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分不清“学英语”“用英语”,十几年的英语白学了你为什么老是学不好英语?一位同学发给我的手机截图不经意暴露了问题的症结——都是被“假英语”害了。她本来想在手机上下载BBC(英国广播公司)的app,却手抖多打了两个中文字,结果搜索了“BBC英语”。随后,一堆“学英语”的app就蹦出来了,如“BBC双语新闻”“BBC职场英语”,全是学习材料!我经常推荐大家看Yahoo(雅虎)新闻,有网友就留言说用“英语头条”“豌豆荚一览”等app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英语新闻也不错。我下载安装了一下,发现都是靠前的内容聚合app,精选了Yahoo、BBC、The Daily Telegraph(《每日电讯报》)甚至是IMDb(互联网电影数据库)等外国媒体的新闻资讯。对此,我还是建议直接上Yahoo、BBC等媒体读“用英语”级别的材?料。很多人无法理解,明明是从Yahoo一字不差复制粘贴过来的新闻,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是“学英语”与“用英语”之争。“学英语”的对象是各种学习材料,只为了学语言本身,包括教材,英文简写版、中英对照版图书,靠前的英语学习类报纸和杂志,靠前的英语教材配套录音、听力材料,靠前的英语学习类app等。“用英语”的对象是“英文原著”,通常是英语国家或地区人士使用的材料,并非为非英语国家英语学习者而设计,包括原版(影印版、引进版等)英文小说、非小说图书、产品说明书还有非英语著作的英译版,《三国演义》等的英译版也勉强算,国外出版的英文报刊,国外英文网站,英文歌、电影、电台、电视台、网络视频,国外的英文公开课(如“可汗学院”)、讲座(如TED),英文版app(如Apple Maps、Uber等上显示给英语母语人士看的英语)等。有时,“学英语”和“用英语”难以保证划分,但有一个实用的判断方法,就是看看美国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等英语母语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会不会使用到。有人说,初学者应由浅入深,逐步从“学英语”过渡到“用英语”。事实上,无数人“过渡”了十几年也没有用上英语,英语水平惨不忍睹。另一方面,“用英语”也有很简单的入门级材料。例如,美国的儿童读物,它可比很多“学英语”的教材简单多了。现在很多英语老师也会用“使用级”的材料进行教学,很多人就迷糊了。例如看美剧Friends(《六人行》)学英语,读英国Economist(《经济学人》)杂志学英语——这些材料是美国人、英国人的生活,有着娱乐、认知、休闲等实际用途,但外国人是没打算用它们来学英语的!如果你把它们当成学习材料进行精读、精听,就跟学教材没什么两样了,因为你只是学习了很好有限的内容,其间还离不开英语老师的“搀扶”(讲解、纠正、练习、测验等教学行为),并不能独自使用英语——下课后,如果你还没形成看美剧、读英文杂志的日常习惯,到头来也是没用的。“用英语”,就是像英语母语人士那样,直接在生活中使用这种语言,让自己过上英语化的生活,然后英语就变得简单了。我见到太多人在空谈各种英语学习方法,却几乎从不说英语、写英语,学来学去,英语还是原地踏步。将日常生活的听、说、读、写习惯逐一切换成英语,便是很好的。我每日习惯看英文图书和新闻,做菜就看英文菜谱,跟家里人习惯说英语,跟网友聊天只打英语,开车的时候还用iPhone的Maps app做全英文导航取代了“百度地图”……我把这一切行为总结成一套英语使用方法,命名为“透析法”。在生活中全面“用英语”,比专门花时间“学英语”有意思多了,让你活着的每、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加强你的英语,时间长了你就会越来越接近英语母语人士。反过来看,你的汉语能达到母语级的水平,也就是每日习惯使用汉语的结果。有的同学说对英语不太感兴趣,怎么办?我回答说,我对这门语言的兴趣不会比你更大,我只是使用这门语言去生活,去过好每而已。 坚持使用英语,你的英语就会变得强大把你的英语用起来,就是打造一个“秘密武器”,包括在听、说、读、写的生活各方面只用英语,包括每天只收听、收看英语的广播、电视,跟家人、同学只说英语,书和新闻非英语不读、不看,网络聊天、社交媒体只写英语,很近我还改用英语看天气和导航……这么说有点凌乱,很多同学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还有很多疑问,其实反过来看就简单了:坚持使用英语,你的英语很快就会走向强大。