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赵淑江,男,1962年7月生,山东潍坊人,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专业,2002-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保护
目录
第1章 引言:为什么海洋保护是必要的
海洋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所受威胁和管理
1.1 海洋的重要性
1.2 海洋系统现状
1.3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1.4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1.5 生物多样性在地质和历史时代上的变化
1.6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组成
1.7 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
1.8 讨论海洋生物多样性免受威胁的方法:海洋保护
1.9 海洋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1.10 需要一个系统和综合的海洋保护方法:物种、空间、系统
1.11 本书一些重复性的主题
1.12 结论与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2章 海洋环境:物理一化学特性
结构和过程一持久性和多发性因素
2.1 引言
2.2 海洋的主要特征——自然地理结构
2.3 海洋的主要特征——自然地理学过程
2.4 海洋的主要特征——海洋学结构
2.5 海洋的主要特征——海洋学过程
2.6 河口的主要特征
2.7 结论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3章 海洋环境:生态学与生物学
水体环境、海底环境以及沿岸边缘生物群落
3.1 引言
3.2 海洋环境中的主要类群
3.3 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的异同
3.4 海洋、河口和淡水生态系统之间的异同
3.5 北极、南极、亚极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域环境之间的异同
3.6 水体空间环境和海底空间环境:栖息地及其生物群落
3.7 结论与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4章 海洋保护方法
传统策略和生态框架
4.1 “物种”和“空间
4.2 海洋保护的”传统策略
4.3 一个应用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学和环境学通用框架
4.4 结论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5章 代表性海域:从全球到生态区域
生态系统/栖息地层次上的海洋保护
5.1 引言:海洋保护的层级分类方法
5.2 从全球到生态区的代表性海域
5.3 区域层次和地质形态单元
5.4 生态区内的地球物理因素与海景
5.5 地球物理学分类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生态法则
5.6 定义栖息地(海洋代表性单元)的地球物理学因素
5.7 国家和区域层次代表性海域层级结构保护规划案例
5.8 结论与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6章 栖息地和生物群落:从生态区至当地
现实性、变异性与关系尺度
6.1 引言
6.2 海洋生物群落是什么
6.3 有关海洋生物群落的传统观点
6.4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过程
6.5 生物群落与栖息地的相互关系:一般性介绍
6.6 生物群落与栖息地的相互关系:生态区和区域
6.7 SHENG 物群落与栖息地的相互关系:地形单元和栖息地
6.8 生物群落与栖息地的相互关系:基本栖息地与海景
6.9 生物群落与栖息地的相互关系:次级栖息地与生物区系
6.10 生物群落与栖息地的相互关系:生物演替系列变群丛与小群落
6.1 l结论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7章 特色海域:物种和生态系统过程
生态系统过程:能量梯度区与热点海域
7.1 引言
7.2 不同类型的特色性海域
7.3 特色性栖息地:能量梯度区
7.4 特色性海域:热点海域与生态学和生物学的重要海域
7.5 特色性栖息地和代表性栖息地之间的关系
7.6 物种多样性及其特色性栖息地和代表性栖息地之间的关系
7.7 结论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8章 生物多样性模式:物种多样性
理论和相关关系:全球、区域和局部海域
8.1 引言
8.2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8.3 种类、栖息地和生物群落层次上的多样性测量
8.4 物种多样性理论
8.5 全球物种多样性模式
8.6 区域物种多样性模式
8.7 亚区域到局部海域物种多样性模式
8.8 局部海域物种多样性模式
8.9 深海物种多样性模式
8.10 结论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9章 物种及焦点物种
关键种、伞护种、旗舰种和指示种等
9.1 引言
9.2 指示种
9.3 关键种
9.4 伞护种
9.5 旗舰种(魅力种)
9.6 其他焦点物种/生物群落
9.7 不同类型焦点物种的特性
9.8 结论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10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学的意义:从基因到生态系统
10.1 引言
10.2 基因层次的遗传多样性
10.3 物种层次的遗传多样性
10.4 种群层次
10.5 群落层次的遗传多样性
10.6 生态系统层次的遗传多样性
10.7 总结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11章 海岸带
组成、复杂性和分类
1l.l引言
11.2 海岸带为什么要单独讨论
11.3 海岸带一般描述与传统分类
11.4 沿岸海湾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海岸带分类新方法
11.5 沿岸带地形单元分类
11.6 沿岸地貌单元内栖息地的深入分析
