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及应用(高等学校机电工程类系列教材)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4.44
6.4折
¥
69
全新
仅1件
作者编者:张兴国|责编:王静//阎彬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659770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1038467
上书时间2024-12-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第1章 常用低压电器
1.1 低压电器基本知识
1.1.1 低压电器的分类
1.1.2 电磁式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1.3 低压电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1.2 接触器
1.2.1 交流接触器
1.2.2 直流接触器
1.2.3 接触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1.2.4 接触器的常用型号、电气符号
1.2.5 接触器的选择
1.3 继电器
1.3.1 继电器的结构原理
1.3.2 电压继电器
1.3.3 电流继电器
1.3.4 中间继电器
1.3.5 时间继电器
1.3.6 热继电器
1.3.7 信号继电器
1.3.8 固态继电器
1.4 熔断器
1.4.1 熔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
1.4.2 熔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和选择
1.4.3 熔断器型号的含义和电气符号
1.5 主令电器
1.5.1 按钮
1.5.2 行程开关
1.5.3 接近开关
1.5.4 万能转换开关
1.5.5 主令控制器
1.5.6 凸轮控制器
1.6 低压开关类电器
1.6.1 低压开关
1.6.2 低压断路器
1.7 其他低压电器
1.7.1 启动器
1.7.2 牵引电磁铁
1.7.3 控制变压器
1.7.4 智能断路器
1.7.5 智能接触器
1.7.6 可编程序通用逻辑控制继电器
1.8 工程实例——低压电器的使用维护
1.8.1 刀开关的使用维护
1.8.2 熔断器的使用维护
1.8.3 断路器的使用维护
1.8.4 热继电器的使用维护
1.8.5 时间继电器的使用维护
1.8.6 交流接触器的使用维护
习题
第2章 基本电气控制线路
2.1 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图原则及标准
2.1.1 常用电气图形符号、文字符号和接线端子标记
2.1.2 电气原理图
2.1.3 电器布置图
2.1.4 电气安装接线图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
2.2.1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线路
2.2.2 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线路
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2.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停—反”控制线路
2.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切换控制线路
2.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自动循环控制线路
2.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
2.4.1 反接制动
2.4.2 能耗制动
2.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2.5.1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变极调速控制线路
2.5.2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控制线路
2.5.3 电磁调速控制线路
2.5.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线路
2.6 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线路
2.6.1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线路
2.6.2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2.6.3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
2.6.4 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线路
2.7 其他基本环节
2.7.1 多地(点)控制
2.7.2 顺序动作控制线路
2.7.3 电气控制系统常用保护环节
2.8 工程实例
2.8.1 机床控制系统设计实例一
2.8.2 机床控制系统设计实例二
习题
第3章 典型生产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
3.1 概述
3.2 C650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线路
3.2.1 机床结构及原理
3.2.2 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3 X62W卧式铣床电气控制线路
3.3.1 机床结构及原理
3.3.2 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4 M7120型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
3.4.1 机床结构及原理
3.4.2 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5 工程实例——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
3.5.1 机床结构及原理
3.5.2 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习题
第4章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4.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
4.1.1 生产机械设备电气设计主要技术性能
4.1.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
4.2 电动机的选择
4.2.1 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4.2.2 电动机转速和结构形式的选择
4.3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
