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读懂物理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6.34
6.2折
¥
59
全新
仅1件
作者汪振东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33686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11788340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汪振东 ---------------------------- 汪振东,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后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工作,参与研究原子钟、时间比对及北斗等诸多项目,对基础物理有很深的理解。著有物理科普书籍《在悖论中前行:物理学史话》。
目录
1章 经典力学 1.1 地心说 / 001 古希腊与亚里士多德 / 005 1.2 日心说 / 010 第谷与开普勒 / 020 1.3 从实验开始 / 023 相对运动 / 027 1.4 力学定律 / 035 微积分 / 039 1.5 万有引力 / 051 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 / 052 站在巨人肩膀上 / 059 第2章 电磁学 2.1 从静电到电流 / 065 2.2 电生磁 / 073 奥斯特与安徒生 / 076 电学中的铁三角 / 078 2.3 磁生电 / 082 道德楷模法拉第 / 089 2.4 电磁波 / 093 什么是物理? / 096 什么是波? / 101 电磁学的大厦 / 107 第3章 热力学与统计力学 3.1 从火说起 / 109 化学家拉瓦锡 / 113 3.2 热的本质 / 117 从永动机到能量守恒 / 121 3.3 热力学 / 124 3.4 统计力学 / 132 第4章 光学 4.1 光的本质 / 138 光的三种传播方式 / 139 4.2 光谱 / 148 4.3 光速 / 154 第5章 相对论 5.1 两朵乌云 / 159 5.2 狭义相对论 / 165 时空 / 167 什么是质量? / 172 5.3 浅谈狭义相对论 / 175 5.4 广义相对论 / 179 黎曼几何 / 182 第6章 量子物理 6.1 微观世界 / 192 X射线 / 199 6.2 量子之门 / 200 火与颜色 / 201 什么是量子? / 205 光电效应 / 207 6.3 电子轨道 / 209 α、β、γ射线 / 210 6.4 迷雾重重 / 216 常用的物理知识 / 217 泡利不相容原理 / 221 施特恩与盖拉赫 / 225 6.5 矩阵力学 / 228 沉默的狄拉克 / 231 6.6 电子是波 / 234 爱因与诺贝尔奖 / 234 晶体 / 240 6.7 薛定谔方程 / 243 概率波 / 247 互补原理 / 252 6.8 索尔维会议 / 253 “二战”中的科学家 / 259 6.9 薛定谔的猫 / 265 小爱和小玻 / 269 6.10 平行宇宙 / 272 6.11 粒子、场与弦 / 276 同位素、核裂变和核聚变 / 278 反物质 / 283 第7章 宇宙学 7.1 宇宙在膨胀 / 289 测量天体到地球的距离 / 290 7.2 宇宙大爆炸 / 297 什么是噪声? / 301 宇宙简史 / 302 7.3 恒星演化 / 304 钱德拉塞卡极限 / 307 揪心的诺贝尔奖 / 309 励志人生 / 311 7.4 未解之谜 / 312 参考文献 / 317
内容摘要
第1章 经典力学 1.1 地心说 没人能清楚地说出物理学究竟起源于哪里,但绝对与人类的好奇心有关。好奇心驱使着人类思考,思考又驱使着人类把眼前的景象勾勒成简便的模型。比如瞭望苍穹,古代中国人会把天形容成一个大锅盖,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在这个大锅盖上升起落下,周而复始;远眺一望无际的大地,他们会将其形容成一个板,人们便在这个板上耕种劳作,生生不息——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盖天说”(图1.1)。它与“宣夜说”“浑天说”并称为“论天三家”。毫无疑问,这三种假说都代表着人类早期的宇宙观。 无独有偶,在地球的另一边,古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朴素的宇宙观。不同的是,他们地处半岛,很容易相信大地这块板是漂在大海里的,为了不让板沉下去,他们又相信板下有很多只乌龟…… 然而,自然界中有很多现象提示古希腊人大地不是平的。比如当帆船归来时,站在岸上的人们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往北走,北极星更靠向头顶。