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重器
  • 大国重器
  • 大国重器
  • 大国重器
  • 大国重器
  • 大国重器
  • 大国重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国重器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1.95 4.8折 128 全新

库存2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知乎 编著,博集天卷 出品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2054396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11659252

上书时间2024-11-1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 我们能为实现国家科技自立做些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的底色可以说是科技塑造的,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这样的词不再只是比喻,往往代表了我们当下对时间和空间的真实感受。人类在 18 世纪中期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9 世纪中期因电力的运用而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缺席了这两次工业革命,在 20 世纪后半叶抓住了信息技术引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终于迎头赶上。仅仅 100 多年前,我们这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还在为谋求民族独立而奋斗,而如今,我国已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和666 个工业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并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科技进步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大家有目共睹。
 都说“十年生聚,十年教训”,10 年时间可以带来很大改变,尤其是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11 年前的 2011 年,知乎成立。那一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规划迈出第二步的重要阶段,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平台——“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神舟八号”顺利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同一年,袁隆平百亩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破 900 千克。
 2015 年,知乎年度十大问题中出现了“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中国强大了’?”这样的问题。也是在这一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我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屠呦呦,因她通过发现青蒿素,从而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那一年,中国还成功获得了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11 年后的今天,中国的 GDP 已经达到了作为世界第一的美国 GDP 的 70%。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进入第三阶段:作为“天宫号”空间站落成的重要步骤,我们刚刚发射“天舟四号”,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上的 3名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以 182 天的总任务时长刷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纪录。国产大飞机 C919 也传来喜讯,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飞机首次飞行试验成功。
 知乎成长的这十多年,与亿万用户一起见证了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些成就举世瞩目,也无一例外地频频登上知乎热榜,它们牵动着我们每个普通中国人的心弦。很多知乎答主都是各行各业的科技骨干,不少人亲身参与了这些成果的建设过程,更多的用户则为中国取得的每一次科技进步鼓掌加油——“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获得重大成果、“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都曾成为知乎年度十大热门问题。
 在 2021 年知乎举行的“向科学要答案”专题活动中,我通过视频回答了“什么是‘科技自立’?我们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这一问题,最后提出了这样一项倡议:“为科学点赞同,让真正的科学知识获得传播;为科学家点赞同,让辛勤工作的科技工作者获得认可;为科学精神点赞同,向科学要答案,让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解答。”在我国走向科技自立的道路上,知乎也在尽着绵薄之力。这是知乎的初心,也是知乎创立 11 年来一直努力并投入大量精力在推动的事业。你现在看到的这本知乎版《大国重器》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知乎图书此次策划的《大国重器》,选取了我国 2011—2021 年中 50 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在基础科学、前沿科技、经济民生、健康保障四个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前,我们用地大物博来形容自己,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是我们对“大国”的定位;而现在,我们在综合国力上重新回到世界前列,大至宏观世界的天体运行、星系演化、宇宙起源,小至微观世界的基因编辑、粒子结构、量子调控,我国都走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这才是我们需要担负起的“大国”责任。
 本书介绍了暗物质和引力波的观测等目前的研究热点,包括我国用于探测暗物质的四川锦屏地下实验室、“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以及用于研究引力波的“太极计划”。在深空探测方面,“天问一号”奔赴火星,“嫦娥五号”带回月壤,本书重点讲述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最新进展。科学研究离不开大科学装置,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当然也少不了它的身影。本书还介绍了作为国际竞争热点的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包括世界首颗量子通信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和目前性能最强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深入微观,探究生命的本质是另一个重要的科学前沿方向。对于基因编辑、基因测序、核磁共振仪器等反映科学最前沿的领域,本书也总结了我国科学家在这些方向上取得的最新科技成果。 
 除了上述科学研究及重大科学装置,本书还囊括了深刻改变人类工作与生活方式的科技应用,其中很多涉及“卡脖子”的技术突破关口。比如,大家都十分关心的超分辨光刻设备,它代表了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水平;第四代核能的突破性进展,介绍了如何安全高效地利用核能源;先进制造领域的智能铸锻铣复合制造机床,引领国际复杂工艺的绿色制造;深海探测、地球探测的新手段,帮助能源开发利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以及在此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我们如何通过科学助力抗疫,等等。可以说,本书可以满足读者对于我国前沿科技全方位的了解。
 本书得以完成依靠的是众多一线科研工作者严谨的写作和无私的分享,他们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每项重器的研制目的和过程。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对于参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自豪感,以及对未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这场艰苦而光荣的事业的殷切期盼。我们有幸邀请到“张衡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申旭辉、JF-22 超高速风洞项目负责人姜宗林、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智能铸锻铣绿色复合制造机床首席科学家张海鸥等,撰文科普他们带领团队一手研制的重器,还有多位参与锦屏地下实验室 PandaX 暗物质实验、“悟空”号数据分析、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实验数据物理分析的科学家讲述这些与他们朝夕相伴的重器背后的原理。你还会读到现任FAST 总工程师姜鹏研究员写的科学家故事——《我与“老南”》,了解他与“FAST之父”南仁东老师之间不为人知的师徒情。
 此外,本书通过绘制大量插图,帮助读者在理解制造重器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好地欣赏重器之美;通过特别设计的“大事记”栏目,记录下科学家研制重器过程中取得的重要里程碑。
 本书的出版是知乎对“我们能为实现科技自立做些什么?”这一问题做出的回答,如果能够吸引手捧本书的读者对大国重器有一个初步认识,启发年轻读者爱上科学,并以投身科学研究为理想,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在今后,知乎还会以图书出版的形式面向普通读者推出更多的科普作品,下一本我们可能想要试着回答,为什么本书选取的50 项重大项目可以称为“重器”,它们在世界科技竞争格局中的地位究竟是什么?期待更多的读者来知乎提出问题,也希望每个人可以在国家科技自主创新的进程中用实际行动向时代交出自己的答卷。
周源
知乎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商品简介