4.3.1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原则
4.3.2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步骤
4.3.3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的方法
4.4 常用电器元件的选用
4.4.1 按钮、低压开关的选用
4.4.2 熔断器的选用
4.4.3 接触器的选用
4.4.4 继电器的选用
4.4.5 控制变压器的选用
4.5 工程实例——电气控制线路设计
4.5.1 分析设计法应用
4.5.2 逻辑设计法应用
4.5.3 CW6163型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习题
第5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5.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定义
5.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产生、发展及趋势
5.2.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产生与发展
5.2.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5.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及应用领域
5.3.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特点
5.3.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
5.3.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5.4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分类、性能指标与典型产品
5.4.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分类
5.4.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性能指标
5.4.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典型产品
习题
第6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6.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结构组成
6.1.1 PLC的基本组成
6.1.2 PLC各组成部分作用
6.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语言
6.2.1 梯形图编程语言(LAD)
6.2.2 指令语句表编程语言(STL)
6.2.3 功能图编程语言(SFC)
6.3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6.3.1 PLC的等效电路
6.3.2 PLC的工作过程
6.4 三菱FX2N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
6.4.1 FX2N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主要特点
6.4.2 FX2N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配置
6.4.3 FX2N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外围设备
习题
第7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基本指令及编程
7.1 FX2N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器件
7.1.1 输入继电器(X)
7.1.2 输出继电器(Y)
7.1.3 辅助继电器(M)
7.1.4 状态器(S)
7.1.5 定时器(T)
7.1.6 计数器(C)
7.1.7 数据寄存器(D)
7.1.8 变址寄存器(V/Z)
7.1.9 指针(P/I)
7.1.10 常数(K/H)
7.2 FX2N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基本指令
7.2.1 逻辑取及线圈驱动指令(LD、LDI、OUT)
7.2.2 触点串联指令(AND、ANI)
7.2.3 触点并联指令(OR、ORI)
7.2.4 串联电路块的并联指令(ORB)
7.2.5 并联电路块的串联指令(ANB)
7.2.6 置位与复位指令(SET、RST)
7.2.7 脉冲输出指令(PLS、PLF)
7.2.8 计数器、定时器的操作指令(OUT、 RST)
7.2.9 脉冲式操作指令(LDP、LDF、ANDP、ANDF、ORP、ORF)
7.2.10 逻辑堆栈操作指令(MPS、MRD、MPP)
7.2.11 主控及主控复位指令(MC、MCR)
7.2.12 逻辑运算取反指令(INV)
7.2.13 空操作指令(NOP)
7.2.14 程序结束指令(END)
7.3 可编程序控制器梯形图编程规则及方法
7.3.1 梯形图编程的基本规则
7.3.2 常闭触点输入的处理
7.4 工程实例
7.4.1 瞬时接通延时断开电路
7.4.2 延时接通延时断开电路
7.4.3 闪烁电路
7.4.4 单脉冲电路
7.4.5 报警电路
7.4.6 智能抢答器
7.4.7 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Y-△”启动
7.4.8 送料小车自动循环控制
7.4.9 交通信号灯控制
习题
第8章 步进梯形图指令和SFC功能图编程
8.1 步进梯形图指令及其应用
8.1.1 步进梯形图指令(STL、RET)说明
8.1.2 步进梯形图指令(STL、RET)应用
8.2 步进梯形图指令的动作与SFC图关系
8.2.1 步进梯形图指令的作用
8.2.2 步进梯形图指令动作与SFC图对应关系
8.2.3 SFC图编程用设备
8.3 SFC流程的形态及编制SFC图的预备知识
8.3.1 SFC图的形态
8.3.2 编制SFC流程的预备知识
8.4 SFC基本编程
8.4.1 初始状态编程
8.4.2 中间状态编程
8.4.3 分支与汇合状态的编程
8.5 工程实例——单流程控制SFC编程实例和分析
8.5.1 闪烁回路SFC编程示例
8.5.2 喷泉喷水控制系统
8.5.3 凸轮轴旋转控制系统
8.5.4 多台电动机顺序启动与停止控制系统
8.6 工程实例——选择性分支与汇合控制SFC编程实例和分析
8.7 工程实例——并行分支与汇合控制SFC编程实例和分析
8.8 状态初始化命令(FNC 60 IST)简介
习题
第9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应用指令
9.1 应用指令基本规则
9.1.1 应用指令的表示形式
9.1.2 应用指令的可用软元件、数据长度与指令类型
9.1.3 应用指令内的数据处理
9.1.4 变址寄存器V、Z
9.2 应用指令一览表及指令阅读方法
9.2.1 应用指令一览表
9.2.2 应用指令阅读方法
9.3 程序流程应用指令(FNC 00~FNC 09)
9.3.1 条件跳转指令
9.3.2 子程序调用指令与返回指令
9.3.3 中断指令
9.3.4 主程序结束指令
