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防治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32
6.2折
¥
15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丹彤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5239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5元
货号8947199
上书时间2024-12-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一、痛风的概念及发病率
二、痛风的表现
三、痛风的病理
四、痛风的实验室检查
五、痛风的并发症
六、痛风的预后
七、痛风的药物治疗
八、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九、关于痛风患者门诊复诊相关问题
内容摘要
一、痛风的概念及发病率
众所周知,痛风是因高尿酸所致,而血尿酸增高又源于高嘌呤饮食,肉类多含有高嗓哈。所以以肉类为主的进食者容易血尿政增高,未面类为主者血尿酸比较低。一直以来,我们以米面类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我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吃米面为主,如今鸡鸭鱼肉等肉食占膳食结构的比例越来越大。而祖先遗传给我们的是米面为主的代谢“习惯”,突然变成以肉类食物为主,导致人的代谢系统不能适应。大量肉类中的嘌呤转化为尿酸,大大超出生理代谢和排泄能力,导致高尿酸血症,所以痛风发病率迅速升高。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合成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它是由于单钠尿酸盐结晶或尿酸在细胞外液形成超饱和状态,单钠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及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本病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尿酸钠结晶为特点。
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可发生于不同国家及不同种族人群,其患病率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由于雌激素促进尿酸排泄,女性患痛风主要见于绝经期以后。我国痛风的患病率约为0.34%~2.84%。
二、痛风的表现
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四期,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
(一)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血尿酸升高。
(二)急性期
关节疼痛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疾病发作多在轻微损伤、饮食过量、大量运动或相关疾病以后,特别好发于肢体远端关节,典型的发于足趾关节。多数患者发病前无先兆症状,或仅有疲乏、全身不适、关节刺痛等。常于夜间或清晨突然发病,症状一般在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呈暗红色,明显肿胀,局部发热,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甚至不能忍受被单覆盖和周围震动。初次发病时绝大多数患者仅侵犯单个关节,其中以**跖趾关节*常见,其次为跗跖、踝、指、腕、肘及膝关节,肩、髋、脊柱、颞颌等关节,偶可同时发作。
(三)间歇期
数月、数年至数十年后复发,多数患者1年内复发,发作次数逐渐频繁,受累关节亦逐渐增多。
(四)慢性期
少数痛风初次发作后无间歇期,呈慢性关节炎表现,多数患者反复多次发作后进入慢性期。可伴有体温升高、头痛等症状,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慢性痛风以关节破坏为特征。很多人会出现“痛风石”:即关节周围一块一块的“石头”,按压时感觉疼痛;耳郭周围也会有“石头”出现。约1/2的病例,有尿酸盐沉积于皮下,这些结节被称为痛风结节或痛风石。
痛风结节有成群发生或融合的趋势,常在急性发作后产生,常呈白色或珍珠色结节,发生于游离弧形的皮肤边缘,如耳郭,也可以是指(趾)关节白色或黄色的结节,结节可通过变薄的皮肤看到,可能破溃,释放出白色石灰样物质,镜检示束状针样物质,鉴定为尿酸钠。
三、痛风的病理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人每天大约有1/3的尿酸在肠道由细菌降解处理,2/3以原型经肾排泄。体液中的尿酸98%以钠盐形式存在,血浆尿酸盐的浓度决定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嘌呤的吸收和生成,二是尿酸的分解和排泄。
成.人尿酸池的大小约1200mg,每天机体产生700mg左右尿酸。为维持尿酸平衡,每天经肾脏排泄的尿酸为500mg,经肠道排泄的为200mg,当此平衡被打破时,出现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体液中的溶解度明显地受pH和温度影响。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酸盐的溶解度是380.8~416μmol/L(6.4~7mg/dl)。
主编推荐
导语_点评_词
精彩内容
无
媒体评论
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