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技术史:基于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视角: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lly regions of lies hilly of Inner Mongolia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3.11
6.4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静,海春兴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74352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0980776
上书时间2024-12-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静(1987-),女,呼和浩特市人,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曾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任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讲师,从事自然地理专业土壤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海春兴(1963-),男,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二级教授,从事自然地理专业土壤地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特色专业建设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及“地理科学”综合专业改革试点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土壤地理学”自治区精品课程负责人。
目录
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古代水土保持史研究
1.2.2 民国至今水土保持史研究
1.2.3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史研究
1.2.4 综述小结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创新点
1.4 研究阶段的历史分期
1.4.1 历史分期
1.4.2 分期依据
1.5 有关概念界定
1.5.1 水土保持
1.5.2 水土保持办法、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技术
2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环境
2.1.2 社会经济
2.2 研究方法
2.2.1 历史文献分析法
2.2.2 个案分析法
2.2.3 实地调研法
2.2.4 实验分析法
2.2.5 历史比较研究法
2.3 研究思路
2.3.1 水保技术的选择
2.3.2 野外采样区的确定
2.3.3 样品采样、测定和访谈
2.4 技术路线
3多项水土保持技术广泛应用阶段(1956~1962年)
3.1 全国水土保持围绕发展山区生产和治理江河全面展开
3.1.1 水土保持逐步推广
3.1.2 水土保持掀起高潮
3.1.3 水土保持停滞调整
3.2 内蒙古水土保持工作经历萌芽—高涨—低谷三个阶段
3.2.1 水土保持萌芽期(1956~1957年)
3.2.2 水土保持高涨期(1958~1960年)
3.2.3 水土保持低谷期(1961~1962年)
3.3 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多项水±保持技术(1956~1962年)
3.3.1 农牧业改良土壤措施
3.3.2 森林改良土壤措施
3.3.3 水利改良土壤措施
3.4 国内外水土保持技术发展与对比
3.4.1 黄河中游黄土丘陵地区水保技术差异
3.4.2 全国各省(区)水保技术差异
3.4.3 苏联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影响
3.5 小结
4水土保持技术以建设基本农田为主(1963~1978年)
4.1 全国“以粮为纲”建设基本农田
4.2 内蒙古水土保持在曲折中缓慢发展
4.2.1 水土保持工作缓慢复苏(1963~1965年)
4.2.2 “文化大革命”对水土保持的影响(1966~1972年)
4.2.3 恢复水利水保工作(1973~1978年)
4.3 内蒙古水保技术以梯田和林草技术为主
4.3.1 水平梯田
4.3.2 柠条
4.3.3 草木栖
4.3.4 坝地
4.4 国内外水土保持技术发展和对比
4.4.1 与1956~1962年水土保持技术对比
4.4.2 国内其他区域水土保持技术发展
4.4.3 国外水土保持技术发展
4.5 小结
5应用水土保持技术综合治理小流域(1979—1985年)
5.1 国家大力发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5.1.1 水土保持工作加强
5.1.2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提出
5.2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工作迅速发展
5.2.1 国家对研究区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视
5.2.2 地方水保机构和制度的健全
5.3 先进思想和科学研究推动水土保持技术发展
5.3.1 小流域治理思想
5.3.2 科学研究项目和技术成果
5.4 国内外水土保持技术
5.4.1 与1963~1978年水保技术的比较
5。4.2 我国其他地区水土保持技术
5.4.3 国外水土保持技术
5.5 小结
6水土保持技术以治沟骨干坝为主(1986~1996年)
6.1 国家依法治理水土保持
6.1.1 《水土保持法》颁布
6.1.2 召开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和实施国家重点工程
6.1.3 探索发展小流域经济
6.2 内蒙古水土保持工作以实施多类建设项目为主
6.2.1 积极实施水土保持基础建设项目
6.2.2 关注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工作
6.2.3 沙棘资源建设项目开始启动
6.2.4 科研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
6.3 内蒙古水土保持技术趋于规范化
6.3.1 强化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6.3.2 水土保持标准规范
6.3.3 对比1988年和1996年两版水保技术标准
6.4 小结
7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发展水土保持技术(1977~2011年)
7.1 国家提升水土保持的战略地位
7.1.1 水土保持列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7.1.2 预防监督和监测预防工作深入广泛开展
7.1.3 考察和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
7.2 内蒙古水土保持工作以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为主
7.2.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
7.2.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
7.2.3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
7.2.4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7.2.5 水土保持宣传工作
