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本书研究侗族生态观及侗族社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在对侗族生态文化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着眼于侗族生态资源和生态文化优势及其利用研究,并就侗族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模式和规划进行了论证和予以政策分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在侗族地区推进提供思路和参考。研究着力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弄清是侗族有什么样的生态文化观和相应生态文化资源以及知识与技术;二是弄清这些生态文化观和相应生态文化资源以及知识与技术在当代侗族地区如何运用,以推动区域发展来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战略。基于此,本书基本内容包括七个部分(即七章):*部分是侗族分布及其自然社会资源环境;第二部分是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意识;第三部分是侗族历史观中的生态意识;第四部分是侗族生产生活习俗与生态文化保护;第五部分是侗族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模式;第六部分是侗族传统生态文化资源的当代重构利用;第七部分是大力推进侗族村落的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简介
刘宗碧,男,1965年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国内访问学者。曾任凯里学院学报主编,现为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凯里学院价值学与经济哲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理论经济学、文化学等,出版专著3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课题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三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系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 课题的缘起
二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节 课题相关理论和学术史综述
一 民族生态学和生态民族学
二 侗族生态文化研究
三 侗族地区生态文明实践研究
第三节 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 课题基本思路
二 课题主要内容
第四节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 课题研究的资料来源
二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五节 主要概念界定和术语辨识
一 侗族、湘黔桂侗族社区和侗族传统村落
二 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和侗族生态观
三 侗族生态伦理、生态意识和生态习俗
第一章 侗族分布及社区自然社会环境
第一节 侗族社区的历史沿革和人口分布
一 侗族社区的历史沿革
二 侗族人口分布
第二节 侗族传统村落地理分布和深入认识
一 村落的地理分布
二 村落的文化空间布局
第三节 侗族的自然环境和生计方式
一 侗族的自然环境
二 森林生态系统:侗族地区生态资源要素
三 侗族的生活资源和生计方式
第四节 侗族地区的林业开发和生态问题
一 明清时期林业开发对侗族地区的生态影响及其应对
二 20世纪中叶“大炼钢铁”和“乱砍滥伐”的生态危机和应对
第二章 侗族自然观与生态文化
第一节 侗族的自然观和生态环境意识
一 侗族泛神论的原始宗教和世界观
二 侗族的人与自然平等的和谐观
三 侗族传统自然观的生态环境保护价值
第二节 侗族森林资源观和生态意识
一 侗族山神敬畏与森林生态伦理意识
二 侗族村落与森林的关系及其生态观
三 侗族的植树风尚及其传统生态意识的形成
四 侗族森林资源观及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价值
第三节 侗族土地资源观和生态意识
一 侗族土地崇拜与环境意识
二 侗族土地崇拜的相应禁忌和习俗
三 侗族土地资源观及其行为的生态价值
第四节 侗族水资源观和生态意识
一 侗族的生计物产与水资源的关系
二 侗族基于水资源重视的龙崇拜及其文化习俗
三 侗族基于水资源重视的鱼崇拜及其文化习俗
四 侗族传统水资源观的生态价值
第三章 侗族历史观与生态伦理
第一节 “雾生”说的创世思想和生态伦理
一 侗族关于世界起源的“雾生”说
二 世界起源的“雾生”说与风水习俗
三 “雾生”说支撑风水文化并蕴含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卵生”说的人类起源思想和生态伦理
一 侗族关于人类起源的“卵生”说
二 侗族人类起源的“卵生”说与动物崇拜与禁忌
三 侗族动植物崇拜与禁忌的生态保护价值
第三节 “傍生”说的人类属性论和生态伦理
一 侗族“傍生”属性的人类生活观
二 侗族“傍生”观对泛神论的影响和生态价值
三 侗族“傍生”说对社会影响和生态价值
第四节 “投生”说的终极关怀和生态伦理
一 侗族终极关怀的“投生”说
二 侗族终极关怀的“投生”说与社会伦理
三 侗族“投生”说的社会伦理及生态价值
第四章 侗族生产生活习俗与生态意识
第一节 侗族居住习俗与生态意识
一 栖居——侗族村落居所的居住理念
二 风水——侗族村落居所营造的学理基础
三 和谐——侗族村落居所的营造特点
四 侗族居住习俗的生态价值
第二节 “复合式耕养”习俗与生态保护
一 侗族林业的“复合式耕养”
二 侗族农业的“复合式耕养”
三 侗族农林经营中的休耕制度
四 “复合式耕养”的关联性生态经济
五 侗族耕作习俗的生态保护价值
第三节 侗族“人工育林”习俗和生态意识
一 侗族的“人工育林”习俗
二 侗族“人工育林”的传统林业模式
三 侗族“人工育林”林业模式具有生态价值
第四节 侗族生育习俗与生态意识
一 侗族生育观和文化习俗
二 侗族生育观的生态伦理渗透
三 占里侗族村的婚育习俗个案和意义
第五节 侗族宗教习俗与生态意识
一 原始宗教信仰
二 侗族的祖先崇拜
三 法教思想和习俗
四 侗族宗教信仰的生态意义
第六节 侗族节庆习俗与生态意识
一 侗族的传统节庆活动
二 侗族传统节庆活动与生态文化的关联
三 侗族节庆活动对生态文化形成的重要意义
第七节 侗族防灾习俗与生态意识
一 侗族洪水滔天传说与防灾意识
二 侗族防灾的传统意识、技术和习俗
三 侗族防灾的特点和生态价值
第五章 侗族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模式
第一节 侗族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依据
一 国家生态文明政策依据
二 侗族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第二节 侗族社区生态文明实践的现实基础
一 文化观念基础
二 自然资源和环境基础
三 生产生活基础
