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寒旱区地表关键要素监测科学报告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8.21
6.2折
¥
158
全新
仅1件
作者丁永建主编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ISBN9787502961268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58元
货号8626536
上书时间2024-12-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丁永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主要研究领域为冰川水文及寒区环境。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章引言
1.1中国寒旱区
1.2寒旱区地表过程关键要素的监测
1.3CAREEMS各台站基本情况
上篇生态过程
第2章植被动态及时空变化
2.1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被时空变化特征
2.2科尔沁沙地长期封育植被动态过程
2.3河西荒漠绿洲边缘固沙植被生态水文过程
第3章植物多样性
3.1腾格里沙漠植物多样性
3.2科尔沁沙地植被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3.3额济纳绿洲植物多样性
3.4土壤种子库多样性
3.5隐花植物多样性
第4章寒旱区典型区植被调查
4.1阿拉善荒漠生态系统调企
4.2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调查
4.3黄土高原荒漠草原和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被调查
4.4典型寒旱区生物量调查
4.5建群种物候特征
第5章土壤物理化学过程
5.1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土壤理化特征
5.2黑河绿洲化过程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5.3科尔沁沙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5.4额济纳绿洲土壤理化性质
5.5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区土壤物理特性
第6章土壤养分与微量元素
6.1土壤养分
6.2土壤中量和微量元素
第7章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
7.1沙坡头地区土壤动物多样性
7.2临泽荒漠、绿洲及荒漠绿洲过渡区土壤动物多样性
7.3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动物变化规律
7.4土壤微生物
第8章生态与环境互馈过程
8.1荒漠绿洲互馈过程
8.2黄土高原西部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
8.3寒区生态与冻土环境因子的关系
8.4敦煌鸣沙山移动规律及其对月牙泉的影响
中篇能水过程
第9章寒旱区蒸散发变化观测研究
9.1干旱区蒸散发变化的区域特征
9.2寒旱区蒸散发观测案例研究
9.3干旱区实际蒸散发量
0章寒旱区不同下垫面地表能量与水分收支
10.1联网通量站概况与资料处理方法
10.2能量总体特征分析
10.3典型下垫面地表能量收支分析
1章高寒山区降水及黄土高原水热过程
11.1高寒山区降水变化
11.2陇东黄土高原区土壤水热过程
11.3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区水热过程
2章黄土高原强对流天气与寒旱区大气环境监测
12.1黄土高原强对流天气特征
12.2祁连山冰川区大气成分监测
12.3兰州市大气环境监测
下篇冰冻圈过程
3章冰川物质平衡及物理过程
13.1冰川物质平衡变化
13.2冰川表面运动速度变化
13.3冰川温度变化
13.4大型冰川不同表面形态消融观测
4章冰川面积及末端变化
14.1典型冰川变化
14.2区域性冰川变化特征
5章积雪变化监测
15.1中国积雪的分布
15.2中国积雪时空变化
6章季节冻土变化
16.1季节冻土监测
16.2季节冻土的温度变化
16.3季节冻土的冻结深度与冻结时间变化
7章多年冻土变化
17.1多年冻土的监测
17.2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变化
17.3多年冻土区冻土层变化
17.4工程作用下的多年冻土热状况
8章寒区水文观测试验研究
18.1祁连山区不同下垫面水文功能的观测试验
18.2典型冰川水文过程观测
附录通量数据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精彩内容
本书依据近20个野外台站长期监测资料,围绕中国寒旱区荒漠、草地、绿洲等生态类型及冰川、冻土和积雪等环境要素,通过系统整编、综合对比、集成分析,以结论性的科学论述为主,用图、表方式展示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寒旱区生态与环境变化的特点及科学认识。内容涉及生物过程、地表能水循环和冰冻圈变化三大领域,涵盖植被动态、生物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蒸散发、能量与水分收支、高山降水与黄土高原水热过程、强对流天气与大气环境、冰川物质平衡、冰川变化、积雪变化、季节和多年冻土变化及寒区水文过程等寒旱区地表要素的监测结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