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运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运用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0.98 6.2折 9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国祥,王振存,赵申苒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13595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8932634

上书时间2024-12-2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国祥,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大学常务副校长,省级重点学科(心理学)带头人;兼任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心理研究》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学术研究主攻方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内外心理学学术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靠前合作项目等12项。出版专著、教材16部。

目录
前言

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际比较研究

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

第三节主要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及归因分析

第四节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变迁与制度创新

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变迁

第三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的制度分析

第四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创新

第三章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研究

节概述

第二节城乡学龄教育人口演变趋势的预测分析与结果

第三节城乡学龄教育人口变动趋势对于教育需求的预测分析

第四节城乡学龄人口演变趋势下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建议

第四章经费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使用

节概述

第二节义务教育经费配置与使用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第三节经费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第四节科学配置与有效使用义务教育经费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师资配置与有效使用

节师资配置与有效使用现状

第二节师资均衡配置与有效使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师资均衡配置与有效使用的策略

第六章基本条件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运用

节基本条件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运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基本条件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基本条件资源的科学配置与有效运用的对策

第七章信息化教育资源科学配置与有效应用

节信息化资源配置上区域内部存在不均衡现象

第二节信息化资源配置城乡差异显著

第三节信息化经费投入比例不合理

第四节信息化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归因分析

第五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化教育资源科学配置策略

第六节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研究

第八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节概述

第二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四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学校文化建设问题的归因分析

第五节以学校文化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第九章义务教育课程资源的均衡

节义务教育课程资源的内涵、特征与分类

第二节义务教育课程资源不均衡现状

第三节课程资源均衡的重要途径一:资源开发

第四节义务教育课程资源均衡的途径二:政策调控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靠前比较研究

    **节 概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各国义务教育都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过程,虽然义务教育发展程度不同,关注点也迥异,但各国一直都在探索适合本国义务教育的更好的发展道路。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着重点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对国内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在立足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情况下,吸取美国、日本、瑞典、芬兰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期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以下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国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①关于概念的界定方面。有学者认为美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加强调教育机会的实质平等,尤其强调不同族裔、不同文化群体平等发展的权利,同时,该学者也从英国的“积极差别待遇”的政策中剖析出了相似理念(陈武林,2010)。而有学者认为自20世纪末开始,日本开始关注内在的、实质的公平与均等,改变了过去认为的“人人一样就是平等”的教育平等理念,关注教育质量的提高,注意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丰富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给每个人以*合适的教育,从而使得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入一个更高的层面(李文英,等,2010)。有学者通过对英国《追求很好的学校教育》的白皮书的研究,认为英国在致力于提供平等、公平教育权利及机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关于增强学校自主性及多样性的策略,以适应优选化背景下的学校、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更好地、更大程度地施行*合适的教育。②关于措施的研究方面。美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政策的研究视角多集中在对美国教育法规的历史描述和现状分析,对美国政府等主要教育政策文本的整理、分析和诠释等方面。根据当前美国义务教育改革中的主要矛盾,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择校政策、弱势群体教育补偿政策、薄弱学校改造政策以及财政保障机制和评价问责机制等教育专题,例如,针对2001年美国联邦政府公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研究,1987年颁布的《教育巩固与提高法案》的研究及关于低收入群体和少数族裔等处境不利群体实施的“补偿教育”计划的研究、“为美国而教”计划的研究等。学者们认为这些法案和计划均为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及机会提供了更大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每一个孩子都重要》的绿皮书,将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旨在对保障处境不利的孩子的种种措施更加系统化、合法化(陈馨,等,2014)。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纵观十年来的研究,学者们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初探、问题分析和实证研究三个阶段,其相关研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失衡的表现及归因,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进行了深入探索。例如,顾明远教授对“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平等的问题,是人权问题”的论述;刘新成教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重意蕴及其超越性的论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政策分析中心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的论述;中国教科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课题组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标准研究”的论述;褚宏启教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与标准制订”的研究。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例如翟博、孙百才教授的“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杨令平、司晓宏的“西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报告”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对我国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研究,在此笔者不再一一列举。有学者指出了未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应是强化宏观理论构建与微观问题研究相结合,注重对特殊群体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从文化、制度、法律、法规等视域全面关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张忠华,等,2014)。随着“十三五”规划的进行,教育公平尤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由发展当中体现公平转向提高质量中体现公平。这一重大举措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也被称作“强迫义务教育”,英文为compulsory education。《中国法学大辞典?宪法卷》规定:义务教育是一种具有免费性与强制性的学校教育,并且其对象是国家规定的学龄儿童,国家已将此上升到了宪法与法律层面。义务教育开始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1619年,德意志魏马特邦以法律形式公布了义务教育,其主要内容涉及实施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与普通学校教育阶段的关系以及实施义务教育年限与儿童学龄期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义务教育”的解释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也称为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1985)。1986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七周岁入学。”该法案规定了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与缓冲年龄,该法案对全民有效并且应遵从,使其作为应尽的义务。“义务”一词的含义包括“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其学龄儿童就学的义务,国家有设校兴学以使国民享受教育的义务,以及全社会有排除阻碍学龄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种种不良影响的义务等”(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1985)。可见,义务教育具有全民性、强制性、公益性及政府保障性等性质。目前,虽然义务教育在大部分国家与地区都有实施,但年限与成效各异。我国的义务教育是九年制,即从小学至初中阶段。美国的义务教育是指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教育,人们通常称之为K-12,也就是美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日本的义务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历程,现行12年制,学生就读公立学校的书本费、学费、早餐和午餐都由政府负担。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义务教育起点早,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成效显著。我国的义务教育在形式上基本得到普及,但义务教育的不均衡仍是目前我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能够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均衡发展