第三节 当代侗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 当代侗族地区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的生态问题
二 对侗族地区生态资源战略的认识不足带来的实践局限
三 侗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政策协调不足的问题
四 城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矛盾对生态保护工作的不利影响
第四节 侗族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
一 生态价值观的“传统”与“现代”对接
二 生态保护的社会管理制度重构对接
三 侗族传统生态生产方式的现代改造
四 侗族传统生态知识与技术的科学提升
第五节 侗族社区生态文明实践的发展模式和制度设计
一 建构侗族社区生态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模式
二 建立湘黔桂三省区侗族社区生态文化综合保护区
三 侗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利用的基本传承路径
四 构建侗族社区生态文明实践的保障制度
第六章 侗族传统生态文化资源的当代重构利用
第一节 侗族传统林业的生态经济重构与发展
一 必须重视侗族传统林业模式的重构利用
二 侗族传统林业经济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三 侗族社区走生态林业经济道路的可行性
四 侗族传统林业生产方式重构的推进路径
第二节 侗族传统生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一 侗族农业文化遗产
二 “稻鱼鸭共生系统”具有生态经济性质
三 结合其他产业推广“稻鱼鸭共生系统”
四 做好传统物种和生产技术的保护利用
第三节 做好侗族传统生态文化习俗的重构利用
一 侗族传统生态文化习俗的现代意义
二 进行侗族传统生态文化习俗重构的可行性
三 侗族传统生态习俗重构利用的路径
第四节 推进生态价值观、生态知识和技术传承教育
一 做好国家生态政策法规和现代生态知识和技术宣传培训
二 做好侗族社区学校生态文化知识与技术教育的规划和实施
第七章 大力推进侗族村落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侗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抓住传统村落这一载体
一 侗族地区自然基础决定了村落作为社区建设单元的客观性
二 传统村落是一种地缘政治力量,具有社会组织动员能力
三 承载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村落是生态文化传承的载体
四 村落是侗族生态文化传承教育和生态主体培育的基本单位
第二节 侗族社区传统村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 侗族社区村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行整体性规划
二 侗族社区村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发挥属地主体作用
三 侗族社区村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落实于生产来发展
四 侗族社区村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施救济性实践
第三节 促进侗族传统村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思路
一 做好村落生态保护的主体责任划分和作用发挥
二 与“乡村振兴”结合,重构村落“生态再生产体系”
三 合理协调城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完善村落生态建设功能
四 加强侗族地区生态博物馆建设,实施分类管理
五 推动社区民俗保护,提供生态知识和技术传承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内容
本书研究侗族生态观及侗族社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在对侗族生态文化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着眼于侗族生态资源和生态文化优势及其利用研究,并就侗族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模式和规划进行了论证和予以政策分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在侗族地区推进提供思路和参考。研究着力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弄清是侗族有什么样的生态文化观和相应生态文化资源以及知识与技术;二是弄清这些生态文化观和相应生态文化资源以及知识与技术在当代侗族地区如何运用,以推动区域发展来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战略。基于此,本书基本内容包括七个部分(即七章):第一部分是侗族分布及其自然社会资源环境;第二部分是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意识;第三部分是侗族历史观中的生态意识;第四部分是侗族生产生活习俗与生态文化保护;第五部分是侗族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模式;第六部分是侗族传统生态文化资源的当代重构利用;第七部分是大力推进侗族村落的生态文明建设。
媒体评论
《侗族生态观及生态文明实践研究》研究侗族生态观及侗族社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在对侗族生态文化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着眼于侗族生态资源和生态文化优势及其利用研究,并就侗族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模式和规划进行了论证和予以政策分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在侗族地区推进提供思路和参考。研究着力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弄清是侗族有什么样的生态文化观和相应生态文化资源以及知识与技术;二是弄清这些生态文化观和相应生态文化资源以及知识与技术在当代侗族地区如何运用,以推动区域发展来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战略。基于此,该书基本内容包括七个部分(即七章):第一部分是侗族分布及其自然社会资源环境;第二部分是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意识;第三部分是侗族历史观中的生态意识;第四部分是侗族生产生活习俗与生态文化保护;第五部分是侗族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模式;第六部分是侗族传统生态文化资源的当代重构利用;第七部分是大力推进侗族村落的生态文明建设。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