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9.28 6.2折 ¥ 80 全新
库存28件
作者郑拥军,冯智英,薛朝霞 等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19292591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11660034
上书时间2024-12-21
第一章概述
第―节┄疼痛的概念
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中,疼痛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命活动。人类虽然时时刻刻感受着疼痛的困扰,但对疼痛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pain”一词源于希腊文poena和拉丁文punishment,其原意均有“惩罚”的意思。远古时期的人容易理解为什么创伤会引起疼痛,但他们对疾病所致的疼痛感到困惑不解。古希腊人认为疼痛是冒犯了奥林匹斯山诸神而受到的惩罚;古印度人认为疼痛是对人们各种欲望的磨难;古埃及人把疼痛看作是神的魔法对灵魂的折磨;而我国古代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的论痛篇、风论篇、痹论篇等许多篇目都有关于疼痛的说法,其中最经典的一种说法是:“五脏卒痛,何气使然?经脉流行,环周不休,寒气入经,泣而不行,客入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疼痛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疼痛是痛觉感受器受到伤害或病理刺激后通过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质层而产生的,在生物学意义上疼痛是提示机体进行自我保护、躲避伤害的警戒信号。然而,当疼痛不再作为预警信号,反而成为慢性和持续的感觉时,疼痛将成为一种病理状态,这些持续存在的疼痛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从急性疼痛到慢性疼痛,从生理性疼痛到病理性疼痛,从保护性疼痛到有害疼痛的转变,这其中的机制还不明确,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疼痛是医学中最常见的症状,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从头部到脚趾,从皮肤到内脏;它可以是急性的,慢性的,偶发的或连续的,并且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发生。1979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或描述的类似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这个定义体现了疼痛体验的主观性,同时提出疼痛是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即除了病理性的组织损伤之外,其他潜在因素也可引起疼痛,此外除了感觉特征外,疼痛还包括情感特征,即仅有痛觉而无情感反应,或仅有情感反应而没有痛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疼痛。该定义简单准确,通俗易懂,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詹姆斯·坎贝尔首先提出:将疼痛列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这一提法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Organization,WHO)的认同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行。将疼痛作为生命体征,提高了人们对疼痛的关注度,体现了对更好生命质量的追求和尊重。在2000年,WHO提出“慢
性疼痛是一种疾病”,这一观点在2002年的IASP得到了世界疼痛学界专家们的广泛认同。目前,慢性疼痛的防治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巨大负担,疼痛诊疗服务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
随着人们对疼痛的深入研究,IASP于2016年提出了疼痛的新定义:“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这个新定义更能突出疼痛的本质,它不仅考虑了疼痛的感觉和情绪特征,还突出了疼痛的认知和社会特性,而这两个特性恰恰是许多慢性疼痛的重要特征。此外,原来的定义将疼痛描述为“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这弱化了疼痛的程度。这次新定义将疼痛描述为“痛苦体验”,突出了对疼痛程度的重视,更符合大多人的实际情况。
总之,疼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活动,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影响,还会对神经、循环、呼吸、内分泌、消化和自主神经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和导致病理改变,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患慢性疼痛时,疼痛不仅是疾病过程中伴随的症状,其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或综合征。因此,疼痛治疗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缓解疼痛,同时要治疗疾病本身及其产生的心理方面的变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