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人工智能与赋能社会: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mpowering society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4.21
6.2折
¥
8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王桓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98544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0820699
上书时间2024-12-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桓,山东青岛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电子学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的行业研究工作,先后主持部委、地方研究课题五十余项,主持编写出版了《面向机器人时代的中国选择》《机器人简史》《面向智能社会的国家创新力》《世界一流科技社团研究》等著作。其中,《机器人简史》曾荣获2016年国家优秀科普作品奖。
目录
目录
第1章 人工智能的缘起 //001
1.1 古人的智能梦 //003
1.1.1 古代的导航系统 //003
1.1.2 水中流淌的时间 //005
1.1.3 巧妙的自动玩偶 //007
1.2 人工智能的诞生 //010
1.2.1 什么是人工智能 //011
1.2.2 人工智能的分类 //011
1.2.3 人工智能的研究范畴 //012
1.3 曲折的发展过程 //014
1.3.1 第一次浪潮 //015
1.3.2 第二次浪潮 //015
1.3.3 第三次浪潮 //016
?
第2章 人工智能竞争格局 //019
2.1 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战略角逐 //021
2.1.1 美国:维护AI领导力 //021
2.1.2 中国:打造竞争新优势 //026
2.1.3 欧盟:可信赖的人工智能 //030
2.1.4 德国:从工业4.0开始 //032
2.1.5 法国:应对技术颠覆 //036
2.1.6 英国:欧洲AI创新创业高地 //038
2.1.7 日本:构建超智能社会 //040
2.1.8 韩国:追赶AI世界强国 //043
2.1.9 新加坡:应对社会经济挑战 //045
2.1.10 加拿大:创新加拿大 //046
2.1.11 俄罗斯:增强国家安全和竞争力 //047
2.1.12 印度: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包容 //048
2.1.13 阿联酋:开发新的“石油” //049
2.2 科技巨头的智能竞赛 //051
2.2.1 Alphabet:人工智能优先 //052
2.2.2 亚马逊:云中的人工智能 //058
2.2.3 Facebook:AI让世界更近 //063
2.2.4 苹果:呈现最佳用户体验 //068
2.2.5 微软:全球AI基础设施 //071
2.2.6 IBM:用沃森预测未来 //075
2.2.7 英特尔:以数据为中心 //078
2.2.8 百度:开放赋能的AI平台 //083
2.2.9 阿里巴巴:AI无处不在 //086
2.2.10 腾讯:行业的数字化助手 //089
2.2.11 华为:实现普惠AI //092
2.2.12 三星:开发最佳AI商业应用 //095
第3章 人工智能创新态势 //097
3.1 概述 //099
3.2 细分领域专利态势 //101
3.2.1 机器学习 //101
3.2.2 自然语言理解 //105
3.2.3 人机交互 //108
3.2.4 计算机视觉 //112
3.2.5 生物识别 //115
3.2.6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119
3.3 主要技术来源国 //122
3.3.1 美国:专利强国 //123
3.3.2 中国:专利大国 //124
3.3.3 日本:专利追赶者 //126
3.3.4 欧洲:专利强者 //128
第4章 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133
4.1 基础层 //135
4.1.1 AI芯片:算力的基石 //135
4.1.2 智能传感器:万物互联的基础 //140
4.1.3 信息通信网络:AI基础设施 //144
4.1.4 云计算:AI资源库 //151
4.2 技术层 //155
4.2.1 算法:AI的灵魂 //155
4.2.2 框架:AI生态的核心 //156
4.2.3 通用技术:赋能机器的力量 //158
4.3 应用层 //169
4.3.1 可穿戴设备:浴火重生 //169
4.3.2 智能摄像机:百舸争流 //172
4.3.3 智能音箱:巨头游戏 //175
4.3.4 智能手机:生态之争 //178
4.3.5 机器人:百花齐放 //182
4.3.6 自动驾驶:扬帆远航 //190
4.3.7 虚拟现实:虚实之间 //193
第5章 人工智能行业应用 //199
5.1 智能制造 //200
5.1.1 工业4.0:泛在互联 //202
5.1.2 工业互联网:网络赋能 //204
5.1.3 3D打印:制造新秀 //207
5.2 智能农业 //210
5.2.1 数字农场:精准农业 //211
5.2.2 农业机器人:精耕细作 //212
5.3 智能交通 //215
5.3.1 交通大数据:智能基石 //216
5.3.2 车联网:车联万物 //217
5.4 智能医疗 //220
5.4.1 AI医生:辅助诊断 //221
5.4.2 医疗机器人:精准医疗 //222
5.5 智能安防 //226
5.5.1 平安城市:天网恢恢 //227
5.5.2 家庭安防:智能卫士 //228
5.6 智能家居 //229
5.7 智能金融 //231
第6章 人工智能发展展望 //235
6.1 发展趋势 //236
6.2 AI伦理 //238
参考文献 //239
附 表 //245
内容摘要
