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与深化——20世纪90年代文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转型与深化——20世纪90年代文学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6.05 6.2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江凯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7835110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9752003

上书时间2024-12-1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论 现代性“焦虑”与中圈想象的“缓冲”——兼论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史意义
一、文学史观及其分期
二、现代民族国家文学中的“焦虑-缓冲”模式
三、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史意义
第一章 在意识形态与市场经济之间“转型”——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开始与背景
第一节 在平静与焦灼之间开始的“90年代”
一、平静的媒体语言与文学作品
二、焦灼的思想斗争:以《中流》等杂志为例
第二节 从“文化热”到“经济热”: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背景与拐点
一、从“文化热”到“经济热”
二、90年代的拐点
三、结语
第二章 20世纪90年代前期文学现象
第一节 1990年“新写实”的“中转”与“性文学热”的讨论
第二节 1991年女性自由与平等的作品启蒙:关于“三毛热”
第三节 1992年“商海”里漂浮的“文坛”
第四节 1993年“废都”与“废墟”:关于陕军东征与人文精神讨论
第五节 1994年学者的“文学”:关于20世纪中国小说大师的争议
第三章 20世纪90年代后期文学现象
第一节 1995年中国大陆网络文学的兴起
第二节 1996年在底层与主旋律之间暖昧的“现实主义冲击波
第三节 1997年作家的“文学”:以余华在《读书》中的随笔为例
第四节 1998年文学“起义”或者“游戏”:关于“断裂”问卷
第五节 1999年喧哗的“风景”:世纪末的文坛纪事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文学创作(一)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概述
第二节 叙述主体的焦虑:重读张承志的《心灵史》
一、的心灵世界
二、文化英雄启蒙时代的荒芜
第三节 北村的“神”及文学的困惑:从《施洗的河》谈起
一、《施洗的河》:在罪恶的人性中寻求拯救
二、《我和上帝有个约》:在耐心的叙述中发现真相
三、北村的创作困境
四、写作的精神重心与艺术支撑
第四节 回归与超越:论王安忆的《长恨歌》
一、叙事:重返传统
二、语言:寓激情于平淡
三、故事后面的故事
第五节 暗夜世界的敞亮:读韩少功《马桥词典》
一、语言的异质性
二、叙事的解构性
三、叙事者的释义性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文学创作(二)
第一节 扭曲与建设的力量:王朔《动物凶猛》
一、人与自己
二、城市与人
第二节 等待涅粱的“鸡毛”人生或文学:刘震云《一地鸡毛》
一、变馊的“豆腐”:自然主义式的象征写法
二、“鸡毛”人生的异化或涅榘
第三节 囿于尘世的逃离者——论海男和陈染的作品
一、化蛹成蝶的努力
二、在出路和归路之间反复逃离
第四节 时代的痛苦与精神的防御——格非《欲望的旗帜》
一、游戏者或上帝:知识分子的时代痛苦与分化
二、爱的隐喻与拯救:作为一种知识分子写作方式
第五节 知识分子的颓败与坚守:《废都》《柏慧》
一、从探求走向困境: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知识分子类型小说的精神特征
二、知识分子的精神颓败——《废都》
三、知识分子的精神坚守——《柏慧》
四、知识分子形象的叙事策略及其创作局限
第六章 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余华创作个案研究
第一节 文学的细节与对话——以《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为例
一、细节
二、对话
第二节 压抑的,或自由的——评余华长篇小说《兄弟》
一、《兄弟》:由历史转向现实
二、压抑与自由的艺术辩证
三、当代文学的困难
第三节 余华的“当代性写作”意义——由《第七天》谈起
一、《第七天》:在“当代性”和“文学性”之间
二、文学和现实的“距离”问题
三、余华:历史“返回者”与时代“同行者”
四、当代文学的“有余”和“不足
第四节 “经典化”的喧哗与遮蔽——余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及其批评
一、“先锋、传统、当代”:余华创作的三个阶段
二、“经典”的形成与质疑:余华长篇创作及其批评
三、面向历史化和国际的写作与批评
第七章 奠言的经典化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世界想象
第一节 《蛙》:“生育疑案”中的“含混”与清晰
一、《蛙》的“生育疑案”及其叙事表现
二、“含混”:作为叙述和知识分子的信仰特征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现代性阐释与莫言的经典化
一、形式阐释:叙述的极限
二、意义增值:反抗美学的建构
三、理论“装置”: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第三节 通向诺贝尔文学奖之路:莫言的海外接受之旅
一、作品翻译
二、莫言作品的海外研究
三、莫言作品海外传播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内外”之间: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海外传播
一、20世纪90年代小说、诗歌、戏剧的海外传播概况
二、余华、莫言、苏童作品海外传播的启示
第八章 文学史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
第一节 “重返”视野下的20世纪90年代文学
一、当代文学的“重返”现象
二、20世纪90年代文学与“重返”抑或“历史化”的关系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文学史叙述
一、篇幅:当代文学史的“90年代文学”叙述概况
二、语:当代文学史的“90年代文学”叙述策略
三、难点:文学史的时代、区域、视野
第三节 当代文学与“历史化”
一、什么是“历史化”
二、如何理解当代文学的“历史化”
三、当代文学为什么要“历史化”
四、永远“历史化”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内容
  《转型与深化:20世纪90年代文学研究/中国新文学发展史研究丛书》的写作有着鲜明的个人探索痕迹,可以看出作者尝试着用自己的一套文学史观念来理解90年代文学的努力。作者认为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开始陷入民族国家的各种“现代性焦虑”之中,在先后缓释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主权和生产力焦虑后,文学想象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入对外缓和、多元内化、文化焦虑的时期,由此他提出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文学是“现代民族国家文学”,20世纪90年代是这一进程中重要转折年代的观点。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宏观的理论认知,作者在实际研究的展开过程中,以第一手资料的发现与挖掘为基础,对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现象、文学创作、作家个案等展开了富有个人色彩的理论思考和作品研究,提供了一些的研究视角与结论,比较准确地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文学步入“转型”并不断“深化”的总体特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