9.3.5 监视定时器指令
9.3.6 循环指令
9.4 传送与比较应用指令(FNC 10~FNC 19)
9.4.1 比较指令
9.4.2 区间比较指令
9.4.3 传送指令
9.4.4 移位传送指令
9.4.5 取反传送指令
9.4.6 成批传送指令
9.4.7 多点传送指令
9.4.8 交换指令
9.4.9 BCD交换指令
9.4.10 BIN交换指令
9.5 四则逻辑运算指令(FNC 20~FNC 29)
9.5.1 BIN加法指令
9.5.2 BIN减法指令
9.5.3 BIN乘法指令
9.5.4 BIN除法指令
9.5.5 BIN加1运算和BIN减1运算指令
9.5.6 逻辑与、逻辑或和逻辑异或运算指令
9.5.7 求补码运算指令
9.6 循环移位指令(FNC 30~FNC 39)
9.6.1 循环右移和循环左移指令
9.6.2 带进位循环右移和带进位循环左移指令
9.6.3 位右移和位左移指令
9.6.4 字右移和字左移指令
9.6.5 移位写入和移位读出指令
9.7 数据处理指令(FNC 40~ FNC 49)
9.7.1 成批复位指令
9.7.2 译码和编码指令
9.7.3 求置ON位总和与ON位判断指令
9.7.4 平均值指令
9.7.5 报警器置位和报警器复位指令
9.7.6 BIN开方运算和BIN整数向二进制浮点数转换指令
9.8 高速处理指令(FNC 50~FNC 59)
9.8.1 输入/输出刷新指令
9.8.2 刷新和滤波时间调整指令
9.8.3 矩阵输入指令
9.8.4 比较置位(高速计数器)、比较复位(高速计数器)和区间比较(高速计数器)指令
9.8.5 脉冲密度和脉冲输出指令
9.8.6 脉宽调制和带加减速脉冲输出指令
9.9 方便指令(FNC 60~ FNC 69)
9.9.1 状态初始化指令
9.9.2 数据检索指令
9.9.3 绝对值式凸轮控制指令
9.9.4 增量式凸轮控制指令
9.9.5 示教定时器指令
9.9.6 特殊定时器指令
9.9.7 交替输出指令
9.9.8 斜坡输出指令
9.9.9 旋转工作台控制指令
9.9.10 列表数据排序指令
9.10 外部设备I/O指令(FNC 70~ FNC 79)
9.10.1 十键输入指令
9.10.2 十六键输入指令
9.10.3 数字开关指令
9.10.4 七段码译码指令
9.10.5 带锁存七段码显示指令
9.10.6 方向开关指令
9.10.7 ASCII码转换指令
9.10.8 ASCII码打印输出指令
9.10.9 读特殊功能模块指令
9.10.10 写特殊功能模块指令
习题
第10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设计
10.1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0.1.1 PLC控制系统类型
10.1.2 系统的运行方式
10.1.3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设计一般流程
10.2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硬件设计
10.2.1 系统硬件设计依据
10.2.2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选型
10.2.3 系统硬件设计文件
10.3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软件设计
10.3.1 系统软件设计的内容
10.3.2 程序设计方法
10.4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供电设计及接地设计
10.4.1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供电设计
10.4.2 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接地设计
10.5 可编程序控制器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10.5.1 节省输入/输出点的方法
10.5.2 PLC控制系统设计中其他注意问题
习题
第11章 FX3U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
11.1 FX3U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简介
11.1.1 FX3U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单元的主要参数
11.1.2 FX3U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系统构成
11.2 FX3U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新增软元件
11.2.1 输入、输出继电器X、Y
11.2.2 辅助继电器M
11.2.3 状态器S
11.2.4 定时器T
11.2.5 数据寄存器、文件寄存器D
11.2.6 扩展寄存器R、扩展文件寄存器ER
11.2.7 指针P
11.2.8 实数E、 字符串″″
11.3 FX3U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新增应用指令
11.4 FX3U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能和应用
11.4.1 模拟量控制
11.4.2 高速计数、脉冲输出及定位
11.4.3 数据链接、通信功能
习题
附录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1、电气控制技术的发起雨次
电气控制技术是以各类电动机动力传动装置与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实现生产自动化为目标的控制技术。电气控制系统是电气控制技术的主干部分,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新的电器元件的出现、新型控制策
略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断改变着电气控制技术的面貌,使得电气控制技术持
续飞速发展,在控制方法上,电气控制技术从手动控制发展到自动控制;在控制功能上,
从筒单控制发展到智能化控制:在操作上,从笨重的人工操作发展到信息化处理;在控制
原理上,从有触点的接线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到以微处理器或微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
化自动控制系统,
20世纪初,电动机取代蒸汽机作为生产机械动力源。用一台电动机通过中间机构(天
轴)进行能量分配与传递,来拖动多台生产设备,即成组拖动,这种拖动方式的电气控制系
统线路简单,但机构复杂,当只有部分设备工作时能量耗费大,生产灵活性差。为了满足
生产需求,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由一台电动机拖动一台生产机械的系统,即单电动机拖动。相对成组拖动,这种方式的机械设备结构简化,传动效率提高,特别是灵活性大大增强。基于这些特点,至今单电动机拖动方式在一些机床中仍在使用。但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及自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