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设计基础(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互联网+”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特色教材)
  • 空间设计基础(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互联网+”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特色教材)
  • 空间设计基础(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互联网+”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特色教材)
  • 空间设计基础(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互联网+”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特色教材)
  • 空间设计基础(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互联网+”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特色教材)
  • 空间设计基础(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互联网+”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特色教材)
  • 空间设计基础(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互联网+”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特色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空间设计基础(中国轻工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互联网+”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特色教材)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0.68 6.2折 49.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佳,过伟敏编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35050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11382371

上书时间2024-12-14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有言道,建筑是人类生活的“容器”,其中“容器”指的即是空间。与空间设计相关联的专业有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设计等,但不管专业范畴如何界定,空间设计都是这些设计领域工作的核心内容。

 

本书的写作源自教学当中的困惑。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都能够认同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在各门课程中也都各有侧重地学习空间的知识、强调空间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专业设计课程中,面对具体的、有功能载体的、有场地限制的空间设计时,学生多会纠结在“功能”或“造型”上,不能主动地运用空间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来理性地认知、判断和解析空间,不会创造真正具有价值的空间。许多设计作品中有空间之“形”,但缺乏空间之“神”或“空间感”较差。

 

数年前,我们在专业前期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旨在强化学生设计的“空间意识”,并且能有效地把这种“空间意识”带入后面的专业课程设计中。因此本书的写作是在相关教学实践基础上的总结。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了很多有关空间设计的译作和著作,其中很多经典的空间理论体系与观点是本书的基础,给予本书写作很大启发。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许多著作中晦涩难懂的语言、高深的学理知识、枯燥的理论阐述或是眼花缭乱的图像资源,都难免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偏离空间的本质,难以把握空间设计的根本和基础。《空间设计基础》一书旨在以简洁、明快、易懂的方式为专业初学者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和创新性,启发学习者能够自主思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本书内容

 

本书以空间为核心内容,理性而科学地探讨空间的本质及形成规律、空间的学理及设计基础,以凸显空间设计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具体从认知空间、再现空间和创造空间三个空间设计的基本规律和学习逻辑出发,对环境设计专业的空间进行解读。

 

首先,从认识空间的角度,通过对“空间的现象、空间的视觉属性、设计层面的空间、与空间相关的概念”等内容的阐述,展开空间概念和特性的基本解读,使学习者树立空间意识,明确空间设计的内涵与外延。

 

其次,从再现空间的角度,通过对“构成空间形式的基本要素、人的视知觉特性与空间感受、空间的构成方式、空间之间的关系、多个空间的组合方式”等空间学理的系统剖析,使学习者清晰地认知空间的本质和基本构成方法。

 

再次,从创造空间的角度,通过对“形态、空间序列、功能、结构、材料、色彩、

 

光线”等空间创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及其基本创造方法的讲解,使学生建立系统、整

 

体、全面的空间设计基础理论体系。

 

zui后,结合空间教学实践,通过空间图解、空间组合训练、有顶的空间创造系列进

 

阶课题,以实训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书特色

 

全书通过空间设计基础知识的系统讲解,帮助学习者构建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构架和认知体系,注重培养及引导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思考思辨和设计创新能力。

 

其一,力求文字简洁,以图代叙,阐述深入浅出,带来阅读的轻松体验。正如书名所言,本书注重学习的基础性建构,以形态语言为主线,着重于对空间基本关系、形态及组合方式等基础设计理论的阐述讲解,而非对具体的、有功能内容的、工程性的整体空间设计进行讨论与分析。

 

其二,力求尊重符合学习规律,具有较好的逻辑性。以空间设计的基础理论为主轴,全书围绕“认识空间、再现空间和创造空间”三个层次逐渐展开,更加符合学习规律,使学生学会理性地认识空间的本质和建构空间设计知识理论体系。

 