ll.7 结论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12章 公海和深海
中上层生物和底栖生物,水文学和生物地理晕
12.1 引言
12.2 现有的海洋生物地理学分类方法
12.3 世界海洋的水文学和生物地理学
12.4 深海和公海海域分类系统的原理和实践
12.5 水体空间环境生物地理学
12.6 海底空间环境生物地理学
12.7 海山和其他海底地形单元
12.8 结论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13章 通过生态系统方法建立渔业管理与海洋保护目标之间的联系
开发与保护的兼容性
13.1 引言
13.2 海洋渔业舻现状和发展趋势
13.3 海洋捕捞渔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3.4 当前渔业管理的方法和面临的困难
13.5 渔业生态系统方法
参考文献
第14章 保护区的大小和边界
功能、位置、规模确定的基本原理
14.1 引言
14.2 海洋保护区的类型及其大小
14.3 结论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15章 保护区评价
应用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概念
15.1 引言
15.2 海洋环境价值
15.3 海洋生物学价值的定义
15.4 估值指标选择
15.5 生物学估值概念的潜在用途
15.6 生物学估值过程的优化
15.7 结论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16章 海洋保护区组
整合特有性和代表性保护区
16.1 引言
16.2 大堡礁:一组具有代表性的保护区
16.3 基于生态科学进行的一组相关海洋保护区的规划示例
16.4 结论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17章 海洋保护区网络
海洋中的连通性模式
17.1 引言
17.2 海洋生物体生命周期和运动类型
17.3 区域内和局部海域连通性评估
17.4 评估海洋保护区组之间的连通性
17.5 保护区面积和保护比例
17.6 结论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18章 海洋监测方案的建立
稳定基线的方法
18.1 引言
18.2 海洋监测的各种观点
18.3 监测方案
18.4 海洋监测方法与可监测的特性、特征和条件类型
18.5 海洋监测面临的挑战
18.6 结论和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第19章 尚未解决的海洋保护问题
现存问题及未来解决方案
19.1 引言
19.2 各种生态层次上尚未解决的问题
19-3跨越各种生态层级的“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一个整合方法
19.4 结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1章 引言:为什么海洋保护是必要的
海洋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所受威胁和管理
1.1海洋的重要性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非常偏颇,其专有名称应为海洋之神(0ceanus)或水球(w。t。。)。海洋是我们星球的主要特征,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的近71%。确实,从太空看我们“地球”上的太平洋几乎没有任何陆地(图版la)。虽然我们大多数人现在都生活在城市中.避免了与自然环境的直接相互作用,然而作为陆地物种的人类仍然熟悉陆地结构,包括山峦和峡谷的地形地貌。陆地上的植物和动物构成了我们的食物和自然环境,我们每天也会遇到地球上的“各种过程”,例如太阳辐射、降雨和风吹。
我们对海洋没有固有的观念。它们的结构和自然地理——峡谷、海山、深谷和海底平原尚未被充分认识。对海水和海洋“气候”的性质以及各种海洋过程,包括各种各样的水体运动,我们都不十分了解。我们在海上航行时,看到的风浪基本上与它的生物群无关。除了偶尔吃鱼外,海洋的植物和动物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事实上,我们需要一台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中最常见的种类。这种对海洋的遥远感觉,造成我们偏重于对陆地的保护.从而忽视了对海洋的保护(Irish and N0rse,1996)。
海洋中含有一种独特的分子物质——水,不能通过与其他相关化合物对比预测其反常的性质(Franks,1972)。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很可能就是得益于水的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时,水的热学性质、依数性(colligative)和非导电性限制了地球上生命的特性及其物理极限和分布。地球上的生命分布可以从山顶到海洋的深处。除了少数例外(包括汞和油),水是地球上唯一自然产生的液体,是我们已知的一切生命的基本结构成分和必需成分。在海洋中,水不仅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而且还为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生物体——鲸提供了浮力。虽然它们像人类一样是呼吸空气的动物,但在陆地不能支撑它们巨大的身躯。......
精彩内容
海洋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在眼前的地方。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各种渔业资源和医药资源。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拥有巨大的体积,是地表很好大的活跃碳库,对调节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自20世纪工业化革命以来,海洋生态系统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珊瑚礁面积不断减少,海草床和海藻场快速退化,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尽管靠前社会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的状态依然严重。
在这种形势下,《海洋保护生态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