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化的雪国:叶渭渠先生的纪念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融化的雪国:叶渭渠先生的纪念文集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1.31 6.3折 49.8 全新

库存9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金龙 编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7845953

出版时间2015-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8636653

上书时间2024-12-2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1 /叶渭渠 一封永远激励着我的信

  4 /叶渭渠 以书会友 以信函交感

  第一辑:永远的怀念

  11 /叶健  怀念父亲叶渭渠

  14 /叶云  我亲爱的爸爸

  18 /叶佩娟 永远的怀念

  21 /叶渭延 忆兄长

  24 /叶渭年 往事回忆永难忘

  26 /唐世 怀念姐夫――叶渭渠

  42 /马丽娜 怀念

  48 /蒋祖棣 “爸――”

  52 /蒋泽昕 外公

  第二辑:融化的“雪国”

  61 /何方  在叶渭渠祝寿和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64 /许金龙 致恩师叶渭渠先生的一封信

  69 /董炳月 “寡欲勤奋”的境界

  ――我记忆中的叶渭渠先生

  74 /董炳月 文化的美学,美学的文化

  ――浅议叶渭渠先生的日本文化研究模式

  87 /高莽  慰问信

  89 /乌尔沁 漫步既定的学术之山

  ――记中国研究日本文学第一人叶渭渠先生

  105 /骆为龙 勇于探索和创新

  ――读《日本文学史》(近、现代卷)

  110 /屠亮智 斯人已走风骨长存

  ――记老学者叶渭渠先生

  117 /孙新  怀念叶渭渠同志

  120 /胡澎  “雪国”里的怀念

  125 /高洪   凝望星空的无尽遐思

  ――缅怀当代日本文化研究先驱叶渭渠先生

  129 /林昶  勤奋治学 淡泊名利

  ――忆叶渭渠先生

  140 /高兴  有些人,永远不会离去

  ――纪念叶渭渠先生

  第三辑:永远的哲学之路

  151 /李薇 译 大江健三郎文学的创作及其结合点

  ――叶渭渠与大江健三郎之对谈

  156 /邱雅芬 译 中日作家学者四人谈

  162 /加藤周一 著 施健云 译 《日本文学史》序

  ――寄予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史》

  165 /千叶宣一 著 施健云 译 《日本现代文学思潮史》序

  173 /矢野玲子 著 许金龙 译 永远的哲学之路

  ――枫树下的缅怀

  第四辑:寡欲勤奋

  181 /王向远 值得好好研究的叶渭渠先生

  187 /王向远 日本文学史研究中基本概念的界定与使用

  ――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思潮史》及

  《日本文学史》的成就与问题

  211 /王升远 风飘叶,一剪梅

  217 /卢茂君 不知哪一眼竟是那一眼

  221 /王燕  永远珍藏的签字本

  ――忆叶渭渠先生

  228 /李强  叶渭渠先生与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

  245 /王中忱 一座朴素的桥

  ――怀念叶渭渠先生和他的日本文学翻译

  249 /诸葛蔚东 为书籍操劳的一生

  ――追忆叶渭渠先生

  253 /邱雅芬 心灵的力量

  ――回忆叶渭渠先生

  257/杨伟  对不起,叶老师

  ――关于叶老师的回忆断片

  262 /罗兴典 我所敬仰的儒雅长者

  265 /竺家荣 追忆永远的恩师――叶渭渠先生

  269 /李书成 怀念我的好班长叶渭渠

  273 /高海宽 浓浓的友情 深深的怀念

  ――纪念与缅怀叶渭渠同志

  287 /彭俐 吴萌 叶渭渠、唐月梅――学者伉俪

  300 /卢永福 怀念渭渠

  304 /周晓云 冬日拜访叶渭渠先生

  308 /林林  《日本文学思潮史》序言

  314 /陈喜儒 叶渭渠与唐月梅

  319 /曹利群 不声不响的人生

  323 /竺祖慈 怀念叶渭渠先生

  327 /杨鸥  日本文学与现代化

  ―――与日本文学研究学者叶渭渠先生一席谈

  333 /周晓苹 追忆西去雪国的叶渭渠先生

  338 /刘迪  追忆恩师叶渭渠

  342 /刘高力  追念与叶先生的二三事

  附录:著述与编年

  349 /卢茂君 叶渭渠生平与著述编年

  384 /竺家荣 整理 叶渭渠先生作品一览

  331 /孔宪科 题《美丽与哀愁》第四版

  暨缅怀恩师叶渭渠先生(三)

