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纵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纵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77 1.9折 45 全新

库存2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卫忠编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38719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9441494

上书时间2024-12-2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北京是一座有悠久建城史的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是北京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北京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北京城墙和城门的产生、发展、演变,与北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的变迁关系十分密切。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会之处,处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地带,历来就是多民族杂居之地。北京还是从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三条道路的交会点,也是太行山东麓南北通道的终点,地理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使得北京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军事功能突出的城墙自然成为建设的重点。
 早在史前时代,在与中原和塞外文明密切的交流往来中,北京地区的文化不断发展进步。原始社会末期,北京先民的生活由原始聚落进入到早期城市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社会分工和交换进一步发展,私有制开始萌芽,氏族首领之间的掠夺财产的战斗也开始频繁地发生。一些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聚落,建立起*早的都邑。出于防范野兽以及敌对部族
的袭击,原始先民在聚落周围挖掘壕沟,成为城墙的起源。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北京地区形成了奴隶制方国,后又成为西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为了防御外族入侵,保护本方人员的生命财产不受侵扰,城墙原有的对外军事防御功能被延续和不断强化。经过长期的应用发展,以稳定的系列组成要素,初步形成系统的防御体系。同时,城墙对内维系城市内部的等级秩序,保障日常使用等方面的功能也日益突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文献中都记载了当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既强调了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又说明了城墙划分君民的功能。这种以宫城城墙区隔诸侯国君和下层平民、奴隶的方式,在西周燕国的都城也有所体现。在遗址保留较完整的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中部就有一道隔墙,将城市分为两个部分,将宫殿区、生活区与军事驻扎区等分开。这种分割君民、等级的做法后世不断加强,发展到清代,则上升成为“满汉分居”的格局。
 秦汉至唐五代时期,北京或为中原王朝经略北方地区的重镇、南北贸易的枢纽,或为少数民族南下的据点。在此过程中,北京地位不断得到提升,*终发展为北方多民族聚居的大都市。这一时期的城墙也在修建、破坏的反复中,不断提高规格,使北京成为华北地区*坚固的城池。
 辽金时期,北京成为中国北方的政治中心。城市地位和身份发生了变化,城墙的结构和布局也随之产生变化。辽南京虽沿用唐五代幽州城,但出现了皇城和专门的宫殿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城墙、城门。金中都则是北京建都的开始,对辽南京的城墙和城门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以儒家思想观念对城市进行规划。在城市中部建立皇城和宫城,以中轴线的形式将重要的城门和宫殿加以布置,强化“天子居中”的观念。
 元大都在平地另造新城,用整体规划的方式,将统治者的观念在城墙和城门的设置上体现无遗,成为当时世界上*宏大华丽的都城。明清两代更是在元大都基础上进行改造,将北京塑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的体现。一层层城墙即是抵御外敌的坚固屏障,又营造出一种专制君主唯我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的氛围。北京的城墙和城门,除了军事和政治功能以外,由于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们的观念文化以及休闲娱乐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城墙属于北京城市意象空间的构成要素中的一个独特地标、节点,它的围护让人们拥有了十足的安全感的同时,也成为人们地理定位和区别城乡的重要参照。不论是外地人或本地人,都可以借城墙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估计出城中某一点大致的方向和距离,带来清晰的方向感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各个城门不同的功能、城门内外的景致,以及瓮城内的宗教建筑等等,也都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爬城墙、捉蛐蛐、摘酸枣、逛庙会、扫墓、挖野菜、踏青等等,人们在适应城墙城门营造出来的空间的同时,也利用城墙和城门创造出十分绚烂多彩、生动活泼的大众文化。
 近代以后,在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之下,北京的城墙和城门遭受了沉重的劫难,不少建筑毁于战火。清王朝的覆灭,各种宫禁被废除,皇城的改造使皇城在城墙消失后,变得模糊不清。与这些相比,对城墙和城门影响更大、更深远的因素,是日益发展的城市现代化。古老的城墙到近代以后,其原有的功能逐渐丧失,特别是民国建立以后,传统帝都与近代城市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近代市政的建设、新的都市功能的需求等等,对城墙和城门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些城门的瓮城被拆除,不少城楼和箭楼因年久失修而消失,北京城墙已经不复昔日之雄伟,但整体形式尚存,在衰落和破败中挣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20 世纪50 年代头两年曾经对各个城门进行过保护和修葺,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旧观。但是,在北京发展规划中,要将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城市的决策与保护古老的北京城之间产生了严重冲突和争论。梁思成和陈占祥提出的保护城墙和城门的“梁陈方案”被否决,相关人员也受到了冲击。在苏联专家的规划之下,北京的城门和城墙陆续被拆除。从1952 年开始,北京外城城墙被陆续拆除。1955 年,中轴线上的地安门被拆除。1956 年,永定门城楼周围城墙被拆掉,1957 年,永定门城楼箭楼被拆掉。1959 年,修建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工程中,中轴线上的中华门被拆除。1965 年7 月,
地铁工程开始动工,内城城墙的拆除工作也随即展开。1969 年,内城城墙在修建地铁时大部分被拆除。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保护古都的意识的增强,对北京历代城墙遗址的保护工作全面开展起来。金代、元代的土城遗址,明清皇城城墙、明清内城城墙遗址等,陆续被公布为北京市、*
文物保护单位。以城墙遗址为核心的金中都城墙遗址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皇城遗址公园等相继建成,将保护文化遗产与改善民生、改良生态等有机结合起来。一些重要的城门建筑开始复建,

