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岳龙华,1974年11月生于河南南阳。先后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现河南财经政法大一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与运行、经济增长与发展等。在《人口学刊》、《中国人口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数篇。
杨仕元,1982年6月生于湖南岳阳。先后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教于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逻辑
1.5 本书的概念定义和数据说明
1.6 结构安排
第2章 转折点理论对中国经济的适用性研究
2.1 转折点理论
2.2 转折点理论对中国经济的适用性
2.3 关于刘易斯转折点实证研究的文献回顾
第3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的典型化事实
3.1 引言
3.2 劳动力市场转折的典型化事实:劳动力
供给态势
3.3 劳动力市场转折的典型化事实:劳动力
需求变化
3.4 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判断:结论性评论
第4章 Minami准则下的刘易斯转折点实证研究
4.1 引言
4.2 文献回顾
4.3 Minami转折点判断准则与拓展
4.4 经验实证
4.5 结论性评论
第5章 基于转折点理论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
——来自全国农产品成本一收益调查数据的分析
5.1 引言
5.2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回顾
5.3 逻辑假说与数据说明
5.4 农业部门的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
5.5 农业部门的工资估算
5.6 对假说1的检验
5.7 对假说2的检验
5.8 对假说3的检验
5.9 结论性评论
第6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的时间窗口测算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6.1 引言
6.2 时期分析的劳动力市场供求模型
6.3 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实证结果
6.4 结论性评论
第7章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的MRA分析
7.1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7.2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文献的描述性分析
7.3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文献的MRA方法分析
第8章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8.1 引言
8.2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的两种计算方法
8.3 数据来源和数据序列的构造
8.4 中国各地区三大部门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
1990~2009年
8.5 基于世界银行(1996)方法的测算
8.6 结论性评论
第9章 刘易斯转折点的东亚经验
9.1 日本的经验
9.2 韩国的经验
9.3 中国台湾的经验
9.4 结论和启示
第10章 跨越刘易斯转折点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10.1 日本经济增长之谜(1960~1990年)
10.2 刘易斯转折点后中日两国经济特征比较
10.3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10.4 结论性评论
第11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11.1 主要结论
11.2 政策建议
11.3 存在不足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精彩内容
岳龙华、杨仕元*的《刘易斯转折点与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中国经验)》的主要目标是对“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这一命题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以及该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动趋势,探索中国经济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后的经济增长源泉。准确判断中国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研究劳动力再配置效应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