  333 /周晓苹 追忆西去雪国的叶渭渠先生

  338 /刘迪  追忆恩师叶渭渠

  342 /刘高力  追念与叶先生的二三事

  附录:著述与编年

  349 /卢茂君 叶渭渠生平与著述编年

  384 /竺家荣 整理 叶渭渠先生作品一览

主编推荐
  他是中国的日本研究,尤其是包括日本古典文学在内的日本文学研究之**人者。
   他的著作之丰和质量之高,是得到中国东方学界的的。
   正因为有他的工作,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水准才没有恶化。
   他一直都很关注培养后学的问题,为好学的年轻人提供机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进行学术研究。
 

精彩内容
  叶渭渠是我国的日本文学史家、日本文艺学家、文化学史学家、日本文学理论家、日本文学翻译家,被称为中国日本文学研究第一人。《融化的雪国――叶渭渠先生纪念文集》是在叶渭渠逝世5周年之际,中日学者著文所集结而成的一本作品集,用以纪念叶渭渠先生。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辑永远的怀念,第二辑为融化的雪国,第三辑为永远的哲学之路,第四辑为寡欲勤奋,附录为著述与编年。除了真挚的悼念,更多是从学术、治学方面的论述和研究。可以说,这是一本学术和情感并兼的文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纪念意义。

媒体评论

                                                                                    
                                            
