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政制史通识:1906-1948:1906-194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近代中国政制史通识:1906-1948:1906-1948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2.03 6.2折 5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严泉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20707640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9493454

上书时间2024-11-2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历史研究中的学科整合有多种选择,但就转型中的民国而言,由于政治在民元之后38年间已构成无处不见的存在,套用“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极端表述法,似乎也可以用“全部民国史都是政治史”来强调民国政治史研究的重要性。
——杨天宏《钦定宪法大纲》没有给中国人带来一个理想的立宪国家制度设计,没有明白无误地宣布三权分立,但是这部宪法将一部分司法权、立法权从皇帝的权力中剥离出来,无疑是对先前君主一元权力架构的颠覆,是向完全意义上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缓慢靠拢。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中,如果采纳了这个具有明显过渡形态的立宪制度,经过若干年的磨合与试验,中国的政治架构完全可能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马勇百年中国一直面临着一个建国的问题,但建国问题不单纯是一个制度建设的问题,背后要有一个文明的支撑。这就使得我们处在这个时刻的理论思考比较艰难。唐德刚先生所谓的“历史三峡”只是一个历史叙事,没有多少文明立国的思想内涵。当下的时代要求我们做的更多,因此也更艰难。当然,惟其艰难,才更有意义。
——高全喜

作者简介
严泉,1973年生,安徽芜湖市人,历史学硕士、法学博士。研究兴趣为政治史(民国议会政治与宪政)、中国政治(台湾地区政治与两岸关系)、中外政治制度(比较议会制度),代表作有:《失败的遗产:中华首届国会制宪(1913—1923)》、《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民国国会与近代中国法制建设》、《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等。现为上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地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陈和丰,1992年生,上海人,历史学硕士。先后赴英国、以色列短期学习,2018年起就读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商学院。2015年摄制的家族史纪录片《凡人歌》获首届“家·春秋”大学生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很好人气奖。

目录






导论 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的政制转型 001
第一章 立宪:政制转型的目标
一 晚清新政的君宪诉求 011
二 共和革命的立宪尝试 021
三 北京政府时期的制宪之争 030
四 “训政”时期的制宪努力 049
五 抗战时期的宪政运动 060
六 政协会议与制宪国民大会 069
第二章 政体:政治权力的转型
一 君主立宪改革的尝试 083
二 民国初年总统制及其变体 092
三 政体设计的十年试验 097
四 南京国民政府的威权政体 114
第三章 议会:分权机制的创设
一 世纪初的议会政治尝试 123
二 辛亥革命与议会政治 132
三 正式国会的运作与夭折 144
四 国民参政会与行宪国大 161
第四章 司法:法治路径的开辟
一 司法变革与清末新政 173
二 司法转型与民国北京政府 180
三 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改革 195
第五章 选举:政治合法性的彰显
一 清末谘议局选举 209
二 民国议会与总统选举 215
三 国民大会与总统选举 237
第六章 政党:政治参与的平台
一 晚清政党政治的萌芽 259
二 民国初年的多党制 265
三 民国国会与政党政治 272
四 抗战时期的政党政治 288
五 战后政党政治的终结 300
第七章 地方自治:政制转型的基石
一 清末谘议局与地方自治 311
二 民初省议会与地方自治 325
三 20 世纪20 年代的联省自治运动 330
四 南京政府时期的地方自治 338
参考文献 349





后 记 358


内容摘要
    

精彩内容

 
 
 
   
    
     
      
在法政史观与化视野的指引下,本书充分展现了晚清民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演变进程。通过对立宪政治、政体制度、议会政治、政党政治、司法制度、选举制度、地方自治的概述,深入探讨近代中国政制转型的系列重大问题。不仅于此,本书还与同时代发达国家的政治制度转型史展开比较,着重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政治转型的时代,力图从比较政治现代化的视角重新审视近代中国政制转型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作为一本通识性质的著作,本书亦收录近百条专业名词解释与数十位政治人物小传,其通史体例可以作为高校政治学、历史学专业,以及公共通识类课程的教学参考。
  
     
    
   
 
 

 



媒体评论






历史研究中的学科整合有多种选择,但就转型中的民国而言,由于政治在民元之后38年间已构成无处不见的存在,套用“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表述法,似乎也可以用“全部民国史都是政治史”来强调民国政治史研究的重要性。
——杨天宏
《钦定宪法大纲》没有给中国人带来一个理想的立宪国家制度设计,没有明白无误地宣布三权分立,但是这部宪法将一部分司法权、立法权从皇帝的权力中剥离出来,无疑是对先前君主一元权力架构的颠覆,是向意义上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缓慢靠拢。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中,如果采纳了这个具有明显过渡形态的立宪制度,经过若干年的磨合与试验,中国的政治架构可能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马 勇
百年中国一直面临着一个建国的问题,但建国问题不单纯是一个制度建设的问题,背后要有一个文明的支撑。这就使得我们处在这个时刻的理论思考比较艰难。唐德刚先生所谓的“历史三峡”只是一个历史叙事,没有多少文明立国的思想内涵。当下的时代要求我们做的更多,因此也更艰难。当然,惟其艰难,才更有意义。





——高全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