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3.41 6.2折 ¥ 38 全新
仅1件
作者陈隆升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18711536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11066568
上书时间2024-11-18
陈隆升博士,台州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台州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数本。
引 论被开拓的学科课程的经验世界
自1904年独立设科以来,作为学科课程的语文课,一直是在“破”与“立”之间挣扎。这种挣扎集中体现为如何看待学生经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传统的做法是课内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学习,而把大量的语文学习经验活动寄希望于课外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课内与课外常常脱节,造成课内活动不充分、课外活动漫无边际的现象。2000年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语文综合}生学习”的设想,旨在拓宽语文学科课程的经验活动路径,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把课内与课外连成一体,以改进日趋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程框架下,学生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日渐增多,语文学习的经验世界得以逐步拓展,这也必将大力推动语文课堂教学形态的转型。
一、语文“课”的两种课程取向
语文“课”在深层是受到课程体制和课程编制形成的课程价值取向制约的,并不以语文教师的个人意志为转移。陈桂生把“课”区分为两种不同的课程取向:学科课程取向和经验课程‘或活动课程)取向。0我国现在占主体的语文“课”是学科课程取向的,经验活动课程只是作为学科课程的一种补充。
(一)两种课程取向的语文“课”有不同的逻辑起点
“学科课程”取向的语文“课”是以教科书为本位展开的,其基本教学设计流程是:
(I)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通过钻研教学大纲.了解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为了掌握教材,教师还要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不断积累资料。
(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他们对一定学科的有关知识、技能掌握的范围和质量;了解他们的学习*趣和学习态度;了解他们的思维特点、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测他们在学习新教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组织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组织教材,一般要求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谨严、重点突出、观点明确、论据充足、难易适度、详略得当;选择教学方法,主要根据具体教学任务、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等来考虑决定。0
这样的设计流程体现的是“课”背后的学科课程取向.即“课”以教科书为本:上课即教师“教”的活动,“教”的活动旨在使学生掌握教科书中的知识。
“经验活动课程”取向的语文“课”则体现以下观念:“课”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材”(不一定是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材料,上课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备课属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的准备(其中包括在上课时展示什么、如何展示、为什么展示的考虑)。
两种不同课程取向的语文“课”,虽然都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结果为目的,但两者的设计所遵循的逻辑线路是不一样的。“学科课程”的逻辑起点是“教材”。它所遵循的是从“钻研教材”到“了解学生”,再到“组织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也即它以教材的内容和逻辑结构为起点,帮助学生获得教材所蕴含的“课程内容”。而“经验活动课程”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关注的是“学习目标…‘学习者…‘学科内容…‘学习需要”等内容,它以帮助学生获得“经验发展”为目标。
由此看来,两种不同取向的语文“课”各自有一套内在的逻辑体系,逻辑起点和逻辑运行轨迹大相径庭。在对待“学”的态度上,具有不同的逻辑基础。“学科课程”取向追求的是学科内容和教材内容如何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经验,而“经验活动课程”取向追求的则是学生的经验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