    均衡一词*早出于《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旋周普,五化均衡”,此中的“均衡”作平衡之意。《辞海》中将“均衡”解释为“平衡”,平衡有两层含义:一指衡器两端承受相等的重量,引申为一个整体的各部分在质量、程度或层次上大致相等;二指哲学范畴,事物都在矛盾中变化,均衡非永恒稳定,而是暂时的过程,即“相对均衡”。“均衡”意味着一种追求,即对质量平等的追求,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均衡”代表了质量、程度上的“均等”;另一方面是“均衡”表达了在动态过程中的“暂时”的平衡,换言之是“相对均衡”,即在“不均衡”的过程中努力寻求相对的平衡。足见,“均衡”不仅意味着追求数量与质量的平等、追求开始于结果的静态平等,更着重表达了对过程平等的追求(李锋亮,20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到2020年,普及水平、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及区域内均衡发展基本实现。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我国的义务教育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巩固与提高,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推进。发展与均衡作为我国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两大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发展的持续性是不断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根本保障;发展的均衡性是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义务教育的应有之义。但同时,发展与均衡是有区别的,均衡是暂时的过程,即“相对均衡”,表达一种动态过程,是由“不均衡—均衡—新的不均衡”的发展过程。义务教育均衡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公共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的程度的深浅,其表示的是一种差距的大小,即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等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大小。而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侧重于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水平,其更多强调的是经费投入水平的高低、学校办学条件的好坏等。均衡与发展是推进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两个重要命题,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我国各区县的义务教育均衡水平与其发展水平并非齐头并进,常表现为四种类型:高位均衡、高位不均衡、低位均衡、低位不均衡。①高位均衡。这类区县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高,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程度高,城乡、学校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控制合理,其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并提高已有教育发展水平与均衡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优质教育均衡发展。②高位不均衡。这类区县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高,但均衡化程度低,城乡、学校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已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均衡水平的提高。③低位均衡。该区县虽均衡化程度合理,城乡、学校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小,但是发展水平不高,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等,其主要任务是在保持均衡水平平稳或提高的基础上,大力加大投入,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④低位不均衡。该区县表现为义务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生均教育资源占有率低,并且城乡、学校间等生均教育资源差距也比较大,其主要任务是加大投入,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同时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校际差距(吴建涛,等,2014)。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界定,不同的角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常见的是以下三种角度:教育公平论、系统均衡论与资源配置论。教育公平论以顾明远教授为例,他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平等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人权问题”(顾明远,2002)。翟博认为“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一种公平公正的理念,其实质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支配下,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享受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翟博,2008)。系统均衡论者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均衡的内涵作为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强调教育系统的均衡应指教育系统的各部分、各要素之间建立的稳定、协调、有序的关系(田芬,2004)。资源配置论者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国家在义务教育发展上的硬件投入,如校舍、设施、办学经费等方面,实现国家投入的相对均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均衡化(文喆,2002)。

    我国义务教育起初实行分地区、有步骤地推进非均衡发展政策,目的是保障学龄儿童“有学上”,以实现基本普及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随着该政策的推行与发展,义务教育日益呈现不均衡发展的状态,非均衡发展必然导致系列问题,如区域、城乡、学校间的差距日益扩大等。在此基础上,人们不再满足“有学上”的普及教育而是开始追求“上好学”的优质教育,故义务教育开始向均衡发展。尽管不同理论范畴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涵义各异,但从综合的视角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三方面的政策内涵与结构范畴:①配置均衡。表现在教育横向与纵向结构两方面,如表现在横向结构方面的地区之间、地区内部的学校之间、学校内部群体之间的均衡和表现在纵向结构方面的各级各类教育间资源配置的均衡,机会与条件的相对均衡等。②供需均衡。除宏观层面之外,微观情境中应更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即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在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三方面的公平。③动态均衡。强调义务教育是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动态系统,而且是一个生态系统。系统内各要素间形成协调有序的关系,并与其外部环境达到平衡与适应的状态,从而使整个教育系统处于一种稳定、功能优化的动态发展状态(刘新成,等,2010)。

    第二节 主要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

    一、美国义务教育的经验

    美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由原住民及其他地区的移民组成。这导致美国各州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也反映在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在地区、族群等存在着巨大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政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推行了一系列的“补偿教育计划”。2001年,美国政府在此基础之上又颁布

主编推荐
导语_点评_词 

精彩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媒体评论
评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