位大和尚演义成赫赫有名的“唐僧”而已。
相比于玄奘,由岭南和尚慧能发扬光大起来的禅宗,就成为中土佛教的蔚然大宗。
说到禅宗,大家一定会首先想起那个“一苇渡江”的碧眼老胡僧达摩,更会想起他“面壁十年”的传奇。
无论是真实历史的唐太宗,还是虚构小说中的西门大官人,都是吃了胡僧的药而驾鹤西归的。所以,胡僧给中国人的印象并不是很好。但是,说到佛教在中土的很初传播,这些大胡子绿眼睛的汉子们功不可没。
其实,如果讲早期的禅法,东汉的安世高大师已经开始宣讲《禅行法想经》以及《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等经文。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鸠摩罗什,也通过翻译《坐禅三味经》《禅秘要经》等经典,大肆弘扬禅法。
禅,原始的含义,是梵文“Dhyana”(禅那)的简称。对于这个词汇,鸠摩罗什翻译为“思维修”;玄奘大师精益求精,翻译为“静虑”。意思其实都差不多,是指安详、宁静的深思。
人,通过禅定,可以摆脱“欲界”诸等欲望的困扰,从而为宁静的思虑提供一种精神层次的保障。与这个概念相类似,我国古代苟子所说的“虚壹而静”,庄子的“守神”、“坐忘”、“心斋”、“守一”等说法,都与“禅那”的意思很好接近。
P8-13
精彩内容
达至性灵的禅宗解读!精微独到的妙理阐释!作者梅毅在《闲情偶尔禅》中化身“修禅问道者”,在“佛禅七宗问”中设七问,于自问自答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妙趣横生的叙述方式给读者做了“禅宗”普及。在“28个好玩的公案”中选取禅宗历目前较为典型的公案,于叙述中加以禅宗典籍的解读,在彰显大师们的境界之余更带给读者全新的性灵体验。在“42首愉悦的禅诗”中选取我国历目前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禅诗(偈)。妙理解读之后使人思想“涅?”。《闲情偶尔禅》立足禅宗,横跨数代,选取了大量的典籍(典故)和诗歌作为描述对象,文风收放自如,于精要处显露机锋!正是从细微处着眼,于浩瀚繁宕中汲取很为精华之料,以生花之妙笔为读者奉上了一道禅宗精神的饕餮大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