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西格弗里德·伦茨著的《投敌者》叙述二战中一位普通的德国士兵两次“变节”的过程。战场上,他爱上了女游击队员,两人的爱情在战场上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在无意间,他杀死了爱人的弟弟,又击毙了自己的姐夫。在死亡现实和道德良心的双重拷问下,他投降了敌方。后历经种种,苦撑到战后,主人公成为了新政权中的一分子,他却又一次变节,开始了又一次逃亡。种种矛盾撕扯着他的内心,他能不能得到爱人和亲人的谅解?怎样才能不成为一个罪人?小说延续伦茨一贯的主题:对战时人们职责与良心的追问。人物被置于特殊而又符合情理的境地,在极端的冲突中以其不断的行动来回答作品所提出的终极问题。
作者简介
西格弗里德·伦茨(1926–2014)是德国文学界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荣获过多项重要的奖项,其中就包括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的歌德奖,德国书业和平奖以及2009年列奥·科佩列夫和平与人权奖。因伦茨对德语文坛的巨大贡献,2014年德国文坛更设立了两年一度的“西格弗里德·伦茨国际奖”。1951年起伦茨大量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品文以及舞台剧本陆续在德国出版,其成名作《德语课》更是战后德国乃至世界广为流传的小说之一。
目录
正文
内容摘要
西格弗里德·伦茨著的《投敌者》记述了这是二战中的最后一个夏天,从东部前线一直传来坏消息。
来自马祖里地区吕克的士兵瓦尔特·普罗斯卡不得不滞留在一支驻扎于森林堡垒里,负责警卫铁路线的小分队里。灼人的烈日、蚊虫的叮咬,游击队的持续进攻,还有被大部队抛弃的打击,持续折磨着他们。指挥小分队的下士的命令也变得愈发愚蠢而毫无人性。
士兵们只能自我封闭、自我救赎:有的与一只大梭子鱼做绝望的斗争,有的渴求死亡,有的疯狂错乱。普罗斯卡越来越多地拷问自己:究竟什么更重要,职责抑或良心?谁是真正的敌人?他该如何行动,而不成为罪人?还有汪达,这个他无法忘怀的波兰姑娘,她在哪里?
主编推荐
◆ 《投敌者》是西格弗里德·伦茨生前仅有的未发表的长篇小说,直到作家逝世之后才问世,迟到了65年。
《投敌者》写于1950年代,在完稿之前曾广受出版商期待,但作品完成之后,却因为不符合德国当时的政治倾向而无法得以出版。在伦茨死后一年多,才于其手稿中被发现,2016年甫一出版,便成为德语文坛的重大事件并登上销量。
◆ 西格弗里德·伦茨为德国当代杰出的作家之一,与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尔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齐名,但受欢迎程度更胜另两人,曾获多项文学奖的肯定。2014年德国文坛更设立了两年一度的“西格弗里德·伦茨奖”。
◆ 伦茨备受各国作家推崇,在国内,莫言、余华对他推崇备至,称极大地影响了自己。莫言曾对马丁·瓦尔泽说:“当作家的个人经验和社会历史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重合时,我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西格弗里德·伦茨的《德语课》。”余华曾说,阅读《德语课》的经验是一段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当时他在鲁迅文学院,“当时这部书震撼了我。在一个孩子天真的叙述里,我的阅读经历着惊心动魄。这是一本读过以后不愿意失去它的小说。我一直将它留在身边,直到毕业必须将所借图书归还时,我选择了三倍罚款,我说书丢了。我将它带回了浙江,后来我定居北京时,又把它带回到了北京。”
◆ 本书即将改编为电影,2018年开始拍摄。
《投敌者》叙述二战中一位普通的德国士兵两次“变节”的过程。战场上,他爱上了女游击队员,两人的爱情在战场上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在无意间,他杀死了爱人的弟弟,又击毙了自己的姐夫。在死亡现实和道德良心的双重拷问下,他投降了敌方。后历经种种,苦撑到战后,主人公成为了新政权中的一分子,他却又一次变节,开始了又一次逃亡。种种矛盾撕扯着他的内心,他能不能得到爱人和亲人的谅解?怎样才能不成为一个罪人?小说延续伦茨一贯的主题:对战时人们职责与良心的追问。人物被置于特殊而又符合情理的境地,在*的冲突中以其不断的行动来回答作品所提出的问题。
精彩内容
西格弗里德•伦茨这本长篇小说的出版迟到了65年。《投敌者》写于1951年,是伦茨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尽管小说已经写完,并且由作者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却尘封至今才得以面世。
“确实,我常常把我的人物置于一种特殊情境的压力之下,他们在这种状况下不得不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伦茨的话)
这是二战中的*后一个夏天,从东部前线一直传来坏消息。来自马祖里地区吕克的士兵瓦尔特•普罗斯卡不得不滞留在一支驻扎于森林堡垒里,负责警卫铁路线的小分队里。灼人的烈日、蚊虫的叮咬,游击队的持续进攻,还有被大部队抛弃的打击,持续折磨着他们。指挥小分队的下士的命令也变得愈发愚蠢而毫无人性。士兵们只能自我封闭、自我救赎:有的与一只大梭子鱼做绝望的斗争,有的渴求死亡,有的疯狂错乱。普罗斯卡越来越多地拷问自己:究竟什么更重要,职责抑或良心?谁是真正的敌人?他该如何行动,而不成为罪人?还有汪达,这个他无法忘怀的波兰姑娘,她在哪里?
媒体评论
这部小说是展现德语之美的典范,是一个青涩男人的成熟作品,它现在终于出版了。
(弗朗西斯卡•奥古斯坦,南德意志报,2016年2月27/28号)
这部小说的问世,起初来说是惊喜,当你读了这本书之后会觉得,这简直就是轰动事件。《投敌者》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是伦茨所有著作乃至德国战后文学中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福尔克•韦德曼,《明镜》周刊,2016年2月27日)
今天,在这部小说诞生65年之后,《投敌者》带领我们深入认识了二战中以及战后时期德国的支离破碎。这样看来,这部伦茨早期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带有伦茨典型特色的作品。
谦逊低调的西格弗里德•伦茨在他去世之后又一次被推向媒体关注的焦点,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
(海德•索尔特,北德意志广播电台文化频道,2016年2月25日)
西格弗里德•伦茨对战争的描写是极其细致的,甚至是过于尖锐的,但是它正如一份尸检报告一样客观并且直接。
(鲁特•本德尔,莱比锡人民报,2016年2月29日)
一部关于一场毫无理性的战争、关于义务与良心的冲突、关于行动与罪责的矛盾的长篇小说。
(斯图加特报,2015年2月12日)
这部长篇小说是对那个时代动人心魄的见证,是对战争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并且,正如每部的战争小说那样,是对人性绝望的辩护。
(德克•沃尔特斯,拿骚新报,2016年2月29日)
唯有知情者知道,不,诚实地讲,我们必须说,只有西格弗里德•伦茨自己清楚,他的行囊中装着怎样的宝藏。
(南德意志报,2016年3月2日)
这部小说不仅让人们对这位2014年10月7日逝世的作者有了新的认识,它也改变了人们对联邦德国战后文学的评价。
年轻的伦茨用荒诞的情景象征战争的愚蠢,用文学的方式生动呈现了能战胜一切的大自然。
(西蒙•达特贝尔格,慕尼黑水星报,2016年3月2日)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