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大厦:the academic novel and its discontents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院大厦:the academic novel and its discontents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5.72 6.0折 2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伊莱恩·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38793

出版时间2011-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6元

货号7724647

上书时间2024-12-1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伊莱恩·肖瓦尔特(Elaine Showalter,1941— ),美国有名女性主义批评家,美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创立者之一,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曾任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会长,享有盛誉的布克靠前文学奖评审(2007年)。著有《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莱辛》(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 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女性的不适:女人、疯狂和英国的文化,1830-1908》(The Female Malady: Women, Madness, and English Culture, 1830-1980)、《历史:歇斯底里症与现代媒体》(Hystories: Hysterical Epidemics and Modern Media)、《创造自己:要求女性主义的知识传统》(Inventing Herself: Claiming a Feminist Intellectual Heritage)、《女性文学评判人》(A Jury of Her Peers)等。

    译者:

    吴燕莛,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研究生,现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传媒学院。

目录
前言 我读什么,我为何而读

章 50年代:象牙大厦

第二章 60年代:部落大厦

第三章 70年代:玻璃大厦

第四章 80年代:女性主义大厦

第五章 90年代:终身教职

第六章 进入21世纪:悲剧大厦

结束语

学界小说书目

致谢

内容摘要
前言
  
  我读什么,我为何而读
  
  学界小说何以成为我最喜爱的文学类型?或许仅仅是因为自恋的快乐。对于这类小说的崛起,一种理论认为,它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是由于读者喜欢阅读自己的世界,其实就是阅读他们自己。不错,我的确是一位英国文学教授;不错,我至少有两次成为学界小说中的人物:一次是一个贪图口腹之欲、性关系混乱、吸毒成瘾的波西米亚,一次是一个闻性色变、在道德方面对人极为苛刻、刻意不修边幅的敦实的女人。我不希望自己在任何一种面目下给人轻易地辨认出来,我也不会在此透露那两部小说的名字,虽然我可以告诉你,比起萎缩的梅子,我更喜欢扮演康科德出产的甜美诱人的葡萄。
  
  不过,早在成为教授之前,我就迷上了学界小说,它当时深受欢迎,而我正值青春年少。这种文学类型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大约始于1950年代,当时,美国大学正处于急剧扩张阶段,先是吸收退休人员返聘,然后又录用了越来越多的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出现这种情况跟美英高等教育的实质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大多数学校都扮演着学生的替身家长的角色,在校园里创造了一个五脏俱全的社会,为机构里的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提供食宿、医疗保健和社交活动。大学积极培育学生和教员之间紧密的个人关系。此外,学校的课程设置中,通常还包括创造性写作这样一个专业;因此,多数院系里都会有一些专业作家,他们能够从局内人的角度来观察同事们之间的部落式的礼仪。
  
  当然,在小说中,学生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从一开始,关于长大成人(coming-of-age)的故事和教育小说(Bildungsromane),德国文学中一种传统的小说类型,以描述主人公成长过程为主题。——译者就多得不计其数。然而,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是描写教员的学界小说,那些在体制内终其一生的从业者——有位评论家称之为“教授小说”(professorromane)理查德·G.卡兰姆(Richard
G. Caram),“The Secular Priests: A Study of the College Professor as
Hero in Selected American Fiction,1955—1977”(Ph.D. diss.,St. Louis
University,1980)。。我觉得这些故事妙趣横生,给人以心智上的启迪,并且有教育意义。在1960年代作为第一代大学毕业生,我带着一个移民对人种结构的狂热兴趣,关注着这些教员在学术行为上的细枝末节。这些故事填补了一个新手希望融入一种文化的需求,我发现对于许多问题,甚至某些当时在我头脑中尚未形成的问题,我找到了某种答案。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当我自己终于成为教授,亲身经历了大学里的各种现实和差异,我掂量着我自己的生活与我所阅读的生活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在一个没有诸如手册、自助指南、或者《高等教育纪事报》的专栏文章来指导大学毕业生和年资较浅的教员的年代,小说使我了解到一个体面的教授应该如何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思考写作、恋爱婚姻、成功失败。而如今,我已退休,回过头来看这些小说,已不再带有那么多的个人情感,而是带着更多的怜爱与体谅。
  
  
  
  学界小说虽然数量不多,却属于当代小说中可以辨认的一个分支,还有针对这个类型而写的一小块评论。多数评论家认为,学界小说基本属于讽刺一类。正如桑福德·平斯克(Sanford
Pinsker)在“罗杰·艾克罗伊德拿到终身教职与我何关”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总的形式跟阿里斯托芬的《云》一样古老。在剧中,苏格拉底被当作一个坐在篮子里行走于空中之人来嘲弄;想入非非、不切合实际的标签不仅贴在了他的头上,而且也贴在了之后所有头脑不清的学者们头上。”
桑福德·平斯克(Sanford Pinsker),“Who Cares If Roger Ackroyd Gets
Tenure?”《党派评论》(Partisan Reviews 66:3)(summer 1999):439。[Partisan
Reviews是美国一份发行量不大却颇有影响的文学季刊,1934年创刊,2003年4月停刊。——译者]许多学界小说都滑稽可笑,令人捧腹不已。书中的一些文字,从幸运的吉姆把一个小得不能再小、如蜘蛛洞一般的论点题说成是“一个莫名其妙地为人们所忽略的课题”,到詹姆斯·海恩斯(James
Hynes)的《一个讲师的故事》中的笑料,它们支持着我熬过了艰难的时光。
  
