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李文英——《花漾年华》背后的故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5.73
6.2折
¥
58
全新
仅1件
作者张同,贺青燕,张先明著
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ISBN9787520601085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9718373
上书时间2024-11-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发现李文英
李文英自述——《农田春秋》
致敬华农人
舞台上的李文英
黄梅调音乐剧《花漾年华》生产创作过程
永远的李文英
后记
内容摘要
发现李文英 2019年9月28日,青燕局长约我在一起聊聊李文英奶奶生前的一些事情。她说《花漾年华》将作为湖北省很好剧目赴京做汇报演出,她想把演出的剧目打磨得更精致、更真实、更可信,便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李文英的细节。我为这位年轻的局长务实的工作作风所感动。 说实话,我不想讲。每当说起李文英,我的眼睛就会发潮,既而生疼。从2011年3月采访她,跟随她下乡,到后来她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典型,我是亲历者、见证者,也是发现者。当她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后,我选择沉默。有的媒体在报道时求快求量,大段“引用”我写李文英的报告文学中的文字,也不署名,对此,我也选择沉默。社会是浮躁的,检验对错与是非的清官叫时间。我或许可以沾沾自喜一下,你的作品值得抄袭,人家才去抄袭。比起李文英奶奶生前受的委屈和痛苦,比起她为农民做出的贡献,我这算得了什么。此后6年多时间,每当我接到李文英奶奶的电话:“张同,你有时间吗?我想跟你说几件事情。”心里便有一种被信任的感动,她和我交流她读书的体会,并借给我她订阅的《炎黄春秋》,她向我描述下乡的感受和乡村的变化。她是一个很实在的人,她也没有陶醉在媒体对她的宣传和党给予她的荣誉上。她依旧充实地行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她的内心是孤独的,我成了她可以说说心里话的“小朋友”。在她很后一次住院时,我去医院看她,她望着我,什么也没说,就那样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目光里有慈祥有不舍,泪水盈满了她的眼眶。在我离开房间时,我再次回头看她,她双手捂着眼睛,忍不住哭出了声。从枝江中医院到我居住的怡园小区,步行要半个多小时,我一路低着头,生怕碰见熟人,怕人家看见我哭肿的眼睛。是的,6年多时间,我们做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我们像亲人一样彼此牵挂。 2017年冬天,我受邀到宜昌为“《三峡晚报》第9期通讯员高研班”学员讲课,当讲到写李文英事迹的这一章节时,我的情绪突然有些失控,久违的怀念像决堤的口子滔滔涌来。近百名学员用掌声覆盖自己的情绪,有几名女学员含泪为我送来纸巾。2019年5月,我在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举办的培训上,再次讲到写李文英的报告文学过程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我以为时隔几年了,再不会那样情绪激动了,没想到,还是以肿眼泡结束。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无法用一种东西来做解释,情感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花漾年华》的编剧和导演以及饰演李文英的演员到枝江酒业去找过我。他们想找我了解更多的关于李文英的事迹。那时候,李文英老人尚在,在中医院治疗。只是她老人家的身体状况不允许她讲述更多的事情,她要导演一行到枝江酒业找我。《花漾年华》初稿出来的时候,编剧和导演请我和潘传平兄长看了,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这台剧目在枝江大礼堂上演的时候,李文英奶奶已去世两个多月。 我和青燕一人一杯凉茶。她讲《花漾年华》在宜昌和武汉演出时的感动,泪水已溢出她的眼眶。坐在我面前的贺青燕,是一个和李文英一样有情怀的干部。我说,真实的李文英和舞台上呈现的李文英是有距离的。青燕说:“人生比戏更精彩,无论人生还是戏,真实才是灵魂!”于是,我向她讲述李文英生前的事迹。两双泪眼相互望着,彼此不停地去抽纸巾盒。我也永远不会忘记,2019年9月28日,我和贺青燕局长,在谢厨子快餐厅的一个小房间里,我们一起吃了一顿泪水午餐。尊重青燕局长的意见,把当年的《棉田里的守望者》呈现给读者。 这里给大家讲述的是我熟悉的一位知识女性的故事。 熟悉她,是因为她年轻时曾在枝江棉花良种场驻点从事农业技术指导,我所在的八亩滩村与良种场相邻。那时候,大家都叫她李阿姨,她长得端庄清秀,给人干净的印象,戴着草帽,裤管总是卷着,说一口地道的汉口话,大家都知道她毕业于华中农学院(今天的华中农业大学),来自省城大武汉,是培育棉花良种的专家。数年之后,我爱人罗宏调到枝江农业局工作,他无意之中讲到,局机关有一个老干部,快80岁了,每年义务为农民讲课,帮助农民搞病虫害防治,为农民增产增收,从不在农民家吃饭,有这样境界的党员干部现在不多了,很不简单的是她做义工一做就是20多年。我问罗宏,那个老干部叫什么名字,罗宏说:“李文英”。听到这个名字,我心里升腾起久违的感动,想去见见当年那个“李阿姨”的愿望变得如此强烈。当年,李文英的爱人在七星台工作,因公跌伤了腰,李文英心急如焚地前去看望爱人,可心再急,却隔着一条长江,又是傍晚时分,那时交通和信息都不如现在发达。李文英找到一条渔船,拿出她一个月的工资(45元)请船工送她过江,那姓阮的船工听李文英说明来意,二话不说开动渔船送李文英过了江,并执意不收李文英的钱。姓阮的船工是八亩滩五组的农民,他对李文英说:“您为我们当地农民做了那么多好事,您是个好人,我不能要您的钱!”这个故事在我的家乡一直讲传着。李文英虽然驻点在棉花良种场,但周边邻村的乡亲凡有棉花技术上的疑
精彩内容
李文英,一个真实的存在,一座精神的丰碑。李文英的事迹是怎么被发现的?她的故事为什么让人长久地感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典型?《永远的李文英:
<花漾年华>
背后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这些疑惑。
花漾年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