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学者论巴赫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俄罗斯学者论巴赫金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6.84 6.2折 5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启超编选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136160

出版时间2013-0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定价59.8元

货号8371981

上书时间2024-11-21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声部性”

  安·瓦·卢纳察尔斯基著(1929)

  张冰译 

巴赫金著作中的小说诗学与小说理论问题

  格·弗里德连捷尔  等著(1971)

  周启超译 

古罗斯之笑

  德·利哈乔夫著(1973)

  米慧译夏忠宪校

巴赫金关于符号、表述与对话的思想对于当代符号学的意义

  维亚切·符·伊凡诺夫著(1973)

  周启超译

20世纪俄罗斯文化中的巴赫金

  米·米·加斯帕罗夫著(1979)

  夏忠宪周启超译

巴赫金论著中的文学体裁问题

  莉里娅·切尔涅茨著(1980)

  凌建侯译

巴赫金的遗产与符号学前沿问题

  尤里·洛特曼著(1984)

  周启超译

作为美学范畴的“作者形象”

  纳塔莉亚·鲍涅茨卡娅著(1985)

  王加兴译

巴赫金·笑·基督教文化

  谢·阿韦林采夫著(1988)

  陈爱香译夏忠宪校

审美事件:外位性与对话(节选)

  叶莲娜·沃尔科娃著(1990)

  萧净宇译周启超审校

20世纪20年代科学思维背景中的巴赫金对话思想

  鲍·叶戈罗夫著(1991)

  凌建侯译

论社会学诗学的起源——米·米·巴赫金与形式论学派的论战

  弗·图尔宾  著(1991)

  张冰译

巴赫金著作中的艺术与文学的社会学问题(节选)

  尤里·达维多夫著(1991)

  凌建侯译

文艺学中的新非形式主义方法——论文艺学家的外位性问题

  德·巴科著(1991)

  黄玫译

巴赫金的语言哲学与价值相对主义问题(节选)

  柳德米拉·戈戈吉什维里著(1992)

  萧净宇周启超译

巴赫金与语言问题

  B.费奥多罗夫,c格雷茨卡娅著(1994)

  凌建侯译

巴赫金的著作中的艺术作品之文本问题

  纳塔莉亚·鲍涅茨卡娅著(1995)

  周启超译

存在事件——论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

  谢·鲍恰罗夫著(1995)

  凌建侯译

米哈伊尔·巴赫金与扬·穆卡若夫斯基

  ——通往人的符号之路

  阿·格里亚卡洛夫著(1995)

  朱涛译周启超审校

审美话语之建筑般的构造

  瓦·秋帕著(1995)

  周启超译

历史诗学空间中的巴赫金与形式主义者

  伊·沙伊塔诺夫著(1996)

  凌建侯译

巴赫金文艺学术语系统的独特性与文学作品的建构

  谢·柯尔米诺夫著(1996)

  李懿译黄玫校

围绕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悲喜剧游戏

  B.C.瓦赫鲁舍夫  著(1996)

  夏忠宪译

M.M.巴赫金和B.B.维诺格拉多夫的作者理论

  ——以俄罗斯“乡村小说”为分析材料

  阿拉·博利沙科娃著(1999)

  王加兴译

作为创作的文学史与作为研究的文学史:以巴赫金为例

  米·加斯帕罗夫著(2004)

  周启超译 

巴赫金著作中的文艺学与哲学论域

  伊琳娜·波波娃著(2004)

  凌建侯译 

作为历史诗学问题的时空体

  弗·扎哈罗夫著(2007)

  高慧译夏忠宪校 

狂欢

  伊琳娜·波波娃著(2009)

  周启超译

内容摘要
    ①为了确认在尼采长诗中所发现的作者形象,托尔斯泰依旧需要作家生平一类的、能够证明纯粹从阅读中获得发现的记载材料。与作者相关的材料采用得越多,单篇作品的作者形象在读者看来就越发完整。反复阅读也很重要:对作品的每一次重新接触都会使读者觉得作品越发具有“作者的因素”。总之,严格说来,读者认识作品的过程是无穷无尽的。该读者大致能够体会到的那部分作品涵义是他多次阅读的结果。可以用涵义无穷序列的数学极限来说明这一点。确实如此,**次阅读——在了解作为整体的作品,及其涵义,作者意图之前——实际上是一种盲目的阅读,因为读者所接受的作品成分从根本上来说不可能充分完成自身的艺术功能:这些成分的涵义是与整部作品的涵义密切相关的,而读者在完成阅读过程之前却对后者不甚了了。读者经过通读就能了解到这种涵义,尔后,就可以重新回到作品的开头,对涵义加以重新理解。由于读者对作品涵义已有所领会,这时各种艺术成分就会以一副崭新的姿态展现在读者面前。不过,这第二次阅读——已不是盲目阅读——就会提供作品的另一种涵义,另一种思想(柏拉图式的思想)——它更加贴近作品本身的思想,作者的创作意图。在掌握了这一新的第二种涵义时,还可以第三次阅读作品,而且这次阅读还会给出第三种,也是更为准确的涵义,——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从原则上来说可以永无止境。这样的反复阅读不仅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作品涵义,而且有助于使读者意识中的作者形象更加清晰。**次阅读时,读者多半沉迷于幻想中;**次阅读主要是对逼真性的体验。第二次的接受尽管有了更多的认识,但对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变得更为人格化,与作者的个性发生了关联。随着接受的深入,对作品的事件、幻想方面的兴趣就会减弱,于是作者的个性就成了读者的主要关注对象。托尔斯泰便具有如此深刻的阅读经验。像这样以作者个性为目标并不是什么特别的阅读方法,而是很好人物的必然归宿,因为对作者的认识已成了作品的审美目的。

精彩内容
  《跨文化视界中的巴赫金》丛书多方位检阅巴赫金文论研究成果。本书为《跨文化视界中的巴赫金》丛书卷一:《俄罗斯学者论巴赫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