  然而奇怪的是,学界小说中最吸引我的却是它的严肃性,甚至可以说是悲哀。我们这些教授之所以求助于讽刺,或许是因为学术生活中充满了无尽的辛酸苦痛,多少人被糟蹋或毁掉了。我的电脑有一个用来检查拼写错误的功能,每当我点击“英语”(English)这个词的时候,屏幕上所出现的可供选择的词是“极度痛苦”(Anguish)。如同郊区一样,校园可以是田园式文学作品的所在,或是田园式幻想的所在——一个庇护所,一座象牙塔。但也如同郊区一样,校园也是文学想象中年复一年不断出现的主题的所在,厄普代克(John
Updike)称之为“不满、冲突、消耗、悲哀与恐惧。”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Forward,The Early
Stories(New York: Knopf,2003),xiv。
  
  也许最终是英语教授们的孤芳自赏,使他们乐于为由英语教授创作的、描写英语教授的小说撰写文学评论,不过,我最喜欢的学界小说仍然是描写英语系的。伊恩·卡特(Ian
Carter)说,学界小说并没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内容,其实它们令人难以想象的千篇一律:“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或是从破旧不堪的二手书店里,我拿起一本新发现的书,“它可以归属于任何一种类型:世态喜剧、惊悚小说、推理小说、浪漫爱情故事。看过几页之后,我发现不幸情况果真如此。这个我以前看过。过了两年以后,这些书我以前全都看过。”
伊恩·卡特(Ian Carter),Ancient Cultures of Conceit: British University
Fiction in the Post-War Years (London:
Routledge,1990),第15页。不过,卡特是一位社会学家,他因为反感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Malcolm
Bradbury)在《历史人》(The History
Man)中对社会学家的描写,才开始阅读学界小说。对于英语教授来说,这种重复也意味着小说是建构在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主题、比喻辞藻与价值之上的。在读了先前所有的小说之后,我们对构造故事的种种策略产生了一种距离感,使我们能够把简单的认同转化为某种更为智性的东西。
  
  如同其他一些封闭型的社会那样,校园可以像一个微缩世界般地运作,用杰伊·帕里尼(Jay
Parini)的话来说,“在这个地方,人们可以尽情追随自己的喜好,从而发现使生活变得可以忍受的种种理由。” 杰伊·帕里尼(Jay
Parini),“The Fictional Campus: Sex,Power,and Despair,”
《高等教育纪事报》(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September
22,2000):B12。斯蒂夫·康纳(Steve
Connor)进一步阐述说:“大学是一个封闭的社会,有着自己特有的规范和价值,充满了各种令人向往的可能性。的确,学术世界里有那些常见的人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过度分析以至于离题越来越远,变成规避托词和极度抽象,这些都为人熟悉并令人感到亲切,还有那引人注目、虽然并不安全的等级结构,以及固下来的情景和情节安排,这些都属于这类小说在内容方面的局限,但它们似乎可以产生出非常丰富的排列组合。”康纳认为,学界小说包括两种基本情节:“一种讲的是封闭世界如何土崩瓦解,然后逐渐恢复其原有的秩序和常态,而另一种,讲的则是在这个封闭世界里的某个人物的历程,小说必定以他逃脱引力对他的束缚而告终。”
斯蒂夫·康纳(Steve Connor),The English Novel in History,1950-1995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年),第69 – 71页。
  
  贾尼斯·罗森(Janice
Rossen)认为,描写大学的小说主要涉及权力、包容与排斥的问题。“跟其他任何行业的从业者一样,学者们认为自己有各种各样的圈子,对不谙此业者一概斥之门外,还乐于加深这种印象。他们也往往在这个领域里争权夺势。学界小说几乎无一例外地把这种竞争作为小说主要成分的一部分。”小说把“几个完全不同、却又有联系的线索”放在一起:权力结构在学术界内的影响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竞争和理想主义之间始终存在着的辩证关系——或者说,把学术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亦或把学术自身作为目的——以及小说家在选择了这样一个可能颇为局限、而且颇成问题的主题之后,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总的说来,小说作者若能把越多的对立冲突融入作品中并使之形成对照,小说就会愈加精彩。”
贾尼斯·罗森(Janice Rossen),The University in Modern Fiction(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1993),第3页,第9页。

主编推荐
一部二战以后欧美大学的精神变迁史

 全景式的学界小说索引和研究力作

精彩内容
学界小说是欧美现代文学一个相当重要的分支。斯诺的《大师们》、金斯利·艾米斯的《幸运的吉姆》、戴维·洛奇的《小世界》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学院大厦:学界小说及其不满》是一部对1950年代以来直到21世纪的学界小说的评论。而这部独特的文学评论之所以有特殊的意义,是在于它恰好通过对学界小说的分析评论,勾勒出一部完整的二战以后欧美大学的体制与精神的变迁史。用作者肖瓦尔特的话来说:人们可以知道学界小说的主角和作者们“如何由满怀希望变为默默忍受,再到翘首以盼,直至玩世不恭”。

 作者肖瓦尔特是普林斯顿大学英语系教授,有着细腻、尖锐的女性视角和类似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全书评论了数百部学界小说,称得上是一部全景式的学界小说索引。

媒体评论
    通过阅读学界小说……我希望我所学到的,是不要低估学术世界中静悄悄的走道和四方院内的活动,如乔治?艾略特在《米德尔马奇》中所说的那样,是预计假如我们真的能够对他们的所思所感有那么一丁点儿的理解的话,那我们一定会被那于无声处的惊雷震得目瞪口呆。

    ——伊莱恩·肖瓦尔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