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清越,河南邓州人,200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历史系。历史类小说作家,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和写作,喜欢在文字中触摸历史的温度,在时空的穿梭中获得思维的碰撞。已出版长篇小说《汉高祖刘邦》《女皇武则天》等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目录
第一章 涉险谋策 亡隋逐鹿
第二章 千方百计 劝父起兵
第三章 借酒装醉 留宿皇妃
第四章 顺时依势 起兵太原
第五章 力排众议 雨夜哭谏
第六章 西风落叶 兵围长安
第七章 高瞻远瞩 广纳群贤
第八章 恭帝禅位 大唐诞生
第九章 扶风凯旋 力克群雄
第十章 李密归唐 秦琼卖马
第十一章 秦王西征 剪除薛举
第十二章 吊祭叛臣 赢得盛誉
第十三章 兵寇太原 秦王东征
第十四章 欲统华夏 兵逼洛阳
第十五章 施计破关 洛阳安民
第十六章 死灰复燃 震骇大唐
第十七章 忍辱出征 功败垂成
第十八章 窥伺皇位 同室操戈
第十九章 明枪易躲 暗箭难防
第二十章 衅起萧墙 玄武喋血
第二十一章 飞登九五 捐嫌礼贤
第二十二章 赏罚有度 革故图新
第二十三章 薄赋尚俭 劝课农桑
第二十四章 选贤任能 不拘一格
第二十五章 从谏如流 案牍劳形
第二十六章 兵发突厥 声威远播
第二十七章 与囚相约 囚服守信
第二十八章 知之非难 纳谏不易
第二十九章 志得意满 渐不克终
第三十章 公主进藏 西域止戈
第三十一章 太子失德 难承国柄
第三十二章 夺嫡之争 太宗忧心
第三十三章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第三十四章 太白星与《秘记)
第三十五章 御驾亲征 发兵高句丽
第三十六章 资助玄奘 弘扬佛法
第三十七章 文治武功 困惑夕阳
第三十八章 魄魂缈缈 挂牵悠悠
内容摘要
第一章涉险谋策亡隋逐鹿
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又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初春。
偌大的太原城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富庶和繁华。店铺酒楼和茶肆歌坊大都门庭冷落,生意清淡。那些摆摊的商贾贩夫半天做不成一桩买卖,只好无精打采地观望着过往的行人。
大街上的行人倒是不少,除了本地的太原居民,更多的是操着各种口音的四方逃荒者,或是因逃避兵役匿奔而来的各地难民,一个个衣衫褴楼,灰头土脸,面呈菜色。每天讨吃要喝,能够填饱肚皮已是他们最大的奢望.哪里还有闲钱去茶肆歌楼或在大街上买东西?
在一般老百姓的心里,这是一个多灾多难、前途未卜、了无生气的黑暗而又阴冷的春天,或者仍然是一个绝望的冬季!
但是,在年轻的李世民看来,一个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充满希望的春天正在向他迎面扑来。
这是一个充斥着杀戮、疾病、饥馑和死亡的年代,更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新生的年代;这是一个黑暗的群魔乱舞的世界,更是一个光明的让英雄们大显身手的世界;历史的大船似乎正载着人们驶向沉沦的末日.其实却是在向着花团锦簇的理想彼岸做最后的冲刺。
这种思绪鼓荡着李世民的心扉,使这个年轻人热血澎湃.整天都骚动不安。几个月来,他一直有一种模模糊糊的预感,这个干戈扰攘、盗贼蜂起的世道,正面临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为图大事,他不吝钱财,礼贤下士.广结豪俊。而此时的河东重镇太原城随着外地各类难民的大量涌人.群贤毕至,人才济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卧虎藏龙之地。像为了逃避被征调参加高旬丽战役而从长安逃匿于太原的长孙顺德、刘弘基等都是些桀骜不驯的人中囊杰,均为李世民刻意笼络.结为腹心。
一天人夜之后,黑暗吞噬了太原城。灰蒙蒙的天空中开始飘洒起牛毛般的霏霏细雨。
大街上店铺打烊,灯火关闭,行人绝少。乘此机会。李世民换了身普通
.......
主编推荐
立足史料,追求客观,还原帝王真实人生,评述帝王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瑰丽的帝王画卷,让历史如画面般生动起来。
精彩内容
李世民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以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为中国开创了130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后世帝王的典范。李世民(599—649),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史家认可的封建社会开明君主之一。李世民出生于贵胄之家,隋末随父李渊在太原起事,南征北战,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后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体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局面;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等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也成为后世明君的典范。
媒体评论
立足史料,追求客观,还原帝王真实人生,评述帝王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瑰丽的帝王画卷,让历史如画面般生动起来。
1、“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柏杨
2、“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剑桥中国隋唐史》
3、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津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中国通史》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