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93 2.0折 ¥ 35 全新
库存48件
作者吴虹贤,邵丽坤编著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6075216
出版时间2011-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11210061
上书时间2024-11-18
少年岁月
投笔从戎
遭遇失败
喜峰口之战
与周旋
背负的骂名
重返军中
临沂大捷
驰骋中原
逸闻轶事
壮烈殉国
光照日月
少年岁月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11日出生在山东临清唐元村的一个官宦家庭。
临清,位于山东省的西北部,地处冀、鲁、豫三省接壤地带,京杭运河与京九铁路古今两大文明在此交汇。是山东,河北、山西东出的重要门户。古时既有“京师门户,南北要冲”的美誉。
自古山东人就有忠义之名,临清亦不例外。史称,这一带的人民“性强悍,负义气,遇事敢为”。明朝年间就有多次为反抗而发动的,虽然最后都被朝廷派大军,但是这些事件也反映了临清人民强悍的民风悲壮的性格,张自忠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一些影响。
19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浪高过一浪,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以戊戌六君子的杀身成仁而告失败,1900年,山东人民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但也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之下失败了。张自忠就是在这样一个黑暗时代下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其父张树桂为儿子取名自忠,取字草臣,这个词出自《诗经·大雅》这部经典中有“王之草臣,无念尔祖”的句子,“荩臣”在此解释为“忠诚之臣”。
名、字的意蕴都是“忠”,这个名字不但是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也是受到了孔孟之道的影响。只是作为父亲的张树桂没有想到,他的儿子将“忠”、“荩”二字的内涵发挥到了。1916年张自忠参军加入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思步,反对带有封建色彩的名字,“臣”字自然为他所忌,遂以“忱”字取代,这样“荩臣”就改成了“荩忱”。
张自忠6岁人私塾就读,3年后,父亲张树桂前往江苏赣榆就任巡检,把张自忠也带了去。1905年,张树桂因政绩不错,署理赣榆知县,官晋五品。张白忠此时已经14岁了,是一个英姿勃发且充满正义感的少年。张树桂见儿子长大了,又生性刚烈,就把他送回了临清老家。张自忠回临清不久,就从赣榆传来噩耗:父亲因病卒于任上。
张自忠的父亲病故后,母亲冯氏就成了一家之主。冯氏虽没有读过书,但为人通达,处事干练,治家教子都颇有章法,很受子女尊敬。每逢冬春之交,青黄不接,冯夫人心地善良,总是接济贫穷的乡亲,深得乡民爱戴。由于父亲早逝,实际上张自忠的成长受到母亲的影响更大一些。母亲的乐善好施影响了他,从小张自忠就待人慷慨,同情穷人,视钱财为身外之物。那时在乡下,馒头是上等食物,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吃得上。看到穷乡亲吃糠窝头,他不忍心,便跑回家拿馒头跟人家换。为顾全对方的自尊,他还一再说自己爱吃窝头,从不摆出一副施舍的样子。有时与伙伴们赌钱玩,他常赢,但赢来的钱他却不要。遇到街上卖桃的,他常常把整筐下来,让大伙吃光分净,然后从家里拿几吊铜钱付上。在济南读法政专科时,他用许多钱来帮助贫困同学,连衣服都借给人家穿。后来在军队里当了排、连长,人家都是往家里寄钱,他反倒跟家里要,钱都用来帮助部属解决困难了。
……
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张自忠,生于忧患的时代,抱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志向,经历过失败与低谷,最终成就了慷慨人生。吴虹贤、邵丽坤著的《中华魂·百部爱国故事丛书·名将殉国气壮山河:抗日将军张自忠》主要以人物活动为主,勾画出一个真正的“民族魂”鲜活的人生,会带给读者振奋的力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