商品简介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北京建城建都以来,城墙与城门的建设和变迁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和北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息息相关。本书对于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北京城墙城门的繁杂记载进行了梳理,尤其对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北京城墙的陆续拆除情况进行了客观的记述,配以珍贵的历史地图与照片,通俗性与可读性兼备。

作者简介

宋卫忠,男,1969年7月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文化史方向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撰写了《五四运动》《民俗北京》,并参与了《中国文化通史》《北京志·建筑志》《20世纪人物论辩研究》《北京史百年论著资料索引》的编写工作。

目录
绪 言/ 1 
辽代以前 
琉璃河遗址/ 7 
西周燕都的建立/ 7 
琉璃河遗址/ 10 
蓟 城/ 17 
蓟国与蓟城/ 17 
燕都蓟城/ 21 
秦汉至五代的蓟城/ 25 
其他城垣遗址/ 30 
窦店古城/ 31 
蔡庄土城遗址/ 32 
长沟古城/ 34 
清河古城/ 34 
广阳古城/ 36 
军都故城/ 36 
安乐古城/ 37 
辽金时期 
辽代南京城/ 40 
辽南京的建立/ 40 
辽南京外城/ 43 
辽南京皇城/ 49 
金中都/ 53 
金中都的营建/ 53 
金中都大城/ 58 
金中都皇城与宫城/ 65 
元大都时期 
元大都的营建/ 74 
忽必烈定都燕京/ 74 
大都的选址/ 78 
大都的设计与施工/ 81 
元大都大城/ 85 
大城总体布局/ 85 
大城的构筑与防雨/ 91 
大城城门/ 94 
元大都皇城与宫城/ 99 
元大都皇城/ 99 
元大都宫城/ 103 
明清时期 
明清北京城的形成/ 109 
洪武年间的北平/ 109 
永乐迁都/ 112 
正统年间营缮京师/ 116 
嘉靖年间修筑外城/ 118 
清朝前期的北京城/ 122 
北京外城/ 125 
外城城垣/ 125 
外城的城门/ 129 
北京内城/ 143 
内城城垣/ 143 
内城城门/ 148 
明清北京的皇城与宫城/ 168 
皇城城垣与城门/ 168 
宫城城垣与城门/ 177 
晚清民国时期 
晚清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188 
西方列强的武力破坏/ 188 
城墙城门的修缮与变化/ 193 
民国时期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200 
皇城改造与皇城墙的拆卖/ 200 
正阳门改造与环城铁路/ 204 
内城新辟城门/ 210 
参考文献/ 215 
后 记/ 219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了解北京城门城墙的变迁和特点,追忆老北京的方方面面。 

精彩内容
本书是《京华通览》的一个分册。北京建城建都以来,城墙与城门的建设和变迁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和北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息息相关。本书对于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北京城墙城门的繁杂记载进行了梳理,尤其对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北京城墙的陆续拆除情况进行了客观的记述,配以珍贵的历史地图与照片,通俗性与可读性兼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