这些现象说明大地可能是弧形的,也可能是球形的,后来古希腊人从月食上找到大地是球形的直接证据。如图1.2所示,当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区时,就会形成月食。如果大地是一块平板或弧形的板,那么它的影子不可能总是圆,因此大地必须是球。 地是“球”形的,天(宇宙)是什么样的呢?古希腊人又展开了无边的想象,最终形成“地心说”。地心说最早起源于被誉为“科学和哲学之祖”的泰勒斯创立的米利都学派。较为成熟的地心说模型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公元前408-公元前355)提出的。欧多克斯认为宇宙也是球,不同天体位于不同的同心球上,地球位于所有球体的正中心,即宇宙的中心(图1.3)。 所有的天体每天都会绕地球转一圈,于是形成了昼夜交替;太阳球转动的方向与其他球相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总在夜晚能看见星星。太阳球还会以年为单位,以某个角度来回摆动,于是就有了四季交替。这些星体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如何呢?速度又是怎样呢?欧多克斯受老师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的影响,认为星体的运动轨迹是圆的,速度是均匀的。因为在柏拉图学派看来,圆和匀速都是最完美的。 地心说成功地解释了很多自然现象,因此很容易被人们接受,并最终被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总结到自己的自然哲学体系中。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的一位集大成者,他的研究成果涵盖哲学、物理学、数学、艺术、社会学等诸多学科。此处我们虚构两个人物——小亚同学和德老师,来简述亚里士多德在地心说及物理学上的思想。 小亚同学:“您说地球是个球,站在地球上面的人毫无问题,但站在下面的人会掉到宇宙中吗?” 德老师:“当然不会。我们必须有个概念,球上每个点都是平等的。因此,不管你在地球的任何位置,你所谓的‘下面’实际上指向地心。每个物体都有重力,重力是物体的属性,重力让每个物体都会下落。” 小亚同学:“那为什么白云浮在天上,火苗会向上,炊烟也会飘向天空?难道它们就没有重力吗?” 德老师:“世间万物都是由土、水、火、气四种元素组成的,土元素最重,水元素次之,火元素再次之,气元素最轻。重的会下落,轻的自然会上浮。白云和炊烟主要由气元素组成,所以会上浮。火苗是由火元素组成的,火靠近气,虽然比气重,但也会上浮。” 小亚同学:“天体在天上飘,是气组成的吗?” 德老师:“我应该说得更明白一些,土、水、火、气四种元素构成了地球周围的万物。到了月亮天,就不存在这四种元素了,而是弥漫着第五种元素——以太。天体由以太组成,因此没有重力,自然不会落到地球上。” 小亚同学:“一片树叶和一块小石头都有重力,为什么小石头下落得更快呢?” 德老师:“因为小石头的重力大,所以下落得快。” 小亚同学:“我更糊涂了!您说的重力到底是什么?它怎么会让物体下落?” 德老师:“首先,你必须明白什么是力。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比如一张桌子,你不推它不动,你一推它就动。重力也可以使物体运动,但是它是物体的内在属性,与普通的力不同。兽通的力必须通过接触才能产生作用,而重力可以远距离作用。 小亚同学:“您说推了桌子,桌子会动,但我松开手后,桌子为什么还会向前移动?很显然,我现在没有给它力了。” 德老师想了很久,说:“这可能是空气迂回导致的……” P1-5
主编推荐
1.从“零”开始,站在“问题”角度,循序渐进地讲述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 2.内容,涵盖经典力学、电磁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光学、相对论、量子物理和宇宙学。 3.思路清晰、行文流畅,措辞严谨又不乏幽默,插图简约又不乏,内容简练又不乏深意。 4.以开放式思维探讨物理与数学、哲学之间的关系,旨在与读者共同建立理思维。
精彩内容