其三,配以大量手绘插图,以图解的方式来认识空间和解析空间,起到简明直观,清晰易懂,重点突出的效果。避免单一的说教,全书通过近500幅精美的线稿插图,在凸显了专业特性的同时,为广大的空间设计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设计临摹参考和练习手绘的优秀素材。这不仅更能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延展了阅读的“空间”,在创新思维和设计动手能力上对学生都是有益的帮助。

 

愿此书对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以及对空间营造有兴趣的人士有所帮助。通过本书的阅读,他们能够在发现和认知空间、判断空间价值、掌握基本空间设计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空间设计的规律,创造更有价值的新空间。

 

感谢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其相关研究成果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尤其是对空间物质性的理性认识与判断的内容是本书的精髓。

 

因作者水平有限,文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与指正。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以空间设计为核心内容,探讨空间的本质及形成规律、空间的学理及设计基础。首先,从认识空间的角度,展开空间概念和特性的基本解读,明确空间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第二,从再现空间的角度,通过对空间学理的系统剖析,讲解空间的本质和基本构成方法;第三,从创造空间的角度,通过对空间创造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的讲解,讨论创造空间的基本方法和途径;zui后,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进阶课题,强化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全书强调基础性、系统性和应用性,运用图解文释的方法强化了设计类专业“脑-眼-手-图”一体化的训练特征。

 

本书可作为环境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也能为相关专业从业者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简介
刘佳,博士,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环境设计系主任,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2021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出版《镇江近代建筑》《景观设计要素图解及创意表现》等著作7部,发表CSSCI及中文核心等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并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三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过伟敏,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材,江苏省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分委会专家。出版有《江苏城市传统建筑研究系列丛书》《中国设计全集·第1卷·建筑类编·人居篇》《中国当代设计全集·第6卷·建筑类编·城建篇》《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藏族》《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珞巴族》《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利用》等十余部著作。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三等奖,国家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目录
001 第一章 认识空间
001 第一节 空间是什么
001 一、人类最早的空间营造活动
001 二、人对空间的认识来源于感受
003 三、 日常生活中使用与创造空间
的行为
004 四、最明显的创造空间的行为
006 五、老子对空间的描述
007 六、大师们眼中的空间
007 七、空间的概念
010 第二节 空间形式的视觉属性
010 一、空间的基本形状
011 二、空间的尺寸、比例和尺度
013 三、空间的色彩与质感
014 四、空间的视觉惯性
015 第三节 设计层面的空间
015 一、环境设计的空间层级
017 二、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
019 三、实空间与虚空间
020 四、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020 五、灰空间
022 第四节 与空间相关的概念
022 一、环境
022 二、场所
025 第二章 再现空间
025 第一节 构成空间形式的基本要素
025 一、由点到空间的距离
025 二、空间形式基本要素概述
027 三、点要素的特性与空间
027 四、线要素的特性与空间
029 五、面要素的特性与空间
031 六、体要素的特性与空间
032 第二节 人的视知觉特性
032 一、视知觉的完形心理
032 二、视知觉的基本特性
034 第三节 空间的构成方式
034 一、图和底
035 二、形式和空间
036 三、形式限定空间
046 四、单个空间的变化方式
049 第四节 空间之间的关系
049 一、包容关系
049 二、穿插关系
050 三、邻接关系
051 四、连接关系
052 五、分离关系
053 第五节 多个空间的组合方式
053 一、集中式
053 二、线式
056 三、辐射式
057 四、组团式
058 五、网格式
059 六、流动式
060 第三章 创造空间
060 第一节 空间的形态
060 一、空间形态的构成
061 二、空间形态对空间感觉的影响
064 第二节 空间的序列
065 一、空间的序列与秩序感
066 二、空间序列的构成与形式
068 三、空间序列的组织方法
071 第三节 空间与功能
071 一、功能对空间形的规定
072 二、功能对空间量的规定
073 三、功能对空间质的规定
075 第四节 空间与结构
075 一、基本的空间结构
077 二、结构的表现力
080 第五节 空间与材料
080 一、常用的空间设计材料
081 二、材质对空间的视觉影响
084 三、材质的其他作用及其运用
086 第六节 空间与色彩
086 一、色相对空间的影响
087 二、色彩的物理效应?空间感受的影响
087 三、色彩的象征意义
087 第七节 空间与光线
087 一、光线对空间形体的塑造
088 二、光线对空间氛围的影响
091 第四章 空间设计课题进阶训练
091 第一节 空间认知训练--空间
图解
092 一、案例一:校园图书馆空间
100 二、 案例二:设计学院大楼入口
及大厅空间
103 三、 案例三:第一教学楼中庭院
落空间分析
108 四、案例四:某教学楼入口空间
111 五、其他案例
114 第二节 创造空间训练1--空间
组合训练
114 一、组合方式一:网格式+线式
115 二、组合方式二:网格式+组团式
115 三、组合方式三:网格式+集中式
116 四、组合方式四:辐射式+网格式
116 五、组合方式五:辐射式+线式
116 六、组合方式六:辐射式+组团式
116 七、组合方式七:组团式+线式
118 第三节 创造空间训练2--有顶的空
间创造
119 一、明确界面限定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
120 二、独特顶面形式所限定的空间
124 三、连续的界面形成空间秩序
126 四、层次丰富的垂直空间
129 参考文献
130 附录

