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姆·谢泼德戏剧的创伤叙事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姆·谢泼德戏剧的创伤叙事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3.11 6.4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孔瑞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ISBN9787104050940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204690

上书时间2024-12-13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孔瑞,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罗格斯大学访问学者。已经主持完成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1项,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1项,山西省教育科学项目课题1项,山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项,山西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3项。出版专著1部,在《当代外国文学》(CSSCI)、《当代文坛》(CSSCI)、《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CSSCI)、《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CSSCI扩展版)、《山西师大学报》、《中国英语教学》、《光明日报》等国内外期刊报纸发表论文近三十篇。

目录
绪 论
  一、研究对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创伤叙事探因
  第一节  谢泼德戏剧概述
  第二节  谢泼德戏剧创伤叙事探因
    一、父子矛盾的创伤记忆
    二、暴力滋生的创伤书写
    三、创伤时代的使命担当
    四、创伤主题的戏剧传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创伤叙事的主题维度
  第一节  家庭创伤
    一、伦理关系异化下的亲情创伤
    二、家庭男权暴力下的女性创伤
    三、孤独漂泊旅途中的失家创伤
  第二节  历史创伤
    一、西进史上的血腥:印第安土著之挣扎
    二、工业化中的驱逐:西部农场主之失家
    三、现代化下的变异:生态环境之危机
    四、美国身份的困境:移民寻梦之梦碎
  第三节  文化创伤
    一、战争创伤与英雄主义的悖论
    二、创伤悼歌与政治批判的交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创伤人物及其叙事功能
  第一节  创伤人物的家庭群像
    一、沉沦堕落的父亲
    二、疏离冷漠的母亲
    三、暴力怨愤的儿子
  第二节  创伤人物的幽灵群像
    一、驱之不散的《神圣幽灵》:创伤记忆的赋形
    二、为情所困的《情痴》:创伤过往的附魅
    三、《已故的亨利·摩斯》的复活:创伤他者的复归
    四、《献给康斯薇拉的眼睛》:创伤幽灵的徘徊
    五、《震惊》的战争创伤:死亡之地的幽灵
  第三节  创伤人物的叙事功能
    一、家庭人物的角色功能
    二、幽灵人物的身份功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创伤叙事的文本特征
  第一节  创伤叙事的互文性特征
    一、《献给康斯薇拉的眼睛》的互文改写
    二、《已故的亨利·摩斯》:创伤叙事的互文性
  第二节  创伤叙事的元戏剧特征
    一、理性和反思:自我指称
    二、埋葬与重生:戏中典仪
    三、批判与探求:关涉现实
  第三节  创伤文本的语言特征
    一、意绪言说外化创伤
    二、幻想文本凸显焦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创伤叙事的舞台呈现
  第一节  外化创伤的舞台意象
    一、《饥饿阶级的诅咒》的羔羊:献祭之挽歌
    二、《被埋葬的孩子》的玉米:乱伦之暗恐
    三、《地狱之神》的盆栽植物:焦虑之投射
    四、《饥饿阶级的诅咒》的门:被破坏的家园
    五、《被埋葬的孩子》的门廊:被遮蔽的通道
  第二节  渲染创伤的声光效果
    一、变异与警示:《地狱之神》的声光交错
    二、囚禁与逃离:《情痴》的声声撞击
    三、压抑与复现:《被埋葬的孩子》的蓝色雨帘
  第三节  隐喻创伤的舞台场景
    一、《地狱之神》的阈限空间与身份危机
    二、《徒劳》的荒原场景与精神救赎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谢泼德戏剧作品资料年表
  附录二  国内研究成果相关统计表
后记

内容摘要
绪论

一、研究对象

山姆·谢泼德(Shepard Sam1943-2017)是美国当代戏剧界的重要戏剧家之一,他与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3)、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1911-1983)、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1928-2016)等美国戏剧家均荣居20世纪世界戏剧名家之列。谢泼德自20世纪60年代涉足剧坛,戏剧创作一直持续到21世纪,一生共创作50多部戏剧。20世纪60年代,谢泼德在外外百老汇的实验剧场崭露头角,早期先锋戏剧如《芝加哥》(Chicago1965)、《伊卡洛斯的母亲》(Icarus's Mother,1965)等荣获奥比奖(Obie Awards),①之后他更是12次荣获该奖,成为荣获此奖最多的美国戏剧家。20世纪70年代系列家庭剧中《被埋葬的孩子》(Buried Child1978)荣获1979年普利策戏剧奖(Pulitzer Prize for Drama),②《心灵的谎言》(A Lie of the Mind1985)荣获1986年纽约剧评人奖(New York Drama Critics'Circle Award)③和戏剧书桌奖(Drama DeskAwards),①自此跻身美国甚至是世界戏剧名家之列。1986年谢泼德入选美国国家文学艺术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ers),1992年荣获美国国家文学艺术学会颁发的戏剧金质奖章(Gold Medal in Drama bythe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1994年进入美国戏剧名人堂(Theater HallofFame)2009年荣获美国笔会和劳拉佩尔斯国际戏剧奖基金会授予的美国戏剧 大 师 奖 章 (PEN/Laura Pels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ater Award as a MasterAmerican Dramatist),谢泼德可以说是20世纪后半叶美国剧坛不可忽略的、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家之一。六十多年来,谢泼德戏剧在纽约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百老汇的多家剧院,美国其他地方剧院及大学剧院,还有英国及爱尔兰等欧洲国家的剧院多次上演,被称为“同代人中最伟大的美国戏剧家”②。基于谢泼德戏剧的艺术风格和主题内容,学界一般将其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探索先锋实验戏剧,进军美国剧坛,内容丰富杂糅;中期创作主要包括系列家庭戏剧,荣获多项戏剧奖项,具有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后期社会戏剧风格多变,主题丰富,蕴含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哲学思考,不同时期的戏剧创作各具特色,连缀成一幅广阔而深邃的美国社会和时代全景图。谢泼德将其对戏剧艺术的创新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融入戏剧创作,其戏剧形式新颖、融合后现代艺术手法,体现现实主义与荒诞派并存的风格,舞台艺术跨越多种媒介;其戏剧思想丰富,人物迥异,主题关涉家庭功能失常、西部神话解构、身份认同危机、社会问题、国际安全及全球化问题等,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谢泼德创作长廊中的50多部戏剧作品艺术风格变幻,内容多

……



精彩内容
本书研究对象是谢泼德戏剧的创伤叙事为研究对象,探究创伤叙事视域下谢泼德戏剧中的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文本特征以及舞台艺术等,创伤叙事既是戏剧主题思想和人物言说的表现内容,也是戏剧文学和舞台演剧的艺术手法,这四个方面错综交织,相互作用,交相辉映,共同成为构建谢泼德戏剧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重要要素。本研究首先基于发生学理论探究谢泼德戏剧创伤叙事的创作成因,即戏剧家和戏剧的创伤叙事之间的关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