假设你和一个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共同沦落荒岛,彼此的共同语言只有英语,那么无论你的英语有多么差,对方的英语是否是母语,你们都能够在求生历险中实现沟通,语言障碍根本不算什么。这是因为人际沟通是人脑进化而成的强大本能,即使常用的语言通道受阻,人脑也会展示出极其强大的可塑性,神经纤维会形成无数新的连接,强力开通新的语言通道。在网上经常有人讨论怎样学英语、怎样练听力、某个学习方法好不好,探讨得十分热烈。但是,我极少见到有人在网聊中写英语,我用英语发言并鼓励他们用英语,他们的语言习惯也很难改过来,这样谈“英语学习”有什么用呢?还有人说“要学好英语,先要学好中文”,貌似很有哲理的样子,其实不然——中国人的中文已经足够好了,普通人的语言水平曲线早就到了平缓段,再用功,提升也是有限的,你就是再花4年读个大学中文专业或者播音专业,恐怕中文写作也很难提升到金庸、莫言的高度,中文口才也很难达到黄子华、郭德纲的造诣。相比之下,你的英语提升空间很好大,接近可以提升到接近于外国普通人的水平。这就取决于你是否使用英语、每天能用到多少。当然,在中文世界,你要主动关闭多年来的语言通道,比沦落荒岛更难,需要克服内外两重阻力。1.?自己的惯性。用中文的确很舒适省心,现在要放弃这种舒适了。比如,今天手机推了一条猛料,你也许会习惯性地点开腾讯或者网易上吸引眼球的标题,但现在你只能上Yahoo.com或者BBC的app看有没有对应的英文报道;在QQ群内大家用中文畅聊甚欢,你也想凑热闹发表一番高见,但一想到不能用中文了,就不得不把要说的话先用英文翻译出来,其中还可能有不懂的表达,需要查电子词典;看英文电影、电视剧的时候,看中文字幕能满足对剧情的好奇,但现在你只能用耳朵去捕捉每个音节,似懂非懂……其实语言的惯性是可以扭转的,培养使用英语的习惯之后,你就能一直用这种语言来生活了。2.?人际的压力。和家人说英语,对方有时会不耐烦,我就经常遭遇“别说鸟语”的抗议,这时不能轻易屈服,而要不卑不亢、不紧不慢,耐心地用英语解释。记得好几次老婆在开车,我负责导航,她着急地问下一个路口怎么走,我在压力下也有点儿不流利了:“Turn left... No,?no,?turn right...”(“左转……不,不,右转……”)大不了就多走点儿冤枉路,可好不容易建立的习惯不能丢。在网上回答网友提问的时候,我也肯定是用英语的,无论打字还是语音。在出外的时候,为图省事就以语音为主,有的网友几乎要哭了,说能不能讲点中文——这也许是你接收有问题,也许是我表达得不好,但都不是不用英语的理由。我们接近可以继续耐心地用英语沟通,你尝试多听两遍,查查生词,我尝试说清楚一点,或者换成简单一点的词汇,总而言之,沟通是没问题的。具体关于口语如何开口说,克服“演出焦虑”,会在专门的章节详细介绍。当然,我并非剥夺大家使用中文的权利。你不用中文的前提,是要在很短时间之内地提升英语或者任何一门外语,我还没发现有什么学习方法比直接使用更有效。我很欣赏的一句英语谚语是: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其实,换一种语言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透过英文媒体会看到跟中文媒体大相径庭的世界,耳目顿时为之一新;在家里和老婆说私房话,在家族微信群里和兄弟姐妹们说叛逆话,可以公然把长辈们蒙在鼓里;又如在一些网上讨论中医、时政等话题时,用英语相比中文更不容易着急上火。一位网友说,还有几个月就要考研究生,可否针对考研英语制定一个学习方法,在短期之内获得提升?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答:Slap you face if you find yourself using a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I can assure you that you can do well in your English exam.(一发现自己说英语以外的语言就自打耳光。我可以保证你会考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