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蔽与重构: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the study on Hsun Tzu's thoughts in the view of multiple perspectives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9.59
6.3折
¥
79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杨艾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70144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8693140
上书时间2024-12-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杨艾璐,女,1980年4月生,辽宁沈阳人,现为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文化产业教研室主任,曾先后荣获“辽宁省文化艺术类青年拔尖人才” “辽宁省教育科学青年很好人才”等荣誉称号。2010年毕业子辽宁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师从党圣元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文化阐释学、文化产业理论等,目前参编著作及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苟子研究综述
一 国內外的荀子研究状况
二 研究成果分析
第二节 传统苟学的现代诠释
一 观念.价值。体系的生成
二 荀子文艺观的核心精神
三 伦理本位与文学传统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理路与思考
第一章 人性与生命:荀子思想的历史发生
第一节 情性之说与素朴之自然
一 人之情性的关注
二 人之能力的考量
三 性.情.欲的语义构链
第二节 性恶之论与欲望之功利
一 从“人之性恶”到“情甚不荚”
二 情欲之“患”与礼义之“源”
第三节 天人之思与生命之体认
一 “天道观”的內蕴
二 “制天命而用之”与主体教化的功能转向
第四节 存生之道与制世之哲学
一 王者之“政”与养生之道
二 制世之治与生存的迁想
第二章 教化与明道:荀子思想的理论基点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与美善动因
一 “性恶”的理论预设
二 “解蔽”的逻辑指向
第二节 “善假于物”的教化方式与“人世求存”的学术理想
一 教化之多元呈现与审美表达
二 “制”人之思与“教化”之质
三 社会本位规约下的求“全”之术
第三节 “心”.“言”.“道”
一 从“修身”到“见善自存”的內关升华
二 从“言教”到“君子必辩”的策略哲学
三 从“立己之学”到“明己之道”的功利目标
第三章 隆礼与重乐:荀子思想的伦理秩序
第一节 “礼”论与化形于外
一 “礼”之审美缘起
二 “礼”之多维內蕴
三 “礼”之理论基础
四 “礼”之文化性征
五 “礼”之价值功能
第二节 “乐”论与感心于内
一 “乐”之本体论
二 “乐”之表现论
三 “乐”之性征论
四 “乐”之功能论
第三节 “差序格局”的建构与传统视域的自觉反思
一 可以“群”与“礼乐”之社会功用
二 “礼乐”迭道与至“士”之说
三 文化的反思与意义的规训
第四章 崇文与尚质:荀子思想的审美追求
第一节 美的本质探寻与功利价值
一 “荚”的探问与“文”的提出
二 审美诉求与功利价值
第二节 美的艺术架构与文采修饰
一 礼乐爱敬之达
二 饰荚修身之术
三 巫祝卜筮之重
四 复情俱文之悦
五 文章 辞彩之华
六 溢荚通明之治
第三节 美之真纯“中和”与真伪之辩
一 主体之內在修养与人格气度
二 “去伪存真”与据“真”存“伪”
三 “情文兼备”之下的审美愉悦
第五章 诗意与和谐:荀子引《诗》及其学理分析
第一节 <苟子)引诗与文本传统
一 荀子引诗之历史缘起
二 荀子引诗之文化表征
三 荀子引诗之审美诠释
第二节 <苟子)论诗与苟子诗学
一 荀子论诗之文本呈现
二 荀子诗论之审美构建
第三节 苟子诗论与<上博楚简>
第四节 <苟子>诗学观的核心探问与审美旨归
第六章 赋谜与文本:荀子《赋》篇及其文艺实践
第一节 文本.思想.价值域
一 荀子“五《赋》”及其文本呈现
二 “晦隐”之言与艺术审荚的独特表述
三 “赋”的文学价值与史学意义
第二节 “谜”及其文学文体的尝试
一 设覆与作答:文本的实践
二 “谜”之隐逸与思维的想象
三 “隐喻”:一种游戏
第三节 文学观念的确立与理论实践的自觉
第七章 争鸣与差异:荀学思辨的文化维度
第一节 批判、裂变与整合的先秦学术视界
一 先秦学术视界概观
二 荀子与诸子思想比较研究的学术功能
第二节 “善”“恶”之维:以苟子、孟子人性观为例。
一 人性之思
二 善恶之质
三 本质之辩
四 ,C性之辩
五情欲之辩
六 存生之辩
七 标的之辩
第三节 “礼”“乐”之美:以苟子、墨子礼乐观为例。
一 “非乐”与“乐教”
二 “节 用”与“功用”
三 克己复“礼”与“礼”的超越
第四节 “文”“质”之观:以苟子、韩非子文质观为例
一 本体之辩:“重质轻文”与“重文尚饰”
二 功用之辩:“以文害用”与“文质至备”。
三 主体之辩:“修身之饰”与“法度之约”
四 政道之辩:“隆礼重德”与“轻德尚力”
第五节 “有待”“无待”之间:以苟子、庄子“道”范畴为例..