记得刚学物理的时候,让笔者感到好奇的是电。电是什么?灯泡为什么能发光?如果把灯泡放到月球上,在地球上按下开关,灯是瞬间亮还是过一会才亮呢?老师们说:“电是电子的流动,所以电有速度,而且肯定不了光速,因为任何速度都不能大于光速——这是爱因说的。”于是笔者对光又产生了很多疑问:光是什么?为什么它是快的?光和空气一样有重量(质量)吗?在一次“卧谈会”上,笔者宣布了新的“研究成果”:光没有质量,否则人会感觉黑夜比白天轻松很多。很快,这一理论遭到其他同学的驳斥:“那是因为除反射的光外,其他的光都被你吸收了,但你的身体不会吸收空气……” 在今天看来,这些问题似乎太幼稚可笑。但翻翻物理学史,的理论不正是从这些“幼稚可笑”的问题当中诞生的吗?比如古希腊人否定地动说,可能仅仅是因为地球转动没有形成东风;暗能量假说之所以存在,也可能仅仅是因为没有办法解释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这些案例不胜枚举。因此,笔者认为在学习物理时,任何幼稚可笑的问题都不是多余的。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学会提出各种奇怪的问题。笔者发现将它们解释清楚是徒劳的,因为往上追溯,一个问题终会带出无穷无尽的问题。尽管笔者不能解释清楚,但记录下是件好事,于是将点串成线,形成了本书。 本共分7章。 第1章为经典力学。一开始,人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是行星们似乎并不“听话”,于是哥白尼用太阳取代地球的位置,提出日心说。日心说意味着地球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既然运动会产生强大的东风。为了解释这一问题,伽利略提出相对运动和惯定律。在此之上,牛顿力学体系渐渐成型。 第2章为电磁学。牛顿的光芒照耀着宇宙的各个角落,以于牛顿之后的科学家是希望电磁力与万有引力相契合——符合平方反比和超距作用。初的几十年确实如此,但当问题逐渐变得扑朔迷离时,的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麦克斯韦从场出发,断言电磁波的存在并预言光是电磁波。当赫兹证实这一切之后,场理论取代了超距作用。 第3章为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燃烧与热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现象,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在1纪中叶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它们都是某种元素——燃素和热素。这种元素运动便产生了热效应。但当热素无法解释众多现象时,科学家们终于认识到热是一种能量(热力学),这种能量来自分子运动(统计力学)。 第4章为光学。一开始,人们从光的三种传播方式得出光是一种微粒,然而第四种传播方式(衍射)让科学家们对光的本质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波粒战争。光是什么?光有速度吗?每当人们以为快要揭后的神秘面纱时,发现又进入了一个未知领域:光速不变诞生了相对论;光电效应是量子物理的基础;光的红移让人们发现宇宙正在膨胀…… 第5章为相对论。自1纪的波动说打败了微粒说。波传输需要介质,人们搬出了以太。但当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寻找以太时,发现根本无法找到。这时初出茅庐的爱因站了出来,建立了相对论,也解决了物理学当时的窘境。 第6章为量子物理。组成物质的微粒是原子,原子的本意是“不可分割”,但终还是被汤姆孙打开了。当科学家们“进入”原子内部参观时,发现经典的物理理论在这里并不适合,于是哥本哈根派的勇士们“另立山头”,却一不小心捅了哲学的屁股,一场荡气回肠的辩论开始了…… 第7章为宇宙学。宇宙大爆炸是物理学中脍炙人口的话题之一。宇宙真的起源于大爆炸吗?原始原子有存在的可能吗?黑洞又是怎么诞生的?暗物质与暗能量是怎么来的?这些都是该章的话题。 除物理内容外,本书还尝试探讨物理与数学、哲学之间的关系,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微积分角度探讨万物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二是探讨测量对于物理的重要,三是简述量子力学带来的哲学悖论。 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本书的图片仅是示意图,并非实物图和实验结果图;二是录了一些人物故事,这些故事只为展示人物格与历史背景,并不能作为正史考究;三是对于一本科普书而言,举例的生动与是难以两全的。本书从,举了不少事例,只为抛砖引玉。 在写作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不少困难。首先,物理与数学、哲学之间的细节问题一度困扰着笔者,好在笔者的同事——饶冬飞教授给予了笔者无私的帮助,与他讨论才让笔者茅塞顿开。其次,由于笔者不善绘画,绘图问题一度影响这本书的写作进度,好在未铭图书给予了笔者大的帮助。在此,对帮助过笔者的老师、同事和朋友致以深深的谢意。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纰漏,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