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演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演进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1.54 6.2折 99 全新

库存1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晓进,李玮,何平,丁晓原,陈留生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39159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8554664

上书时间2024-12-1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朱晓进、李玮、何平、丁晓原、陈留生所著的《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演进》系统地梳理了五四以来的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具体地分析和研究文学语言的变化在小说、新诗、戏剧、散文和童话等现代文学体裁的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全面展现了文学语言的变迁如何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形式发展的历史面貌。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文学语言变迁与新诗文体的发展 
第一节从晚清到五四:语言的选择与诗体发展道路 
第二节五四语言变革推进下的诗学转型 
第三节文学语言变革与新诗“诗话语”体系建设 
第四节文学语言变革与现代新诗形式规约的探索 
第五节文学语言变革作用下的“歌谣”与“诗体”的关系 
第六节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形式发展的趋向 
第二章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 
第一节五四白话文运动和现代小说初期形式的发展 
第二节政治化背景下的语言方式与30年代小说形式的发展 
第三节30年代新媒体影响下的语言变迁和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 
第四节40年代“口语化”运动和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变革 
第三章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散文形式的发展 
第一节语言三维视角下的中国散文现代转型 
第二节“过渡语言”与晚清散文文体的变异 
第三节五四散文命名、阐释与文体自觉 
第四节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散文文体建构 
第五节20世纪30年代“大众语运动”与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第四章文学语言变迁与中国话剧形式的发展 
第一节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形态 
第二节语言变革与五四时期写实性话剧语言范式的确立 
第三节语言的文学性追求与写意性话剧语言语体的出现 
第四节语言的趣味性追求与喜剧性话剧语言形态的初步形成 
第五节曹禺和中国现代话剧语言的成熟 
第六节政治化、大众语背景下的话剧语言的新发展 
第五章文学语言变迁与儿童文学文体的发展 
第一节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童话文体的发生 
第二节30年代文学语言“口语化”运动与童话文体的发展 
第三节文学语言变革与儿歌文体的自觉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 ? ? ??

内容摘要
 朱晓进、李玮、何平、丁晓原、陈留生所著的《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文学语言变迁
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演进》从语言变迁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呈现出了一部作为语言艺术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不仅系统地梳理和深入探讨了五四以来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规律,揭示了语言变迁
所营构的普遍的文学创作的语言环境,发掘了文学体裁和文体形式现象、作家的文体选择行为、文学作品
的形式特征等形成的语言变迁的动因,而且对五四白话文运动及其后的一系列新的文学形式和文体现象,做出了详实的阐释和评价。为更好地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推动当今文学形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思考和历史的启示。

精彩内容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五四以来的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具体地分析和研究文学语言的变化在小说、新诗、戏剧、散文和童话等现代文学体裁的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全面展现了文学语言的变迁如何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形式发展的历史面貌.

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对一些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中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能够提出创新的、合理的解释。诸如,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变革,这场变革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新的文学体系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功过如何评说;本书以翔实准确的史料去研究文学语言的变化情况,以及深入分析文学语言的变迁对中国现代文学进程的影响,并丰富了对于现代思想变革如何转化为艺术形式这一问题的认识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