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庆华,男,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全国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MIS、移动终端等信息化、信息系统建设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软件开发技术等课程20余年,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基础》等教材10余部,主持信息化领域多项科研项目,其中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项。2010-2011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修。
目录
目录
第1章概论
1.1数据、信息与数据处理
1.1.1数据的概念
1.1.2信息的概念
1.1.3数据处理
1.2计算机系统
1.2.1硬件系统
1.2.2软件系统
1.2.3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1.3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
1.3.1人工管理阶段
1.3.2文件系统阶段
1.3.3数据库系统阶段
1.3.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
1.3.5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1.4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发展过程
1.4.1高级语言阶段
1.4.2结构程序设计阶段
1.4.3自动程序设计阶段
1.4.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5算法
1.5.1算法的基本概念
1.5.2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
1.5.3算法复杂度
1.6小结
1.7习题
第2章递归
2.1递归定义
2.2递归应用
2.2.1阶乘
2.2.2累加
2.2.3排列
2.3小结
2.4习题
第3章表结构
3.1数据结构
3.1.1数据
3.1.2数据类型
3.1.3数据结构的定义
3.1.4数据结构的分类
3.2线性表
3.2.1线性表的定义和运算
3.2.2顺序存储的线性表
3.3栈
3.3.1栈的定义及基本运算
3.3.2顺序栈及其主要运算的实现
3.3.3栈与递归的应用
3.4队列
3.4.1队列的定义及其运算
3.4.2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基本运算的实现
3.5小结
3.6习题
第4章树与二叉树
4.1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4.1.1树的定义
4.1.2树的基本术语
4.1.3树的表示
4.1.4树的逻辑结构特点
4.2二叉树
4.2.1二叉树的定义
4.2.2二叉树的性质
4.2.3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4.3二叉树的遍历
4.3.1二叉树遍历的递归算法
4.3.2链表二叉树的建立
4.3.3二叉树遍历的非递归算法
4.3.4线索二叉树
4.3.5线索二叉树的描述
4.3.6二叉树的线索化
4.3.7在线索二叉树中检索结点
4.3.8遍历线索二叉树
4.4二叉排序树
4.4.1二叉排序树的定义
4.4.2二叉排序树的结点结构
4.4.3二叉排序树的插入
4.4.4二叉排序树的生成
4.4.5二叉排序树的查找
4.4.6二叉排序树的删除
4.5小结
4.6习题
第5章图
5.1图的定义及常用术语
5.1.1顶点和边
5.1.2有向图和无向图
5.1.3顶点邻接
5.1.4度
5.1.5子图
5.1.6路径与连通
5.1.7权和网
5.2图的存储
5.2.1邻接矩阵表示法
5.2.2邻接链表表示法
5.3图的遍历
5.3.1深度优先搜索法
5.3.2广度优先搜索法
5.4最短路径
5.4.1单源最短路径的概念
5.4.2单源最短路径的计算方法
5.5拓扑排序基础
5.5.1拓扑排序的概念
5.5.2拓扑排序的条件
5.5.3拓扑排序的算法
5.6小结
5.7习题
第6章查找与排序
6.1查找
6.1.1顺序查找
6.1.2二分查找
6.2排序
6.2.1排序的基本概念
6.2.2插入排序
6.2.3选择排序
6.2.4交换排序
6.2.5希尔排序
6.3小结
6.4习题
第7章运行资源管理
7.1程序运行管理
7.1.1程序运行方式
7.1.2进程和线程
7.1.3线程的状态与调度
7.1.4基本同步机制
7.1.5死锁
7.2存储管理
7.2.1存储管理概述
7.2.2重定位技术
7.2.3存储管理方法
7.2.4覆盖和交换技术
7.2.5页式管理和段式管理
7.2.6虚拟存储技术
7.3文件系统
7.3.1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
7.3.2文件的组织和存取
7.3.3文件目录
7.3.4外存储空间管理
7.3.5文件的共享
7.4设备管理
7.4.1设备管理概述
7.4.2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7.4.3设备的分配
7.4.4设备无关性和缓冲技术
7.4.5设备驱动程序
7.5小结
7.6习题
第8章数据库技术
8.1数据库概述
8.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8.2.1数据库
8.2.2数据库管理系统
8.2.3数据库应用
8.2.4数据库系统的分类
8.3关系数据模型
8.3.1关系模型
8.3.2关系运算
8.4SQL
8.4.1SQL概述
8.4.2查询
8.4.3SQL数据定义
8.4.4SQL数据操作
8.4.5SQL数据控制
8.5小结
8.6习题
第9章系统需求管理
9.1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
9.2系统调查与系统规划
9.2.1系统调查
9.2.2系统规划的方法
9.3软件需求
9.3.1软件需求的层次
9.3.2需求说明的特征
9.3.3需求获取
9.3.4需求验证
9.3.5需求管理
9.4小结
9.5习题
第10章系统分析
10.1结构化分析方法
10.1.1结构化分析方法概述
10.1.2业务流程图
10.1.3数据流程图
10.1.4数据字典
10.1.5处理逻辑的表达方法
10.1.6功能需求分析
10.1.7新系统逻辑模型
10.2面向对象方法与UML
10.2.1面向对象方法简介
10.2.2统一建模语言
10.3系统分析报告
10.4小结
10.5习题
第11章系统设计
11.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1.1.1功能模块设计概述
11.1.2功能模块设计工具
11.2编码设计
11.3数据库设计
11.3.1数据库设计的要求及步骤
11.3.2数据存储结构规范化
11.3.3ER图
11.3.4概念结构设计
11.3.5逻辑结构设计
11.3.6数据库物理设计
11.4用户界面设计
11.4.1用户界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11.4.2用户界面设计过程
11.5系统设计报告
11.6小结
11.7习题
第12章系统实施
12.1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12.2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
12.2.1项目角色与分工
12.2.2软件质量管理
12.3系统开发方法
12.4程序设计
12.4.1程序设计的性能要求
12.4.2程序设计的原则
12.4.3模块独立性
12.5软件测试
12.5.1软件问题类型
12.5.2软件测试类型
12.5.3软件测试的原则
12.5.4软件测试的方法
12.5.5测试用例的设计
12.5.6程序调试的步骤与内容
12.5.7系统操作说明书与技术报告
12.6系统安装
12.6.1数据的整理与录入
12.6.2系统切换
12.7系统维护与评价
12.7.1系统维护
12.7.2系统评价