7.2.6 完成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
7.3 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水土保持技术
7.3.1 对比1996年和2008年两版水保技术标准
7.3.2 开始注重水土保持技术质量的验收
7.3.3 水土保持技术人员的工作逐步规范化
7.4 小结
8水土保持技术差异研究
8.1 相同历史阶段两旗县水土保持技术差异分析
8.1.1 技术实施数量和治理面积的差异
8.1.2 水土保持技术对土壤水分影响的差异
8.1.3 水土保持技术对土壤养分影响的差异
8.1.4 两个旗县水土保持技术发展存在差异的根源
8.2 不同历史时期水土保持技术的差异
8.2.1 不同历史时期水保技术标准的变迁
8.2.2 不同历史时期实施相同技术对土壤水分影响的差异
8.2.3 不同历史时期实施相同技术对土壤养分影响的差异
8.2.4 推动不同时期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水保技术发展的原因
8.3 小结
9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1.1 水土保持技术经历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曲折过程
9.1.2 水土保持技术取得了从地方规定到行业标准再到国家标准的阶梯式进步
9.1.3 社会人文因素导致水土保持技术实施数量和侧重方向有所差异
9.1.4 水土保持技术会显著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而保肥能力不确定
9.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绪论
选题背景与意义
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立国之本。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和人民贫困,影响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①。水土保持对于改善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条件,修复生态环境,减少水涝、干旱、风沙等灾害,对当地的生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水土保持技术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水土流失区无论是从自然、社会条件的特异性质来看,还是从水土保持蓄水保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重性来看,不同水土流失区应实施不同的水土保持技术④。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乃至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全国最先开始水土流失调查和治理的区域,它的研究对于全国水土保持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的中游和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包括晋陕蒙接壤区、晋西陕北区、陇东陕北区和陇中宁南地区,面积约22.74km2c,1)。黄土丘陵沟壑区由于沟壑密度大、坡度陡,表层覆盖物为疏松的黄土,下层基础又多为易遭水蚀的红色土或砂页岩等,其面蚀和沟蚀发展都较剧烈②。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晋陕蒙接壤区的一部分,分布在黄河中游两岸,多年平均水蚀模数5000~18800t/km。,每年人黄泥沙1.8亿吨,水土流失范围广,危害严重⑨,加之内蒙古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具体实施国家某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时享有民族自治权,同时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农牧交错分布的生态敏感区,这些都使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因而,水土保持技术的实施可能会有别于其他黄土丘陵沟壑区。内蒙古自治区在积极发展山区生产、迅速改变山区面貌和根治水害、兴修水利的迫切要求下,从1956年开始大规模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④。然而,目前缺乏从20世纪50年代至2l世纪以来,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技术发展的相关研究,因此急需对其进行深人、系统的研究。
清水河县和准格尔旗隔黄河相望,是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体部分。通过文献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开始大量的植树造林,但两个旗县在造林思想上已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清水河县主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全民总动员进行春季造林(果树),以春耕生产和改造大自然为目标@;准格尔旗则在水土保持试验站和林科院带领下,选择具有保持水土效果的草木栖㈣、蒙古岩黄蓍⑦等固沙植物进行种植。1979~1989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清水河县总结了生产教训,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实施隔坡梯田、水平沟、鱼鳞坑、淤地坝等多项工程技术,实施造林种草,草、灌、乔结合的林草生物技术⑧,在1985年9月l~5日召开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届水土保持经济效益学术讨论会”⑨。准格尔旗则开始以小流域(皇甫川)为单元进行集中、连片、规......
精彩内容
中国水土保持技术的发展历史悠久,我国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全国最先开始进行水土流失调查和治理的区域。其中,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农牧交错分布的生态敏感区,同时内蒙古又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区,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本书基于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视角,比较全面地反映了1956-2011年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技术的历史发展和技术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比了5个历史阶段和2个人文环境中水土保持技术的差异,记述了其成就、经验和问题,探寻水土保持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同时,分析了不同的水保技术对土壤保水保土效应的影响以及与社会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它将为今后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的治理工作提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在水土保持事业中发挥经世致用的功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