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1.56 6.4折 ¥ 49 全新
仅1件
作者吴琪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2364597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11063804
上书时间2024-12-14
绪论
一、有关张爱玲研究成果概述
张爱玲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凭借《传奇》与《流言》被人津津乐道。20世纪50年代初之后,其在大陆销声匿迹,20世纪80年代才重新走红,再次掀起一股热浪——从进入大众视野成为读者最喜欢的作家,到成为市场商业炒作的工具,直至后来进入专业学者的视野成为研究的对象。张爱玲无疑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已获得普遍认可,围绕张爱玲的作品所展开的研究也已经取得相当多的成果。
在《近二十年来张爱玲在大陆的“接受史”》一文中,温儒敏先生提及张爱玲文学研究浮出历史地表的时间:“真正对张爱玲有公开的评论与研究,是一九八一年以后的事。当年十一月,张葆莘在《文汇月刊》发表《张爱玲传奇》,这是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论及张爱玲的一篇文章。”①据温儒敏先生所言,这篇最早研究张爱玲的文章并没有在当时文坛产生太大的反响,只是被读者视为“一段文坛忆旧”。而真正对张爱玲的研究产生推动作用的当属夏志清先生。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②促成了大陆文学界对张爱玲作品的关注,张爱玲也由此进入文学家的视野。颜纯钧在《文学评论丛刊》发表的《评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赵园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的《开向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都从学术的角度考察了张爱玲小说的题材、手法、风格,注意到她的作品与新文学不同的特色。这个时期对张爱玲的研究还是“小心翼翼”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思想解放步伐逐渐加快,更开放更有个性的思想成为主流,张爱玲文学以其“边缘化”的特色吸引着文人学者的关注。在这个时期引起文坛轰动的当属柯灵先生在北京《读者》(1985年4月第4期)和上海《收获》(1985年5月第3期)同时发表的《遥寄张爱玲》。“《遥寄张爱玲》原载于1985年2月《香港文学》第2期,又在《读者》《收获》同时发表”①——这是柯灵《遥寄张爱玲》在香港和内地的发表情况;而同年上海《收获》又重新刊登《倾城之恋》,这是“文化大革命”后张爱玲作品首次在内地公开亮相。以上情况均推动了国内的张爱玲文学研究。柯灵的《遥寄张爱玲》“一直被认为是内地文坛为张爱玲“平反’的第一声”2水晶编写的《张爱玲的小说艺术》③,是“第一本张爱玲研究专著”④。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儒敏先生编写《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⑤正式在国内出版物中提及张爱玲,将张爱玲文学研究推向专业的学术领域。在张爱玲作品进入学术领域探究的初期,学者主要对其小说的意象、象征、心理进行分析,如饶芃子和黄仲文在《暨南学报》发表《张爱玲小说艺术论》⑥;随着“张爱玲热”的席卷,研究张爱玲的学者越来越多,研究深度也一再加强,并逐步触及人性内涵,比如宋家宏发表在《文学评论》上的《张爱玲“失落者”心态及其创作》⑦,张国祯发表在《海峡》上的《张爱玲启悟小说的人性深层隐秘与人生观照》等。这些论文的发表充分说明张爱玲研究的学术性在增强,从简单地对小说创作技巧的剖析逐渐上升到对作品思想价值的阐释。20世纪80年代后期社会上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张爱玲小说集,分别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出版,且不说这么多出版社在多大程度上出于商业化的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股“出版热”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再次掀起了“张爱玲热”,这足以见得张爱玲文学的社会影响力之大。
其实,张爱玲一出道就是文坛的宠儿,小说一直被国内当红的期刊争相刊载。张爱玲从发表《中国人的生活与时装》《中国人的宗教》等作品开始,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