一 “天为”与“人为”:释“道”之辩
二 “类”与“游”:体“道”之辩
三 “群分”与“自适”:存“道”之辩
四 “言教”与“不言”:明“道”之辩
第六节 “义”“利”之辩:以苟子与经学传统为例
一 尚“义”与先秦文化的伦理基点
二 趋“利”与价值理想的原思维
三 义利兼顾与文化价值的转向
四 义利并重与“法后王”的重建
第八章 解蔽与重构:荀学对话的文化镜像
第一节 文化与价值系的生成及其对话的可能
一 价值理性与伦理转向
二 审美理想与主体转向
三 “和”之共融与文化价值的碰撞
第二节 美与功利的纠缠及其对话的发生
一 “关”的文化缘起与差异化征象
二 审美诉求与功利价值
第三节 “诗”与文化的去蔽及其对话的实践
一 “诗教”观与礼、乐、诗的互动关系
二 “崇高”的范式与诗、乐、舞的互融关系
三 去蔽.还原。归真
第四节 政道与原型的回溯及其对话的营构
一 实用思想与文化原型
二 政道逻辑与治世实践
第五节 视界对话与苟学传统
结语 文化透视与历史认同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内容摘要
杨艾璐著的《解蔽与重构--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以“解蔽与重构: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为题。通过“解蔽”与“重构”的思辨维度,以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诠释荀子的思想体系框架。展现其思考与创见。全书将荀子思想之历史发生、理论基点、伦理秩序、审美追求、引诗分析、文艺实践、学术思辨、文化对话作为研析理路,从荀子思想之缘起、本质、主体、表现、核心、意义、理论、实践、内涵、外延、批判、重建等不同维度阐发人性论、教化论、礼论、乐论、文论、质论、诗论、赋论、义利价值论、伦理政道论等相关问题,在对荀子思想形成理论观照的同时,也建构了人性、生
命、教化、明道、礼乐、文质、诗赋、义利、审美、
价值、对话等具体的研究范畴,从而进一步完善荀学理论界域的分析,实现对荀子及其思想体系的文化解析与学理重构。
精彩内容
本书以“解蔽与重构: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为题,通过“解蔽”与“重构”的思辨维度,以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诠释荀子的思想体系框架,展现其思考与创见。全书将荀子思想之历史发生、理论基点、伦理秩序、审美追求、引诗分析、文艺实践、学术思辨、文化对话作为研析理路,从荀子思想之缘起、本质、主体、表现、核心、意义、理论、实践、内涵、外延、批判、重建等不同维度阐发人性论、教化论、善道论、礼论、乐论、文论、质论、诗论、赋论、义利价值论、伦理政道论等相关问题,在对荀子思想形成理论观照的同时,也建构了人性、生命、教化、明道、礼乐、文质、诗赋、义利、审美、价值、对话等具体的研究范畴,从而进一步完善荀学理论界域的分析,实现对荀子及其思想体系的文化解析与学理重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