2011—2021年,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重点科技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本书分为基础科学、前沿科技、经济助力与健康保障四篇,邀请30余位各领域一线科技工作者撰文,以问答形式,从科学家的视角为读者科普50项国之重器背后的基础科学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其建造意义及应用前景,拉近读者与科技前沿的距离。本书以大量手绘图解为辅助,从整体和细节上全面展现重器之美,便于读者理解和欣赏。
本书还收入同步辐射光源、“中国天眼”、中国空间站、高速风洞等重大项目的发展经历及团队侧写,由亲历者讲述重器研发背后的故事,深度挖掘我国几代科学家胸怀祖国、攻关创新、勇攀世界科学高峰的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



作者简介
知乎,中文互联网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凭借认真、专业、友善的社区氛围,独特的产品机制以及结构化和易获得的优质内容,汇聚了中文互联网各领域里极具创造力的人群,其中的主力群体是科普领域的专业用户。 无论是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硬核科普领域,还是在心理学、食品科学、博物学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这些用户生产和分享的高质量知识、经验和见解,都让更多的人在获得答案的同时,不断发现更大的世界。在这里,我们得以保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共同感受科技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目录
序我们能为实现国家科技自主做些什么?/I

 基础科学篇

 01.测量“中国温度”:极低温区基准级测温装置/002

 02.新一代“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008

 03.不错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016

 04.探测微观世界的眼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024

 科学家故事:我国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设历程/030

 05.突破“水窗”: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032

 06.照亮微观世界的闪光灯:大连极紫外相干光源/040

 07.“火眼金睛”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046

 08.开启“超高能伽马天文学”时代: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054

 09.世界上最深的实验室:锦屏地下实验室/060

 10.遨游太空,探索特别宇宙:“慧眼”卫星/066

 11.迈出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第一步:“太极一号”卫星/072

 12.观测宇宙的不错利器:“中国天眼”/078

 科学家故事:我与“老南”/086

 13.预报地球系统的未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090

 14.空间环境的全面监测:子午工程/100

 前沿科技篇

 15.中国量子计算机的再次突破:“九章二号”和“祖冲之二号”/108

 16.祖国的高光时刻:“墨子号”量子卫星/114

 17.突破衍射极限:超分辨光刻装备/122

 18.中国芯片设计能力的提升:“天机芯”类脑芯片/128

 19.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升级之路:“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136

