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43.54
6.6折
¥
369
全新
库存37件
作者刘建达,许汉刚,李丽梅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56725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69元
货号13998853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区域地震地质构造环境 1
1.1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1
1.1.1 大地构造分区 1
1.1.2 地质构造特征 3
1.2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概况 4
1.2.1 早中生代 4
1.2.2 白垩纪 5
1.2.3 古新世-早始新世 5
1.2.4 中始新世-渐新世 6
1.2.5 中新世至今 6
1.3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 6
1.3.1 地形地貌发育特征 6
1.3.2 新构造运动特征 7
1.3.3 新构造分区及特征 8
1.3.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10
1.4区域主要断裂特征与活动性 10
1.4.1 北北东向-北东向断裂 12
1.4.2 东西向断裂 16
1.4.3 南北向断裂 18
1.4.4 北西向-北西西向断裂 19
1.5区域地震活动特征 21
1.5.1 地震资料来源 21
1.5.2 地震区带划分 22
1.5.3 工作区地震活动特征 24
1.5.4 破坏性地震影响场 28
1.5.5 目标区地震活动特征 28
1.6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30
1.6.1 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 30
1.6.2 工作区现代构造应力场 30
第2章深部地震构造条件研究 38
2.1技术思路 38
2.2现代地震活动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39
2.2.1 现代地震活动特征 39
2.2.2 地球动力学背景 41
2.3深地震探测速度结构 42
2.3.1 资料收集 42
2.3.2 研究区深部速度结构 42
2.3.3 工作区深部速度结构 44
2.4重磁资料处理与解译 44
2.4.1 重磁资料数据处理 44
2.4.2 重磁数据处理技术 46
2.4.3 断裂构造的重磁场特征 47
2.4.4 重力异常特征 48
2.4.5 航磁异常特征 54
2.4.6 主要断裂重磁异常特征 58
2.4.7 莫霍面反演分析 66
2.4.8 居里面反演分析 68
2.4.9 工作区重力场模型 70
2.5地震层析成像 73
2.5.1 地震重新定位 73
2.5.2 层析成像网格划分 77
2.5.3 地壳和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成像 78
2.5.4 工作区及附近深部速度结构 83
2.5.5 目标区及附近深部速度结构 85
2.5.6 郯庐断裂带深部速度结构 85
2.6工作区深部结构与孕震条件 86
2.6.1 我国几个大地震区的深部结构分析 87
2.6.2 大地震孕育的深部结构条件 89
2.6.3 工作区深部结构模型 91
2.6.4 工作区及附近地区地震孕震环境分析 94
2.7目标区深部结构与孕震特征 96
2.7.1 目标区地壳深部结构模型 96
2.7.2 目标区主要断层深部结构特征 97
2.7.3 目标区构造应力场特征 103
2.7.4 目标区孕震环境分析 105
第3章区域地层与目标区第四纪地质 106
3.1区域地层 106
3.1.1 区域地层分区 106
3.1.2 第四纪地层分区 107
3.1.3 岩浆岩 109
3.2目标区地理与地形地貌 110
3.2.1 自然地理概况 110
3.2.2 地形地貌 110
3.3目标区地质构造 112
3.4目标区第四纪研究 113
3.4.1 第四纪地层划分 113
3.4.2 目标区第四纪研究沿革 115
3.4.3 新生代地层基本特征 117
3.5标准地层钻孔探测 119
3.5.1 钻探施工 120
3.5.2 年代学测试 120
3.5.3 孢粉分析 121
3.5.4 综合测井 124
3.5.5 地层岩性和年龄测试 132
3.6目标区第四纪标准地层剖面 145
3.6.1 平原区沉积地层 145
3.6.2 丘陵区沉积地层 148
3.6.3 徐州地区第四纪古地理环境分析 150
第4章目标区隐伏断层的综合探测 151
4.1探测方法与技术 151
4.1.1 技术思路 151
4.1.2 浅层地震勘探关键技术 153
4.2浅层地震勘探试验探测 161
4.2.1 数据采集系统 161
4.2.2 震源试验 163
4.2.3 探测方法选择试验 165
4.2.4 弱活动断层的探测技术 168
4.2.5 资料处理结果比对 171
4.3高分辨率遥感解译 174
4.3.1 遥感数据与处理 174
4.3.2 断裂构造解译标志 174
4.3.3 目标区主要断层遥感解译 178
4.4隐伏断层浅层地震勘探 180
4.4.1 测线布置与观测系统 180
4.4.2 主要断点及特征 182
4.5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184
4.5.1 钻孔布置原则 184
4.5.2 钻孔技术与编录要求 184
4.5.3 主要断层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185
第5章目标区主要断层特征与活动性 188
5.1幕集-刘集断裂 188
5.1.1 基本特征 188
5.1.2 遥感解译 189
5.1.3 现场地震地质调查 189
5.1.4 浅层地震勘探 193
5.1.5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196
5.1.6 幕集-刘集断裂活动性鉴定结果 206
5.2不老河断裂 207
5.2.1 基本特征 207
5.2.2 遥感解译 207
5.2.3 现场地震地质调查 208
5.2.4 浅层地震勘探 210
5.2.5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212
5.2.6 不老河断裂活动性鉴定结果 216
5.3废黄河断裂 217
5.3.1 基本特征 217
5.3.2 遥感解译 217
5.3.3 现场地震地质调查 218
5.3.4 地质-地貌剖面测量 225