12.8小结
12.9习题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1.1数据、信息与数据处理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数据,离不开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商业和社会活动的复杂化,各行各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信息。在计算机应用中,数据处理和以数据处理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所占的比重最大,现代化水平越高,科学管理、自动化服务的需求就越大。
1.1.1数据的概念
描述事物特性必须借助一定的符号,这些符号就是数据形式。例如,某人的出生日期是“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五日”,当然也可以将以上汉字形式改为用“06/25/1978”来表示。所谓数据,通常指用符号记录下来的可加以鉴别的信息。数据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数据内容是事物特性的反映或描述;其二,数据是符号的集合。“符号”不仅指数字、字母、文字和其他特殊字符,而且还包括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数据;所谓“记录下来”也不仅是指印在纸上,还包括记录在磁介质、光介质上或半导体存储器中。数据在空间上的传递称为通信,在时间上的传递称为存储。
1.1.2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形态反映的综合,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在不同的领域中,信息的含义有所不同。一般认为信息(information)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数据与信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或载体。数据能表示信息,但并非任何数据都能表示信息,正如人们常说的“如果计算机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会是垃圾”。同一数据也可能有不同的解释。由此,信息只是人们消化理解了的数据。信息是抽象的,不随数据设备所决定的数据形式而改变;而数据的表示方式却具有可选择性。数据和信息有时可以混用,例如,数据处理也称为信息处理;有时必须分清,例如,不能把信息系统称为数据系统。信息是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知识,用不同的数据形式可以表示同样的信息。例如,同样一条新闻在报纸上以文字的形式刊登,在电台以声音的形式广播,在电视上以图像的形式放映,以及在计算机网络上以通信形式传播,其信息内容可以相同。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信息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具有以下一些基本属性。(1)事实性。事实是信息的基本性质,也是信息的中心价值。因为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导致负价值,害人害己。因此,事实性是信息收集时最应注意的性质。(2)等级性。不同的使用目的要求不同等级的信息,例如有战略信息、策略信息、执行信息等。对于不同等级的信息,其保密程度、寿命长短、使用频率、精度要求等都有不同。(3)可压缩性。可以对信息做浓缩处理,即进行集中、综合和概括而又不丢失信息的本义。例如,可以把大量实验数据总结成一个经验公式、剔除无用信息、减少冗余信息等。(4)可扩散性。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向四面八方扩散,尤其是在计算机与网络系统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可扩散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信息的可扩散性存在两面性,它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但又会造成信息的贬值以致产生无法弥补的利益损失。因此,人们采取了许多办法防止和制约信息的非法扩散,如制定有关法律、研究各种保密技术。(5)可传输性。信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迅速传输,如电话、电报、计算机网络系统、书报、杂志、磁带、光盘等。信息的可传输性优于物质和能源,它加快了资源传递,加速了社会的发展。(6)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而得到充分的利用。当然,共享信息时应该采取合法手段。(7)增值性与再生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信息的增值往往是信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可能产生的飞跃。信息再生还可能在信息废品中提炼有用的信息。(8)转换性。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的三项重要的宝贵资源,三位一体而又可以互相转换。现在很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大大节约了能源或获得合理的原材料,信息转换的目的是实现其价值。
1.1.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广义地讲,它包括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工、分类、检索、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狭义地讲,它是指对所输入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其基本目的是从大量的、已知的数据出发,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和运动规律,通过分析归纳、演绎推导等手段,萃取出对人们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由此可见,信息是一
……
主编推荐
本书以数据结构及算法、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等为主要内容,面向新工科专业,如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介绍计算机软件基础技术。
精彩内容
本书以数据结构及算法、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等为主要内容,介绍计算机软件基础技术。全书共分12章,其中第2-6章介绍线性表、栈和队列、树与二叉树、图、查找和排序等数据结构及算法相关知识,第7章介绍执行过程、存储、文件和设备等程序运行相关资源管理,第8章介绍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数据库基础技术,第9-12章介绍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软件工程技术相关知识。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器人、机械工程、自动化等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职业培训教材。
媒体评论
本书以数据结构及算法、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等为主要内容,面向新工科专业,如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介绍计算机软件基础技术。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