 20.五星红旗点亮星空:中国空间站/142

 科学家故事:空间站总设计师是怎样炼成的/149

 21.收官“探月三步走”:“嫦娥五号”探测器/152

 22.火星抢先发售留下中国印记:“天问一号”与“祝融号”/160

 23.勇往直“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68

 24.深潜地球“第四极”:“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174

 25.靠前首创优选制造装备:智能铸锻铣短流程绿色复合制造机床/182

 26.推动天空开发和宇宙探索:JF-22超高速风洞/188

 科学家故事:中国风洞的传承与发展/196

 27.减排大赛里的码表:优选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198

 28.中国首颗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张衡一号/206

 29.优选的对地观测遥感卫星:高分五号/214

 经济助力篇

 30.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222

 31.中国大飞机:C919/230

 32.国产大型特种用途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238

 33.优选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246

 34.助力我国可燃冰试采:“蓝鲸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252

 35.创造世界纪录的海底钻机系统:海牛Ⅱ号/258

 36.创造18个世界: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264

 37.地下蛟龙中国造,盾构机强国终炼成:运河号/272

 38.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278

 39.攀登冻土公路工程的“珠穆朗玛峰”:共玉高速公路/284

 40.“魔鬼码头”开港,世界大港震惊优选:上海洋山深水港/290

 41.中国核电成为“大国名片”的标志:华龙一号/296

 42.优选优选的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机组:国和一号/302

 43.下一代核电之星:高温气冷堆/308

 科学家故事:第四代核电技术开发的灵魂人物/314

 44.神奇的纳米限域催化:煤经合成气直接制高值化学品/326

 健康保障篇

 45.科学抗疫: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和药/318

 46.血液里的“黄金救命药”:重组人血清白蛋白/332

 47.实现水稻种植60天收获:无人植物工厂水稻育种加速器/338

 48.筑造世界医疗强国的基础:基因测序仪/344

 49.基因编辑的精准“剪刀”:新型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12b/350

 50.神奇的影像诊断设备:一体化全身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设备/358

 作者简介及对应文章列表366

内容摘要
     测量“中国温度”:极低温区基准级测温装置 2019年5月20日,靠前计量大会表决决定,将7个靠前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均由自然常数定义。同年,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法国国家计量院低温计量科学与技术靠前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2020年,基准级测温装置成功研制,实现了新靠前单位制(SI)框架下,在靠前上率先实现了5~24.5K温区的热力学测量基准,测量准确度比靠前很优结果提高了20%,测速提高了10倍以上,使我国在关键节点上占据了主动权。 什么是温度?如何度量温度? 我们都听过一句玩笑话:“有一种冷,叫作你妈觉得你冷。”—一对于温度的度量,各人有各人的标准,连科学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温度的定义说起。 温度是一个热力学概念,它与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有关。温度描述的是组成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的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分子蹦跶得越欢,温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具体来说,温度怎么计量呢?我们用水银温度计来做简单的说明。 我们生活中用得最广泛的温标叫作摄氏温标(符号℃),它定义一个大气压下,水的冰点温度为0℃,水的沸点温度为100℃。我们把水银温度计的0℃和100℃对应的液面高度确定下来,再将两者之间划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对应1℃,就认为可以度量0到100℃之间的温度了。 