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8.03 6.4折 ¥ 2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 编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54211
出版时间2016-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9102470
上书时间2024-12-13
概述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云:“嶧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詩中提及的“嶧山之碑”,即是中國小篆經典《嶧山碑》,是臨習小篆最好的範本之一。
嶧山,又名東山,與泰山南北對峙,被譽為“岱南奇觀”。嶧山碑為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年)東巡嶧山,丞相李斯等歌頌秦德而立,為秦始皇東巡刻石第一篇。前為始皇詔,一四四字。“皇帝曰”後為秦二世詔,七九字,字略小。傳為李斯手跡,因《史記》等許多史料没有提及,歷代學者對其真僞均未評定。
嶧山碑原立於山東鄒縣嶧山,可惜早佚,唐時已不傳,世未見有原石拓本。據歷代文獻記載,嶧山碑摹刻本有長安本、紹興本、江寧本、鄒縣本、青社本、浦江鄭氏本等十三種之多,其中公認長安本最佳。長安本為宋淳化四年(九九三),鄭文寶得其師徐鉉所藏本重刻於長安。此碑現存西安碑林,圓首方座,通高二一八厘米,寬八四厘米。小篆書,兩面刻字。碑陰有鄭文寶題記。《嶧山碑》書體是小篆,鄭文寶重刻的南唐徐鉉摹本,風格圓轉流麗,筆畫細而匀整,字體呈方形,因摹拓翻刻的人為因素,風格雖與泰山刻石有所不同,但仍可窺見秦代書法的風貌。秦代小篆是理性化思維的産物,指向大一統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嶧山碑的核心是一種理法精神,與李斯主張法制,反對禮治的法家思想一致。作為“小篆之祖”的李斯在《嶧山碑》中營造出一種法、術、勢的精神,筆意圓轉均衡即為“法”,字形秀美端莊即為“術”,筆畫悠長簡静即為“勢”,因而後人以“玉箸篆”高度凝練地概括秦小篆的風格特徵。李斯的“玉箸篆”對後世影響深遠,從漢代的曹仲則、唐代的李陽冰、宋代的徐鉉,一直到清代的鄧石如、錢泳、楊沂孫、趙之謙、吴熙載、吴昌碩等篆書大家,都從“玉箸篆”中獲得不少營養。然而在漫長的書法史上,“玉箸篆”的代表書家僅有秦之李斯和唐代李陽冰二人而已。
《嶧山碑》用筆的核心是穩與匀,其結構對稱均衡,字型修長,呈長方形;線條粗細均匀,婉轉通暢,含有一種内斂、含蓄的陰柔之美。筆法為純中鋒,藏鋒逆入,圓起圓收,既有“玉箸”般的温潤,鐵索般的遒勁,又有麵條般的流暢。章法均匀分布,整齊劃一,法度井然。因而《嶧山碑》臨寫有三個方面的難度:一是穩定的用筆難度。“玉箸篆”精細均匀,基本没有提按,如何用柔軟的毛筆寫出均匀纖細的線條,既考驗用筆的穩定性,又考驗書家的耐心。二是極其精到的結構難度。正是因為粗細均匀的細條,對精到的對稱型結構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筆畫結構越簡單與單調,越要求一絲不苟,任何的不到位一目了然,精到的結構與準確的線條,互相匹配,缺一不可。三是筆筆中鋒的難度。“圓起圓收,中鋒用筆”是小篆的基本筆法,也是中國書法筆法的核心與基礎。中鋒要求筆的主鋒必須在點畫的中央,不使之外露,其特點是藏頭護尾,力含其中,中鋒用筆寫出的線條凝練勁挺,圓健美觀。於是《嶧山碑》是訓練細筆中鋒最好的範本之一,同時也是工筆繪畫線描用筆的學習範本。從藝術性的角度,“玉箸篆”追求一種高度均稱的美,極具規範的法度與規則,從而形成小篆獨有的性格特徵。这就又極容易導向僵化與板結,因為規範性而有損藝術性,寫得不好容易向工藝美術發展。孫過庭说“篆尚婉而通”,不無道理,因而,適當地强化使轉力度與節奏感,有助於提升小篆的書寫性和運動之美。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平时出门在外,想带一本经典的书法作品,方便学习、欣赏,却苦于开本太大,携带不便的烦恼应该都有遇到过。《朝夕谛观》是一套汇集历代书法精品的小丛书,内容经典,配有释文,开本也小巧雅致,口袋、书包、公文包等都是适合它们“藏身”的好去处,实乃出差、旅行、居家好伙伴。
“朝夕谛观”语出姜夔《续书谱·临摹》:“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此处的“朝夕谛观”指读帖。为此,我们特组织编撰了这套小巧雅致、方便携带的《朝夕谛观》小丛书,读者贤达若时时读之察之,必能日有所思,日有所进。为便于读者更好地赏玩,每册碑帖前还概述了作品的基本情况与艺术特色,碑帖后另附集评及名家相关论述。本册李斯《峄山碑》即是其中一种。
集评
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漷水又經魯國鄒山東南而西南流,《春秋左傳》所謂嶧山也,邾文公之所遷。……今山南有大嶧,名曰郗公嶧。山北有絶岩。秦始皇觀禮於魯,登於嶧山之上,命丞相李斯以大篆勒銘山嶺,名曰﹁晝門﹂,《詩》所謂﹁保有鳧嶧﹂者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卷二十五《泗水》)李斯,上蔡人,終秦丞相。作小篆書《嶧山碑》,後具名銜。碑既毁失,土人刻木代之,與斯石上本差稀。(唐竇臮、竇蒙《述書賦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