1.1 古人的智能梦 自古人类走出非洲,他们便开始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迁徙,择水草丰茂之地而居。经过数万年的发展,逐渐演进出四大文明古国。尽管这四大文明千差万别,却拥有一些相似的东西,例如,对自动机械装置的记载。《墨子·鲁问》中记载了“公输子为鹊”的典故,“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古希腊人荷马在《伊利亚特》中记载,火神赫菲斯托斯创造了一组金制的女偶人作为他的助手。纵览中外史籍中记载的自动机械装置,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工具”和“玩具”。其中,工具的代表有指南车、漏壶,玩具的代表有自动玩偶。 1.1.1 古代的导航系统 现在的人们出行十分方便,不但有汽车、高铁、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可选,还可以通过手机导航软件,随时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如何到达目的地。这种便捷的位置服务,全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优选定位系统(GPS)等导航系统。可是在古代,人们的出行并不容易。用不起牛马的人们,就只能依靠步行,还要懂得日观树轮、夜观天象,以防迷路。为了让出行不再迷失方向,古人中的智者做了许多努力,指南车便是其中的成果之一。 指南车是一种由齿轮系统构成的自动指向装置(见图1-1)。无论指南车向何方行驶,车上所立木人的手指永远指向南方。据西晋崔豹所撰《古今注》记载,黄帝与蚩尤在逐鹿之野大战时,蚩尤施法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为了突出重围,黄帝命令大臣风后造指南车,为大军引路,很终大破蚩尤,统一了中原。《古今注》里还记载,西周成王时,南方的越裳氏到镐京进贡,路上迷失方向。周公便派人用指南车将其接入镐京。事实上,根据现代科学家的考证,我国的齿轮出现于战国到西汉之间,因此《古今注》中关于指南车的两则记载并不可信。 真正有据可查的辆指南车诞生于三国时期。当时魏国的马钧对制造方法失传已久的指南车很感兴趣,立志要造出一辆来。这样的想法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面对质疑,马钧在没有资料和模具的情况下,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利用差动齿轮原理制成了指南车,“全国服其巧也”。指南车让马钧成为中国古代科技目前很负盛名的发明家之一。 南北朝时期,齐太祖萧道成命令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祖冲之仿制一台缴获的指南车。祖冲之潜心钻研,在充分吸收前人工艺的基础上,对指南车构造进行了改良,内部机件全部改为铜制。萧道成派人去试验这台指南车,发现它运转灵活、指向准确,比之前的那辆更加坚固耐用。北朝有一个名叫索驭飀的人,自称也会制造指南车。萧道成便命令索驭飀也制作一辆指南车,和祖冲之的那辆一较高下。结果祖冲之的指南车运转自如,而索驭飀的指南车却并不灵光。比试之后,甘拜下风的索驭飀亲手毁掉了自己制作的指南车。 值得一提的是,历代史书中关于指南车的记载,都很好简略,导致后人无法仿制。一直到北宋,科学家燕肃再造指南车后,《宋史》才详尽记载了指南车的内部构造。 后来,指南车被更为精巧的指南针所取代,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如此,指南车仍然是古代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目前重要的发明之一。 1.1.2 水中流淌的时间 现在的人们查看时间是一件很好方便的事情,手机、手表、钟表都可以准确计时。可在古代,人们想知道准确时间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只能靠太阳或星星的运转来大致判定时间。后来,古人发明了漏壶、日晷、水运仪象台等计时工具,获取相对准确的时间才变得容易些了。 人类很早的计时工具是漏壶。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古人长期观察大自然的产物。古人在用陶器取水和储水的时候,因陶器质地疏松会出现漏水现象,而水面下降的速度则与时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经过反复总结实践,大约在夏商时期,古人创造出了“沉箭壶”。“沉箭壶”是一只盛水的铜壶,在壶的底部有一个小洞。一根有刻度的标杆竖立在壶中,刻度部分浮于水面上。当水从小洞慢慢流出时,人们就可以根据标杆上对应的水位刻度来判断时间。由于漏壶中的水量对水滴的速度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计时的准确性较差。如图1-2所示左侧展示的是一把汉代的铜制漏壶。 为提高计时精度,古人又发明了“浮箭壶”,如图1-2右侧所示。其结构原理为:三个漏壶被放在不同高度的平面上,很下面放一个接水壶,有刻度的箭杆便放在这个接水壶中。使用时,水从很上面的壶依次流到中间和下面的漏壶中,很后流入接水壶,标杆上浮显示对应的刻度。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沉箭壶”由于水量减小对水滴速度的影响,计时更加准确。这种多级漏壶出现于东汉初年,张衡使用“二堵”,即一只漏壶和一只补给壶(不算很下面的接水壶)进行计时。晋代出现了三只一套的出水壶,而唐初的吕才设计了四只一套的漏壶。故宫博物院就保存了一套清代的大型漏壶。 在世界其他文明的史料文献中,也有关于漏壶制作和使用的记载。公元前14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使用泄水型漏壶进行时间计量,其原理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沉箭壶”
精彩内容
本书力图从政策、技术、产业、应用四个维度,全面阐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竞争格局、创新态势、产业体系、行业应用与趋势走向,系统介绍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并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新型基础设施。本书即可以作为政策制定者、行业研究人员、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读物,又可作为广大科技爱好者、大中小学生的科普读物。
媒体评论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人工智能方面的专著,但大多是学术性著作,不太适合决策者、行业研究人员及广大科技爱好者参阅。本书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读起来有趣又有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