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的交织:全球历史和全球思维(16-21世纪):histoire globale, pensée globale, XVIe - XXIe siècles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界的交织:全球历史和全球思维(16-21世纪):histoire globale, pensée globale, XVIe - XXIe siècles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8.74 6.6折 8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亚历桑德罗·斯坦齐亚尼(Alessandro Stanziani)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文化传媒分社

ISBN9787522829296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9元

货号16611715

上书时间2024-11-2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亚历桑德罗·斯坦齐亚尼(Alessandro Stanziani),历史学和经济学博士,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全球史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高级研究员,著有《帝国的崛起:15世纪至19世纪世界交汇处的俄国、中国和印度》(Batisseurs d empires: Russie, Chine et Inde à la croisée des mondes, XVe-XIXe siècle, Raisons d Agir, 2012)等。他曾在美国、印度、巴西和日本许多享有盛誉的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目录

引言全球历史和全球思维

21世纪的全球史思潮

比较与联系的对立

法式全球史?

第一部分作为历史哲学的全球史

第一章历史的一种全球性意义:启蒙运动

一种还是多种文明?

历史的用途:启蒙运动、农奴制与奴隶制

第二章亚当・斯密在北京?应该说马克思在圣彼得堡

马克思在全球史中的运用

面对全球化世界的马克思

布尔什维克革命:一个国家的历史普遍性与社会主义

第三章西方的衰落?

历史的终结与文明的冲突

第二部分历史、全球性与社会科学

第四章经济学的历史与比较

比较的一种类型:德国历史学派与韦伯・

去殖民化时代的比较:欠发达与历史性落后

史学和经济学的分离

第五章从涂尔干到年鉴学派

第六章长时段.

空间层面

时间层面

迈向全球微观史?

第三部分文献学与全球档案

第七章文献学与历史:文艺复兴的一项创举?

与伊斯兰教的相遇

印度的文字...

第八章帝国的记忆

亚洲帝国.

另类的俄国: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折中

最强者的规则:西方殖民建构中的法律与历史............ 237

第九章重写历史与欧亚“现代性”

被偷走的记忆,被商榷的记忆:英属印度的故事,

革命与档案:一种记忆的建构

档案及其分类

19世纪历史的时间与语言

第十章历史的大转型

革命、民族主义与历史(1917~1945)

帝国的衰落(1945~1989):什么样的历史性记忆?......326

结语面对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回归的全球史

主要人名索引

概念和地名索引



内容摘要

只需要在法国的任意一所大学-比如索邦大学一一的走廊里或者历史系里徜徉片刻,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所有大学无论它是在罗马、莫斯科、华盛顿,还是在新德里或东京-都有一个共同点:历史等同于本国史;其他国家的历史被相应地划分在诸如中国研究、俄罗斯研究、印度研究或美国研究之类的院系里。这些院系里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以每个国家具有其“特性”的名义,理所当然地认可着这种分类;俄罗斯不是法国,印度既不是中国也不是塞内加尔。对此,我们不会持有异议。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呢?

在这个问题上,事情变得有些复杂。如果抛去那些陈词滥调,诸如法国的中央集权和启蒙运动,美国的边界和自由,中国的体量和封建制王朝的官员,抑或意大利的黑手党和比萨......国家的特性以及它们的历史特性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然而,我们也不能通过轻描淡写的一句“像个法国人”(乔治・布什轻蔑地调侃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的论调),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确实存在一种特性,那相比法国、德国或者中国及其历史,俄罗斯的特性及其历史特性又会是什么呢?

这种问题并不是意欲否定国家之间的所有差异,而仅仅是想更好地辨别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同时又避免先人为主地把这些差异看作“国家的文化”。法国之于法国人,中国之于中国人,俄罗斯之于俄罗斯人.....诸多类似的口号不知不觉地从政治论调溜进了科学政策里。保存国家的历史,为移民们更好地讲述国家的历史而非解释不同世界之间的关联,这难道不是当今法国及全世界众多政治领导人所极力鼓吹的东西吗?

当前,在法国的政治活动里和学校里掀起的一系列沸沸扬扬的关于民族国家历史重要性的论战见证着这一点:思考历史的方式一一尤其是从政治维度及区域、民族、殖民、全球、国际等层面一锻造出一种强大的工具,让我们来思索,我们究竟期望用何种方式来培养子孙后代。事实上,法国大部分大学及高等专业院校里的历史教育都是在围绕“高卢的”遗产、共和国及其价值观而展开,其他方面也囊括了诸如永恒的中国、保守的伊斯兰文化、神秘的印度以及专制的俄罗斯等。如此讲授的历史,强化了“墙与墙之间的对立”,更是将对世界的阐释强行描述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因此,学校教材里对非洲和亚洲历史的吝啬介绍,在21世纪初期招致了来自政界极右翼人士最猛烈的抨击,随后,马克斯·加洛利用其关于身份特性的一些作品对这种历史进行了抨击,就连尼古拉・萨科……



主编推荐
★ 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桎梏★ 结合哲学、社会学、文献学等学科★ 以多元视角探索全球思想史的发展及文明的交流互鉴

精彩内容

无论是所谓的全球史、全球交往史、世界史还是国别史,今天它都吸引着读者和媒体的兴趣。全球史与国别史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其是民族主义变体的成功),曾经引发人类最严重的灾难。今天,我们在美国、印度和俄罗斯目睹了这种局面再次迸发的苗头。全球史是对这些偏差的有力回应,揭示了深刻的相互联系,因为它揭示了长期以来社会与世界之间的深层联系、它们之间潜在的深厚内涵以及非欧洲世界的力量。但是,这种全球视野还不够:历史及其工具(语言学和档案/科学),以及经济和社会科学都需要分散其思维方式,并接受考虑与非西方世界及其价值观念的交流。本书追溯了16世纪至今的历史与哲学,历史与经济学,社会科学以及历史与语言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全球历史。它确定了问题的起源和悠久的历史,例如:我们如何考虑市场和资本主义?历史会朝一个方向移动吗?一个民族、一个文明或一种语言是否有任何特殊性?这项工作摒弃了文明冲突的思想,通过借鉴世界传统来回答这些问题。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真正的全球思想开辟了道路。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