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课堂改革的管理机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学课堂改革的管理机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8.07 4.8折 58 全新

库存5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郝全智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67880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2993505

上书时间2024-12-2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郝全智,1967年生,山东鄄城人,师范大学教育博士,语文级教师,大峪中学升学指导中心主任。出版专著有《我一直在你身边》等,在中文核心期刊《人民教育》《中国教师》《语文教学通讯》等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章绪论

节研究缘起和问题的提出

一、 选题缘由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课堂改革”研究的总体图景

二、“课堂改革的管理机制”的相关研究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核心概念

一、薄弱中学

二、机制

三、课堂改革

第四节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及其适切性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步骤

第二章课堂改革的外部支撑机制

节学同体理论探究

一、学同体概念辨析

二、学同体的理论溯源

第二节基于学同体的课堂改革外部支撑机制

一、营造基于学同体的课堂改革文化氛围

二、建立基于学同体的课堂改革协作团队

三、建构基于学同体的课堂改革会话机制

第三章课堂改革的内部协同机制

节自组织理论的探究

一、复杂性理论与复杂性管理

二、自组织理论与自组织团队

三、课堂教学系统是自组织系统

第二节作为“自组织”的课堂改革内部协同机制

一、“班改课改一体化”的提出

二、班级内部组织变革的自组织力量

三、自组织管理机制视域中班改的多重效应

第四章课堂改革的过程转化机制

节知识管理理论的探究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溯源

二、“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流派

三、教育视角里的知识管理研究

四、作为知识管理“过程学派”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

第二节基于“SECI知识创造模型”的课堂改革过程转化机制

一、体验共感:共同化机制(暗默知识—暗默知识)

二、培训研讨:表出化机制(暗默知识—形式知识)

三、建章立制:联结化机制(形式知识—形式知识)

四、超越创新:内在化机制(形式知识—暗默知识)

第五章对课堂改革机制的理性思考及机制要素的浮现

节薄弱中学课堂改革机制再思考

一、课堂改革的外部支撑机制

二、课堂改革的内部协同机制

三、课堂改革的过程转化机制

第二节课堂改革机制要素的浮现

一、决策要素

二、传导要素

三、执行要素

四、干预要素

第六章研究结论

课堂改革的三种机制

机制及机制要素的关系

本书的创新点

局限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后记十年一觉“博士梦”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缘由

新中国教育发展经历了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尤其是21世纪初开始的第八轮新课程改革,让我们对基础教育的诸多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的追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家庞大复杂的新课程体系建立起来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在逐步完善,丰富的教育实践和逐渐深入的教育研究,让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我们追求的应然的新课堂的理想样态也逐渐清晰。

2017年高中新课标的颁布实行,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教学为课堂改革提供了新的课堂样态和结构框架,素养本位的课堂模式也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广泛的共识。①方向和目标都是明确的,但是从实然课堂走向应然课堂的路径是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问题。从课程改革走向课堂改革是课改的最后一公里,是课改的必然归宿。

如何突破传统课堂向新课堂转化的困境?课堂改革成果转化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如何通过管理机制的建立更快更好地完成这项变革的过程?正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

(一)“课堂改革”是当下教育改革最迫切的现实问题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本章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六项课程改革目标,即转变课程所体现的功能,追求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等。①当精心研制的“新课程”由官方推动、自上而下轰轰烈烈地进入实践环节的时候,却发现了理论形态和实践领域的疏离:教师认为,这不过是换了一本教材而已;学生们被动地学习“新教材”,课堂生态并没有改变。《纲要》颁布已20多年,这种课堂教学无以承担新课改理念之重的状况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要完成“新课程”培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的人”的使命,需要完成改革重点的转变:由课程改革转向课堂改革,通过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落地。

因此,课堂改革是实现新课程所承载理念、完成课改任务的最后落脚点,是整个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是最艰难最关键的阶段。

(二)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在常态课堂上是课堂改革的实质问题

常态课堂体现最真实的课堂生态,每一节常态课都能够实践新课改理念,是课改追求的理想状态。课改理念的迭代,课改蓝图的完善,公开课、示范课所树立的课堂样板的实践方向,都必须在千百万一线教师的常态课堂上找到落脚点,并不断茁壮其生命力。

1.众声挞伐的课堂问题

知识本位的传统课堂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教育也借鉴了大工业流水线的生产方式。班级授课制的兴起,是因应大量流水线人才的需求。知识被体系化为系列教材,教师的任务就是原原本本地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全班同学整整齐齐地坐在课堂里,唯一的任务就是听讲、记忆、接受,教师高高在上,知识不容置疑,学生照单全收。这个过程,少有质疑,鲜有互动。传统课堂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学课堂改革管理机制的学术专著。本书把机制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机制的视域进行系统思考,为基础教育薄弱中学课堂改革的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建立薄弱中学课堂改革的机制理论框架,丰富和发展学校的变革理论。作者立足薄弱中学课堂改革的现场,从课堂改革的外部支撑机制、课堂改革的内部协同机制、课堂改革的过程转化机制和课堂改革机制的要素构成等对当前我国中学课堂的改革提供了路径参考。应该说,本书具有很好的出版价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