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语文的偏见:让学生体悟文本的原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出语文的偏见:让学生体悟文本的原义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8.14 6.0折 3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丛智芳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9928347

出版时间2015-03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8679935

上书时间2024-12-1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丛智芳,中学高级教师,现就职于赤峰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赤峰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自治区首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之一,内蒙古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参与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等编写工作,有近百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内蒙古教育》等十余种全国核心期刊上,教学论文分别获自治区、赤峰市社科联优秀成果政府奖。2011年出版散文集《山枣花·野桑葚》,被选为“草原书屋”指定书目。



目录

走出对文本的偏见偏见——对文本解读的误区

点评——如何更好地理解文本真义

非彼境界——读懂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草原之外——怎样才能真正理解文本·

如果用心去读——让学生体会文本中的善和美

与花草有关——如何引领学生去欣赏语言

一样开花为底迟——增强《花钟》一文的教学力量

晏子的语言艺术在哪儿…

“关键词”对阅读深度的影响

让我们肝肠寸断地读

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什么·

要怎样读懂季羡林

教材解读的视野与视角

透过“童言”看低年级阅读教学

答辩,如何引领教师深度反思

无关尊严

“鸭子的标准”与儿童的目光

《酸的和甜的》的教学如何走出狐狸的“狡猾”

走向精彩的课堂仔细推敲——在教学中致力于语言文字的运用

青蛙跳出井口来——对《坐井观天》教学的反思

如何训练学生的随文说写——从“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想到的……92勿以善小而不为——语文教学要关注“小节”

“花落了结个大倭瓜”——由刘姥姥的“现成本色”想到作文教学…100倾听词语开花的声音——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关注词语的力量……103一字一句总关情——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108问出来的精彩——牛顿为什么叫“大”科学家

周瑜哪里去了——听课听出来的问题

也说西瓜和芝麻——作文教学二题

永远的小灰兔——把孩子看成孩子

着眼于表达的语文教学

一篇课文,能给老师多大的诠释空间

可以什么也不想

为什么要用“有的……有的……”

《丑小鸭》的教学如何面对童言无忌

功利之外的喜欢

课堂知道答案

考卷的忧思

……

读范成大的诗·

他们是这样一群画家

民俗语文的不自觉疏离

汉字的尴尬

这样用词为哪般…

后记…



内容摘要

有时候,你会落入偏见的罗网不自知。一位老师教学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一文,在提到商人和教书先生的时候,她问学生:“看了戴嵩的画,财大气粗的商人怎么说?文绉绉的教书先生怎么说?”她用“财大气粗”暗示商人的铜臭气,用“文绉绉”暗示教书先生的酸腐味。有了这样的偏见,你会觉得商人和教书先生看画是附庸风雅,赞画有点类似捧臭脚,阿谀奉承。其实不然。为什么这个故事单单写了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呢?写商人,取其眼界的开阔——商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写教书先生,取其文化的高度——教书先生识文断字,知识渊博。那么,戴嵩画画,商人、教书先生们看画,本是一桩极雅的事,画是真好,看画的人是真懂,夸画的人是真夸,才见其雅致品位。在这样的氛围中,连小小的牧童都不见一丝粗鄙,你听他的话:“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您没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偏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许多老师在板书课题时,把“画家”二字写得极大,“牧童”二字写得极小,给学生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冲击的最终目标是:大画家没什么了不起,有时候还不如小牧童。偏见的继续就是,商人和教书先生也不例外。

有一位老师教学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一文。课文中有一句话:“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老师于是设计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读书: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生读)那个青年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生读)那个青年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一个秋风习习的星期天,(生读)那个青年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一个寒风刺骨的星期天,(生读)那个青年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用这样的方法,言尽青年观鱼的春夏秋冬,表现青年学画的执着有恒。问题是:学画才一年多,看鱼就一年多?一位老师教学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纪昌学射》一文。她设计了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读书:夏天,天气炎热,蚊虫叮咬,(生读)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冬天,天寒地冻,寒气逼人,(生读)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此时,你突然就有一个想法:难道纪昌妻子是在室外织布吗?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听到如此相似的教学设计,让人不得不思考:老师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以为无所不用其极,凡事做到极致,才足以表现人物吗?比如青年的用心、纪昌的坚持?这又是一种偏见。物极必反。课堂上,常常因为这样的过度强调,而生出许多不该有的问题。



精彩内容

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些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出现过的偏见,对这些情况进行了点评,并指出了对文本应然的解读,如书稿中的《偏见》、《让我们肝肠寸断地读》、《要怎样读懂季羡林》、《青蛙跳出井口来》等文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