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估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当代经济学创新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估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当代经济学创新丛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9.57 6.2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米志付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73367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1205319

上书时间2024-11-2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符号说明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节 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研究现状

 

 第二节 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研究热点

 

第三节 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研究方法

 

第四节 气候政策评价准则

 

 第五节 小结:综合评估模型的重要性

 

第三章 国际气候政策公平性原则比较——基于RICE模型

 

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方法

 

第三节 数据来源

 

第四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六节 小结:气候政策公平性原则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碳排放达峰路径及其影响——基于IMEC模型

 

节 引言

 

第二节 排放峰值分析方法总结

 

第三节 模型方法

 

第四节 数据来源

 

第五节 外生参数设定

 

第六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七节 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八节 小结:碳排放达峰的路径

 

第五章 中国区域减缓气候变化政策效果评估——基于CCMI模型

 

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方法

 

第三节 数据来源

 

第四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六节 小结:区域减缓气候变化的表现

 

第六章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减排潜力评估——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方法

 

第三节 数据来源

 

第四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六节 小结: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附录

 

附录一 代表性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介绍

 

附录二 本书中RICE模型的主要参数

 

附录三 本书中RICE模型的碳循环模块

 

参考文献 



 
 
 
 

商品简介

本书面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需求和气候政策建模研究国际前沿,构建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探索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复杂关系,以期为国家制定国内气候政策、参与国际气候事务提供科学支撑。

 

本书基于投入产出分析建立动态优化模型,综合经济增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方面,模拟中国在2040年之前二氧化碳排放路径,并借此评估中国碳排放早达峰年份,以及实现社会福利化的排放路径。从而为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制定可持续低碳发展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本书综合化和博弈论方法,将碳配额交易机制引入综合评估模型,提高了温室气体配额分配的有效性。分别在合作和非合作情景下,比较了支付能力、平等主义、祖父原则及历史责任四种气候政策公平性原则在2100年之前的社会经济系统影响。该研究对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制定谈判策略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米志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高级访问学者,SSCI期刊《结构变迁与经济动态》(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共同主编。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经济学,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柳叶刀·星球健康》《自然·能源》《自然·可持续性》《自然·食品》等国际知名期刊。荣获2017年“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1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奖,2018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奖。入选福布斯2019年欧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和科睿唯安2020年“高被引科学家”。

目录
前言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研究现状
   第二节  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研究热点
 第三节  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研究方法
 第四节  气候政策评价准则
   第五节  小结:综合评估模型的重要性
 第三章  国际气候政策公平性原则比较——基于RICE模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方法
 第三节  数据来源
 第四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六节  小结:气候政策公平性原则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碳排放达峰路径及其影响——基于IMEC模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排放峰值分析方法总结
 第三节  模型方法
 第四节  数据来源
 第五节  外生参数设定
 第六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七节  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八节  小结:碳排放达峰的路径
 第五章  中国区域减缓气候变化政策效果评估——基于CCMI模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方法
 第三节  数据来源
 第四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六节  小结:区域减缓气候变化的表现
 第六章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减排潜力评估——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模型方法
 第三节  数据来源
 第四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五节  结论及政策启示
 第六节  小结: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附录
 附录一  代表性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介绍
 附录二  本书中RICE模型的主要参数
 附录三  本书中RICE模型的碳循环模块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是各国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对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产生影响(IPCC,2014b;Parmesan and Yohe,2003)。观测到的证据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多方面,包括导致海平面上升(Bosello et al.,2007)、影响农业(Adams et al.,1990)、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Nass et al.,2005)、危害人类健康
(McMichael et al.,2006;Patz et al.,2005)等。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明确的(IPCC,2013)。为提高对气候变化成因及其潜在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的科学认识,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该组织致力于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对有关气候变化的现有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和总结。自成立以来,该组织已经发布五次评估报告。该系列报告成为气候变化领域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并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产生重大影响。IPCC历次评估报告对“人类活动引
起气候变化”的可信度不断提高。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过去50年中观
察到的大部分变暖有可能(概率超过66%)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IPCC,2001c)。过去1000年的重建数据表明变暖是不正常的,不太可能完全源于自然因素。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20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很有可能(概率超过909%)是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IPCC,2007c).人类用
响已经延神到气候的其他方面,包括海洋温度、大陆平均温度和风向等、IP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951一2010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非常有可能(概
率超过95%)是由人为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及其他人类活动引起的(IPCC,
2013).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作为典型的个球性间题,气候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如果其他国家都不采取减缓气候变化行
动,单一国家没有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动力。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很多措
施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1992年5月,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变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1995年后,《公约》缔约方会议(COP)每年召开以评价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并制定未
来减排方案。1997年12月,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规定了主要发达国家2012年前的减排目标,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法律义务。虽然缔约方大会每年如期召开,气候变化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始终没有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各国明确的减排任务。2015年12月,第21次缔约方大会在法国巴黎通过了《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一直存在争议,即全球温升应该控制在何种范围之内,以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应稳定在何种水平。《公约》提出“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但没有指出具体的温升阈值和温室气体浓度目标。目前,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目标是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指出大幅度减少全球碳排放是必须的,并应当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C以内。《坎昆协议》也强调应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避免人类气候灾难,需要削减近60%的碳排放。然而,

……



主编推荐
本书获得2017年“中国经济学很好博士论文奖”。

精彩内容
本书面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需求和气候政策建模研究国际前沿,构建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探索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复杂关系,以期为国家制定国内气候政策、参与国际气候事务提供科学支撑。
  本书基于投入产出分析建立动态优化模型,综合经济增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方面,模拟中国在2040年之前二氧化碳排放路径,并借此评估中国碳排放最早达峰年份,以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最优排放路径。从而为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制定可持续低碳发展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本书综合最优化和博弈论方法,将碳配额交易机制引入综合评估模型,提高了温室气体配额分配的有效性。分别在合作和非合作情景下,比较了支付能力、平等主义、祖父原则及历史责任四种气候政策公平性原则在2100年之前的社会经济系统影响。该研究对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制定最优谈判策略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媒体评论
本书获得2017年“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