内容摘要
本书以空间设计为核心内容,探讨空间的本质及形成规律、空间的学理及设计基础。首先,从认识空间的角度,展开空间概念和特性的基本解读,明确空间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第二,从再现空间的角度,通过对空间学理的系统剖析,讲解空间的本质和基本构成方法;第三,从创造空间的角度,通过对空间创造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的讲解,讨论创造空间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最后,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进阶课题,强化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全书强调基础性、系统性和应用性,运用图解文释的方法强化了设计类专业“脑-眼-手-图”一体化的训练特征。本书可作为环境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也能为相关专业从业者提供理论参考。

精彩内容
本书以空间设计为核心内容,探讨空间的本质及形成规律、空间的学理及设计基础。首先,从认识空间的角度,展开空间概念和特性的基本解读,明确空间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第二,从再现空间的角度,通过对空间学理的系统剖析,讲解空间的本质和基本构成方法;第三,从创造空间的角度,通过对空间创造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的讲解,讨论创造空间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最后,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进阶课题,强化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全书强调基础性、系统性和应用性,运用图解文释的方法强化了设计类专业“脑-眼-手-图”一体化的训练特征。本书可作为环境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也能为相关专业从业者提供理论参考。

媒体评论
本书通过空间设计基础知识的系统讲解,帮助学习者构建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构架和认知体系,注重培养及引导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思考思辨和设计创新能力。
其一,本书文字简洁,以图代叙,阐述深入浅出,带来阅读的轻松体验。正如书名所言,本书注重学习的基础性建构,以形态语言为主线,着重于对空间基本关系、形态及组合方式等基础设计理论的阐述讲解,而非对具体的、有功能内容的、工程性的整体空间设计进行讨论与分析。
其二,本书尊重学习规律,具有较好的逻辑性。以空间设计的基础理论为主轴,全书围绕“认识空间、再现空间和创造空间”三个层次逐渐展开,更加符合学习规律,使学生学会理性地认识空间的本质和建构空间设计知识理论体系。
其三,本书配以大量手绘插图,以图解的方式来认识空间和解析空间,起到简明直观,清晰易懂,重点突出的效果。避免单一的说教,全书通过近500幅精美的线稿插图,在凸显了专业特性的同时,为广大的空间设计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设计临摹参考和练习手绘的优秀素材。这不仅更能满足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延展了阅读的“空间”,在创新思维和设计动手能力上对学生都是有益的帮助。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