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9.73 6.2折 ¥ 80 全新
仅1件
作者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ISBN9787502852504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10926523
上书时间2024-12-16
第1章概 述
大地测量学作为一门测量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是地球科学体系中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经上百年的发展逐渐成熟。20世纪60年代以前,该学科主要以传统大地测量技术为主,包括水准测量、三角测量、边长测量、重力测量等等;之后发展为现代大地测量学。具体包括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测卫、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卫星重力测量等技术手段。大地测量学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提升了大空间、多尺度、动态化监测能力(周硕愚等,2017)。
随着大地测量学的快速发展,其观测结果被广泛应用于强震孕育、发生及震后调整过程的研究中。发展了一系列与强震现象关联的、有深远影响的物理模型,比如弹性回跳模型(Reid,1910)、地震位错理论(Steketee,1958;Matsu'ura et a1.,1986;Okada,1985,1992)、断层闭锁模型(Savage-and Burford,1973;Savage and Presc.0tt,1973;Meade-and}lager,2005)、块体运动模型(Loveless and Meade,20I 1;Savage et aIl,2001;李延兴等,2001,2004;’tong eL a1.,2014)等等。在大地测量学和地震学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大地测量学家与地震学家在地震研究方面有了共同观察手段,地震大地测量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成为地球系统新时期推进大陆动力学、地震科学和地震预测发展的可操作的科学技术之一(周硕愚等.2017)。
地壳形变学科作为地震业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地震大地测量学中地震监测预测应用研究分支,它一方面继承了大地测量学严格的观测、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等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其更强调动态信息的可靠获取.并在观测手段上拓展了倾斜观测、应变等时间变化过程的观测。在地震预测研究中,为全球板块(I~aisoll et a1.,1997;Tregom’ng et a1.,1998)、活动地块(张培震等,2003;Gan et a1.,2007)、典型构造区(刖tlen et a1.,1993;Tapponnier et a1.,2001)、块体边界带(张国民等,2005;Meade and Hager,2005)、断层带(徐锡伟等,2005;“u.Zeng et all,2015)、固定位置(Bakun and Lindh,1985)提供多尺度时空资料约束,识别目标区域地壳形变的时空分布特征,在强震时、空、强尤其是地点和震级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梅世蓉,1993;张祖胜等,1996;江在森等,2001;薄万举等,2001;王双绪等,2006;江在森等,2012)。1.1地壳形变监测概况
目前,地壳形变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区域水准、重力、GNSS、InSAR、跨断层、定点形变等,不同手段具有各自的优势频段和适用性。区域水准测量作为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精密水准测量仍是现代大地测量技术中固定误差最小、精度最高的技术手段,其获取较小尺度形变的观测精度非常高.对于局部区域的垂直形变空间特征识别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但其大尺度测网的误差累积较为明硅(相对精度局限于10“水平),且复测成本较高、观测周期较长,获取形变场动态信息的能力有局限。重力观测结果是地面垂直形变和地球介质密度分布的综合效应,其可获取的构造活动信息更丰富.可为深部地壳结构、介质密度、震源特征等提供可靠数据约束.n丁以与其他侧重于地表物理量的大地测量手段形成有效互补,但其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相对重力的观测精度较低。GNSS观测具有大尺度地壳运动观测精度高(相对精度可达10“甚至更高水平)、获取大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形变场的优势.但对断层近场变形细节的识别成本较高、固定误差导致观测精度偏低,因此在小尺度形变和时间分辨率尚显不足。:InSAR资料将观测量由点、线拓展为了面测量.对于提取局部区域的变形场具有优势.但其观测精度的提升需要依据较多的观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