5.3.5 浅层地震勘探 227
5.3.6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235
5.3.7 废黄河断裂活动性鉴定结果 241
5.4班井断裂 242
5.4.1 基本特征 242
5.4.2 遥感解译 243
5.4.3 现场地震地质调查 243
5.4.4 浅层地震勘探 246
5.4.5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248
5.4.6 班井断裂活动性鉴定结果 254
5.5邵楼断裂 255
5.5.1 基本特征 255
5.5.2 遥感解译 255
5.5.3 现场地震地质调查 255
5.5.4 浅层地震勘探 259
5.5.5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265
5.5.6 邵楼断裂活动性鉴定结果 274
5.6主要断层活动性总体评价 274
第6章目标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 276
6.1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 276
6.2目标区主要断层发震能力比较 277
6.3目标区地震孕震条件分析 278
6.3.1 地壳深部结构特征 278
6.3.2 目标断层的深部特征 278
6.3.3 应力差异特征分析 279
6.3.4 应力集中位置估计 279
6.3.5 孕震可能性分析 281
6.4徐州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参数 281
6.4.1 徐州及邻区郯庐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参数统计分析 281
6.4.2 目标区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统计分析 288
6.5目标断层的发震能力评价 291
6.5.1 徐州及邻区发震能力的宏观判断 291
6.5.2 构造类比法估计目标断层优选震级 292
6.5.3 破裂模型经验关系估计优选震级 294
6.5.4 震级-频度关系估计优选震级 296
6.5.5 目标断层优选潜在地震震级估计 297
6.6潜在地震的发震位置估计 298
6.6.1 潜在地震的震中位置估计 298
6.6.2 潜在地震的震源深度估计 298
6.7目标断层的地震危险性概率估计 299
第7章目标断层地震危害性评价 301
7.1地震危害性评价理论与方法 301
7.1.1 强地震动预测方法 302
7.1.2 有限断层震源模型 310
7.1.3 地下速度结构模型 312
7.1.4 地脉动探测的应用方法 317
7.2目标断层震源模型 324
7.2.1 目标断层设定条件 324
7.2.2 废黄河断裂震源模型 326
7.2.3 邵楼断裂震源模型 331
7.3地脉动观测与解析 336
7.3.1 目标区地脉动观测 336
7.3.2 地脉动解析简介 337
7.3.3 地脉动解析结果 339
7.3.4 解析结果的验证 345
7.4目标区地下速度结构模型 348
7.5强地震动计算与合成 355
7.5.1 短周期强地震动计算 355
7.5.2 长周期强地震动计算 355
7.5.3 宽频带地震动合成 355
7.6目标断层地震动预测 356
7.6.1 废黄河断裂 M6.2级设定地震优选地震动分布特征 356
7.6.2 废黄河断裂 M6.5级设定地震优选地震动分布特征 363
7.6.3 邵楼断裂 M5.8级设定地震优选地震动分布特征 367
7.6.4 邵楼断裂 M6.2级设定地震优选地震动分布特征 371
7.7目标断层地震危害性评价与分析 378
7.7.1 设定地震的目标区地震动响应区划 378
7.7.2 目标区地震危害性评价结果 383
7.7.3 地震危害性评价结果分析 384
第8章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发震对徐州的影响估计 386
8.1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断裂活动性 386
8.2设定地震影响场及对徐州的影响估计 386
8.2.1 1668年郯城 8.级地震影响场 386
8.2.2 以郯城大地震烈度资料估计设定地震对徐州的影响 387
8.2.3 以衰减关系估计设定地震对徐州的影响 387
8.3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发震对徐州的危害性估计 387
8.3.1 设定地震基本参数 387
8.3.2 设定地震震源模型 388
8.3.3 设定地震优选地震动场分析 390
8.3.4 设定地震对目标区的危害性估计 395
8.3.5 目标区地震动响应区划 396
主要参考文献 398
内容摘要
本书在分析徐州及邻区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特征基础上,采用重磁反演、地震层析成像和深地震资料等建立了深部地震构造模型,评价了发震特征与孕震构造特征;采用标准钻孔探测、第四纪演化研究和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土样与断层物质年代测试等,研究并确定了徐州市5条断层的空间展布和**活动特征;通过分析地震活动、构造应力场、地震复发行为和现今活动、构造变动特征,评估了断层潜在的**发震能力和地震危险性;建立了目标区地下三维速度结构模型(浅部土层、深部岩层和地壳),并计算得到徐州市主要断层和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发震能力作用下对徐州市造成的**地震动影响场(加速度、速度、位移)分布图和地震危害性区划图。
精彩内容
本书在分析徐州及邻区地震地质和地震活动特征基础上,采用重磁反演、地震层析成像和深地震资料等建立了深部地震构造模型,评价了发震特征与孕震构造特征;采用标准钻孔探测、第四纪演化研究和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土样与断层物质年代测试等,研究并确定了徐州市5条断层的空间展布和**活动特征;通过分析地震活动、构造应力场、地震复发行为和现今活动、构造变动特征,评估了断层潜在的**发震能力和地震危险性;建立了目标区地下三维速度结构模型(浅部土层、深部岩层和地壳),并计算得到徐州市主要断层和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发震能力作用下对徐州市造成的**地震动影响场(加速度、速度、位移)分布图和地震危害性区划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