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等。曾作为德国洪堡学者、汉堡大学研究员和特里尔大学教授,在欧洲工作多年。清华大学及重量“精品课程”《中西文化关系史》的主讲导师。多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很好著作一等奖(2009)等多个奖项。主要著述:《唐代藩镇研究》《唐代政治制度论集》《中西文化关系史》《文明的对话:中西文化交流史论》《佛学与隋唐社会》《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获2016年中国好书奖)等。
目录
序说: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学
章西域交通与文明汇集
1.说“西”道“东”话丝路
2.西域交通与文明汇集
3.丝路贸易:历史的变迁
4.“CHINA”的故事:是瓷器还是丝绸
5.丝绸就是“硬通货”
6.丝绸技术的西传
第二章丝路上的“西游记”
1.张骞的那次旅行
2.甘英出使东罗马
3.玄奘之前的“西游记”
4.和氏璧与汗血马
5.“花和尚”鸠摩罗什
6.刺客聂隐娘:哪里学来的法术
第三章飞天的文化意象
1.“胡人”都是什么人
2.佛教东来三部曲
3.杨贵妃与安禄山能有什么关系?
4.“飞天”:中印文化的混血儿
5.箜篌·胡笳·琵琶:汉唐丝路上的胡乐入华
6.景教与丝绸之路的那些故事
第四章香瓷之路
1.宋元时代南海香瓷之路
2.造纸术西传:背后的故事
3.出口转内销:指南针的反思
4.成吉思汗的铁骑究竟打到了哪里?
5.横跨欧亚:那些的东方游记
6.《马可·波罗游记》:从发现契丹到发现世界
第五章何处红毛番
1.三保太监vs航海王子
2.葡萄牙人是如何来到澳门的?
3.“佛郎机”在哪里?
4.何处红毛番
5.大西洋与欧罗巴
6.非我族类与华夷之别
第六章神圣的边界
1.神圣的边界:想起了利玛窦
2.徐光启:“西学中用”的个版本
3.《职方外纪》所展现的世界图像
4.国王数学家:来华耶稣会传教士
5.康熙与罗马教皇的交往
6.火炮:改变了明清易代
7.洋房:澳门三巴寺与西洋楼
第七章想象的异邦
1.《字汇》与“初民语言”
2.《赵氏孤儿》与欧洲道德诉求
3.法兰西梦幻:中国模式,还是英国模式?
4.英国媒体看中国:党派斗争中的他山之石
5.虚幻与真实:从鲁滨逊到安森
6.冯秉正《中国通史》:法文版《纲鉴易知录》
7.政治无意识:西方解读中国历史
第八章丝路商品与欧人新生活
1.中国商品与欧洲的“中国趣味”
2.茶叶与英国茶会
3.丝绸贸易与技术传播
4.瓷器贸易与技术交流
5.外销瓷:“海上丝路”的一抹晚霞
第九章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
1.从认同到识异
2.欧洲“他者”的叙事模式
3.中国人的性格
4.时代的变奏
5.反观诸己的镜像
后记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丝绸之路”内涵广阔,源远流长,更因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书作者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从专家的视野,以通俗的笔墨,为读者提供一部丝绸之路的轻松阅读文本。高屋建瓴,又触及前沿;提供新知,又启发思想,为现实关怀提供历史的思考。17万字,百数十幅图版,是一本切近当下社会热点的文化普及读物。历目前的丝绸之路是前近代亚欧大陆的很大通道,连接着历目前各重要文明地区。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在与异域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激发并形成更加灿烂的多元文明。作者深入上古、汉-唐、宋-明、晚明-清中叶各个阶段的中西交往,讲述“一带一路”的历史演进。对丝绸之路的经济商贸、政治军事以及文化交流功能,进行了交光互影的综合分析。在勾勒纷繁而有趣的历史人物、事件、器物和艺术生活的同时,深入剖析文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不仅唤起废墟遗址中酣睡的文化性灵,更为在今天的生活中,人们普遍遇到的跨文化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媒体评论
坊间关于丝绸之路的书籍不少,但或过于俚俗不经,或过于严肃难读,更有不少拼凑汇抄之作。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的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热情关注时风下,显得落寞不合。不能满足广大社会读者群的巨大需求。《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张国刚著)在试图填补这一阅读空白。
*,该书从专家的视野,通俗的写作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轻松阅读文本,高屋建瓴,又接触前沿;提供知识,又触碰思想。一编在手,不仅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纵深尽收眼底,而且提供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中一些单篇论文,在网络上已经广为转载。
第二,该书提出了丝绸之路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对于丝绸之路的经济商贸功能、政治军事功能以及文化交流功能,进行了交光互影的综合分析。对于传统丝绸之路政治经济学的关注,是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观察丝绸之路历史的视角,对于今日“一带一路”问题的理解,具有参考价值。
第三,过去治丝绸之路,一般重点是汉唐,以中古史者偏多,领域不外西域南海;*多及于宋元海上丝路或明初郑和下西洋,往往戛然而止。本书作者在欧洲游学和执教多年,对于1500—1800年之间的中欧文化交流用力甚勤,有专著问世,因此本书的“丝绸之路三千年”是包含着西域、西洋、西欧几个场景。这又构成本书的一个。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小甫
?
张国刚教授多年来在中外关系史领域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高度赞赏与评价。这部书是他近年研究的精心合集,对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中吸收了学术界的前沿研究成果。比如,据近年的考古发现,关于杨良瑶早在唐德宗时期(约785年)就出使大食的史实,
目前已经为中外学者所关注。可以说,杨良瑶是一位中国*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 大大提前了历中国政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但是普通读者尚不知道,作者将此写入书中。
又比如,对于张骞之前中西交往,作者结合当今考古成就,做了视野开阔的分疏。
再比如,就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是指南针的故事,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轻理论重经验的局限性,甚至对于当今“一带一路”上的中西交流也提出了可资借鉴的现实关怀。
作为一部面对社会精英和知识大众的读物,本书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比如对于香瓷之路的讨论,突出了南海历史以及东南亚在中西贸易中的突出作用。对于明清时期的中西交往,关注了中国与欧洲文化传统的碰撞和对话所激起的涟漪和火花,从而对我们今天面对的中西文化关系,提供历史的借鉴。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万明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