                                              致恩师叶渭渠先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叶老师,您好!
  15日上午在八宝山竹厅与您告别时,您的神态与平日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见您阖上双目,微微皱着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问题,也就没敢上前打扰,便以信函形式向您汇报近况。
  最近一次聆听教诲,是在11月14日上午,那天的天气挺好,卢茂君女士也在您家里。我对您谈了解读大江健三郎先生最新长篇小说《水死》过程中的一些想法,觉得这部小说延续了大江先生一直以来的思路——在当下的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手法上则借助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中的杀王表述,以此在《水死》中形成多重隐喻,试图杀死存留于包括自己这位民主主义作家在内的所有日本人精神底层的“王”——以“天皇陛下万岁”为象征的昭和精神,从而迎来民主主义的时代精神。您当时敏锐地指出,尤其要注意这种昭和精神与绝对主义天皇制的内在联系,这应该是解读《水死》的关键点,最好向大江先生当面确认这个问题……
  您的感觉非常准确!铁凝女士应大江健三郎夫妇之邀曾于12月2日下午前往东京郊外的成城拜访大江夫妇,刚好我们都要出席在北九州召开的日、中、韩文学论坛,她便约我同道拜访大江先生,翌日再一同转机前往北九州。在那次持续了六个多小时的会谈中,我非常失礼且唐突地请求铁凝女士停下她与大江先生之间的热烈长谈,以便向大江先生确认您所指出的关键点——昭和精神与绝对主义天皇制的内在联系。听明白我的问题后,您和唐老师的多年老友大江先生非常肯定地表示,在我提及的若干隐喻中,最关键的便是绝对主义天皇制这个“王”了。他还说道:“我的头脑里目前只存在两个大问题,一个是鲁迅,另一个则是(象征着未来和希望的)孩子”。他表示目前的局势令人非常绝望,他每天夜晚带着绝望上床睡觉,清晨起床后则要照顾孩子,一个在智力上永远停留于三至五岁、心灵纯净的大孩子,他还要在自己的作品中继续寻找希望——始自于绝望的希望,在《水死》中追根溯源地寻找当下之绝望的根源——以“天皇陛下万岁”为象征的昭和精神,唤醒更多的人一同杀死绝对主义天皇制这个王,以便迎来民主主义的时代精神,这就是大江先生近期的生活和工作了——始自于绝望的希望!
  我是12月8日凌晨从日本回到家里的,由于基本完成了翻译《水死》前的学术准备,拟于近日避开北京的诸多杂务,躲到南方全力翻译《水死》这部重要作品,计划于离开北京前拜访先生汇报以上所述,顺便呈上作家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拙译《读书人》(大江先生的近作),便像以往那样,随手在扉页写下了“呈请恩师指正”字样,却于12日清晨接到唐老师的电话,告知您已于11日晚间离开了我们大家。震惊之下,我赶紧拉上郑青去了您家,陪着唐老师度过这段悲伤的时光。大致叙述了前一天晚间发病的经过后,唐老师便忍着悲哀说道,叶老师和我一直都很关注培养后学的问题,也多次对你说起这个问题,现在他不在了,我真想陪他一同去了,今后你要记住我们的嘱托,多给好学的年轻人提供机会,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进行学术研究,就像我们当年帮助你那样……
  我当然不会忘记叶老师和唐老师长年以来是怎么言教身传的!当年,我是南京一家工厂的汽车司机,有幸在友人的介绍下认识了两位老师的同班同学胡毓文先生,当时,胡老师在南京外语学院任教,也是因为心脏病动了大手术,他仰面躺在病床上为我讲授日本文学翻译课。在我来北京工作之前,胡老师嘱咐我跟着您和唐老师继续学习,希望我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有所进步。最初,我在外文所的《世界文学》编辑部跟着唐老师学习日本文学的选材和编辑,叶老师您则在团结湖的蜗居中每周一次为我讲授日本文学作品和理论。记得唐老师指导我翻译的第一篇小说是三岛由纪夫的处女作《鲜花盛时的森林》,后来我知道,唐老师每天从凌晨四点多开始,用两个小时对照原文修订这篇两万余字的译作,每次也只能修改一二百字,其后则为家人做早餐。及至我拿到修改稿后,只见那五百字的稿纸被修改得密密麻麻,不夸张地说,不啻为重新翻译了一遍。当时,唐老师悄悄嘱咐我仔细比对原译文和修改处的差异后重新誊写。确实,誊写过后,署着“译者:许金龙”字样的译稿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可是直至今天,除了叶老师和郑青外,没有其他人知道唐老师为扶持后学所付出的心血。当然,这也只是唐老师在传帮带过程中的一件小事而已。
  叶老师您的教学除了前期每周一次的正式授课外,后期则更多体现在引导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上。大概是1994年12月底吧,两位老师从美国经由东京回国,您在首都机场便对我说,由于国内非文学因素的影响,我对三岛由纪夫及其文学的研究不妨暂时停下,转而研究在国内学界尚属空白的大江健三郎及其文学。说完,您从行李中取出刊有《我在暧昧的日本》全文的《朝日新闻》,说这是大江先生在斯德哥尔摩发表的获奖词,让我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翻译出来。就这样,我被您引领着逐渐开始熟悉、翻译和研究大江文学。其后在与大江先生的一次交流中,大江先生富有感情地提起鲁迅及其文学对自己的重大影响。我随即对您说起大江先生话语中透露出的信息。您近似苛刻地告诫我,作为一个学者,重要的不是听研究对象本人如何述说,而是要在反复阅读其作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由文本内及至文本外,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就这样,在持续阅读大江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一个观点逐渐成形——大江文学确实广泛受到法、英、美、德、意等西方文学的影响,但是来自鲁迅文学的影响更是对大江文学具有一种规定性,尤其是“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等论述,几乎贯穿了大江文学之始终,其作者大江先生本人也随着不同时代所感受到的不同绝望而不断加深对鲁迅文学的积极解读,以致12月2日说出“我的头脑里目前只存在两个大问题,一个是鲁迅,另一个则是(象征着未来和希望的)孩子”。
  叶老师,去年12月19日您第二次发作心梗以来,尽管术后身体恢复得很好,我们却总不敢过多叨扰。12日我和郑青陪伴唐老师时,您那庞大的工作台面及其周围照例堆满各种资料,只是11日晚间您亲手关闭了的电脑没再打开而已。我们都觉得您太累了,就休息一段时间吧!郑青亲手插了一个花篮和两个花束,花篮是我们夫妇和孩子献给您的,那两个花束则分别是众议代表外文所和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李薇代表日本所和中华日本学会献给您的。这花篮和花束的正中都插有天堂鸟,这群天堂鸟将引领您顺利地前往天国,您在那里将会得到永远的安息!休息吧,我亲爱的老师!安息吧,我亲爱的老师!等您在天国安顿下来后,
  我将继续给您写信,向您汇报,向您请教!
  谨颂
  冬安!
                                                  您永远的学生:许金龙 敬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