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4.2 4.8折 ¥ 50 全新
库存125件
作者孟继兵著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968039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0元
货号11208964
上书时间2024-12-19
第一章 雕塑及其造型变革
第一节 雕塑概述
第二节雕塑的创作特征
第三节中西方雕塑造型变革
第四节具象雕塑中的内心情感物化
第二章雕塑造型及中国雕塑转型方向
第一节
“以意成象”与“象而寓意”
第二节雕塑的主要表现方式
第三节具象、抽象与意象雕塑
第四节中国雕塑独特的价值与转型方向
第三章 雕塑形象的视觉演变与视觉偏好
第一节从传统到当代第二节雕塑的视觉偏好
第四章雕塑造型语言与雕塑作品的价值传达
第一节当代雕塑语言的构成因素
第二节雕塑造型语言中的“以形写神”
第三节 雕塑作品意境营造的价值传达
第四节雕塑语言对雕塑家内心世界的呈现
第五章雕塑形式语言——“形神兼备”的构造雕塑
第一节 构造雕塑及其兴起
第二节构造雕塑的意义与表现
第三节构造雕塑的主要方法
第六章雕塑材料语言
—“外象内形”的心理物化
第一节浮雕创作…
第二节金属焊接雕塑
第三节木雕材料及制作
第四节石刻的设备材料及制作
第五节 雕塑家用材料语言凸显艺术主张
第七章解读传达雕塑家内心世界的作品
第一节 解读古希腊时期雕塑作品的内心世界
第二节解读米开朗琪罗雕塑作品的内心世界
第三节解读罗丹雕塑作品的内心世界
第四节 解读中国雕塑作品的内心世界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雕塑及其造型变革
雕塑是一门既古老又在蓬勃发展的艺术,它有自身的独特性、规律性和限定性,这也是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存在的前提。然而,随着当代艺术的兴起,雕塑的边界也在不断扩展,雕塑的概念也在无限泛化。本章以雕塑概述为起点,论述雕塑的创作特征、中西方雕塑造型变革和具象雕塑中的内心情感物化。
第一节 雕塑概述
一、雕塑的概念
雕塑的概念主要是从文字层面和本质层面进行定位的。根据基点的不同,概念的含义和范围也有差异,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文字层面确定的概念,是一种狭义的概念;第二种是通过内在本质确认的概念,是一种广义的概念。根据其产生时间的不同,笔者将这两种概念分别称为传统雕塑概念和现代雕塑概念。
(一)由字面产生的概念
雕塑是把雕与塑,可能还有刻的动作作为改造艺术品的主要方法。雕塑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某一种材料或设施具体加工制作的过程,它通过这种单一材料本身体积数量上的增添或减少,形成变化了的立体形态,并由此组成一定的辨别要素,确立相应的概念。这是一个具有传统意义的狭义性的雕塑概念。
这类概念在各种词文典籍中都有大同小异的注释。《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雕塑的概念解释为:“雕刻是造型艺术的一个部门。”这表明,雕塑的概念都是基于人类的主观思维形成的,注重雕塑作品的实际效果和虚拟形象。但是金属材料的雕塑和石头、木材等材料是有区别的,它不能直接进行雕刻,需要通过一系列前期工艺来实现。雕塑过程,主要包括前期图稿制作、模具制作、浇筑工艺等。行业中的“实在体积”是相对于平面而言的一种算法,是一种表面的表达。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陶瓷和待造的雕塑中,往往是空心的,所以概念中的相关表达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表述
(二)由本质产生的概念
雕塑是将材料进行增减和改造,并使其具备艺术美感的过程。改造的过程除了有雕和塑这两种操作外,还要配合其他操作,因此,只要是能够将材料立体化的操作都是雕塑的操作。也就是说,雕塑不仅代表雕和塑两种简单的操作,更代表一种广义的雕塑概念。
20世纪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材料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加工方法的提高,立体造型的方法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直接利用立体手段进行合成的方式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雕塑中常用的手段,它包括焊接技术、锻造技术拥绑技术、粘贴技术等。因此,需要用广义的雕塑概念进行重新描述。雕塑是通过雕刻、堆积、焊接等技术创造三维空间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是说,雕塑是一种艺术手法,它通过天然或人造的原材料,对不同的空间立体进行增减,以使其变成具有观赏性、艺术性的作品。
通过对比这两个概念,我们了解到它们都是立足于雕塑本质的,属于同一类定义。广义的概念包容狭义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完善,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雕塑形成的手段。广义的概念可以利用多种操作手法进行立体合成操作,也可以在更多的原材料基础上进行雕塑,成品的呈现形态等也较狭义概念丰富,这也促进了雕塑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判断合成的手法是否属于雕塑范畴的关键就在于这种手法是否是科学进步的反应,用这种手法雕塑的作品是否具有高密度和高凝固性,是否符合人类的审美,是否具有市场价值。
二、雕塑的类别
雕塑历史较早,运用范围较广泛。长期以来,人们用很多名称来称呼不断发展中的雕塑,如雕刻、雕像、塑像,等等。其内部也有着种种分类方法,故而产生了彼此错综复杂的类型术语。了解相关的名称对于认识雕塑的方方面面,把握雕塑的相对特性,并将之用于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尽管有些名称并不严谨,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方面,只是通俗称谓或习惯叫法,但不应纠缠于各种名称本身,陷入死板的分类命名法之中,而更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归类,有效地对雕塑的运用和发展进行宏观的调配。具体如下。
(1)从展现题材来看,有人物雕塑、动物雕塑等。其中,按造型部位来……
本书内容包括:雕塑及其造型变革;雕塑造型及中国雕塑转型方向;雕塑形象的视觉演变与视觉偏好;雕塑造型语言与雕塑作品的价值传达;雕塑形式语言——“形神兼备”的构造雕塑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