在科学领域,往往采用SI认可的开式温标(由英国的开尔文勋爵提出,又叫作保证温标,符号为K),它定义温度的起点0K为保证零度,而把水的三相(气相、液相、固相)点温度定义为273.16K,其他温度根据这两点相应标定。通过这两种常用温标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温度的度量依赖于一种物质——水。这就会引入一个问题——水的组成元素氢和氧都各自存在同位素,所以不同时间、空间的水可能由于同位素的区别,引起测量温度的偏差。这也就是前面我们说的,科学上对温度都没有保证统一的标准。 那怎么办呢?只能重新定义温度。 基本物理单位重新定义意味着什么? 上面说的度量问题,其实不仅仅存在于温度的单位上。对于靠前单位制中其他6个基本单位,问题也是一样的。比如,靠前单位制定义的“千克”(符号为kg),原本是科学家们用铂铱合金制作了一个叫作“千克原器”的标准物体,它的质量无限接近于1kg,用来度量世界上其他物体的质量。后来,尽管千克原器被严密看管,但是它的质量还是发生了极其微小的变化。 假如开脑洞:如果千克原器被不小心摔掉了一块儿,按照定义,它的质量仍然是1Kg,但是宇宙中其他物质的质量都要发生变化。之所以存在这种尴尬的可能,是因为测量就是拿一些东西当“尺子”去度量别的物体。如果“尺子”本身可以变化,测量的结果就不够精准。 从“千克”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理解,只要单位的定义基于具体的物体,就会因为这个物体本身情况的变化导致单位的定义不稳定。这种细微的不稳定对于我们买水果、买蔬菜、量体温没什么影响,甚至对于一般的工业生产也没什么影响。但是在十分精密的地方,比如电学测量、优选卫星定位系统(GPS)中对于“秒”的准确定义,或者一些和量子有关的研究等,单位标准的不确定性会带来很多障碍。 P2-4

主编推荐
 1.50 项覆盖前沿科技和国计民生的“国之重器”,满足读者对于我国新前沿科技的了解 本结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参考以来科技成,选取了我10年来50项具有代表的科技成果,较地反映了国家在基础科学、前沿科技、经济民生、健康保障四个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大宏观世界的天体运行、星系演化、宇宙起源,小微观世界的基因编辑、粒子结构、量子调控,我国都走在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 2.30余位一线科学家、工程师、科研人员括数项大科学装置的工程师,从他们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解读重器的原理与应用、建设时间线和前沿科技研究进展 众多一线科研工作者严谨写作,使用问答的形式介绍每个重器的研制目的和过程。其括“张衡一号”卫星申旭辉、JF-22超高速风洞项目负责人姜宗林、港珠澳大设计师孟凡超、智能铸锻铣绿色造机床张海鸥等,还有多位参地下实验室PandaX暗物质实验、“悟空号”数据分析、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实验数据物理分析的科学家等。 3.分享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点燃青少年追梦的火焰 本书专门设置了“科学家故事”专栏,讲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在我国同步辐射光源的建设历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现任FAS工程师姜鹏研究员与“FAST之父”南仁东之间不为人知的师徒情;空间师杨宏风雨30年铸“天宫”梦的故事;中国风洞从钱学森、郭永怀先生为首的四代学者的传承与坚守,牢牢占据世界前沿的故事;以及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高奖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开发灵魂人物王大中院士的侧写。 4.150幅手绘知识图解 本书通过绘制大量插图,帮助读者在理解制造重器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好地欣赏重器之美。本书的图片绘制也得到各位作者的反复确认和修改,保障了科学细节。 5.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院士周忠和院。知乎创始人、执行官周。 

精彩内容
 2011—2021年,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科技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本书分为基础科学、前沿科技、经济助力与健康保障四篇,邀请30余位各领域一线科技工作者撰文,以问答形式,从科学家的视角为读者科普50项国之重器背后的基础科学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其建造意义及应用前景,读者与科技前沿的距离。本书以大量手绘图解为辅助,从整体和细节上展现重器之美,便于读者理解和欣赏。 本书还收入同步辐射光源、“中国天眼”、中国空间站、高速风洞等重大项目的发展经历及团队侧写,由亲历者讲述重器研发背后的故事,深度挖掘我国几代科学家胸怀祖国、攻关创新、勇攀世界科学高峰的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