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建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年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二十多部,主要有《马克思传》《马克思主义信仰论》《追问信仰》《守望信仰》《文明与意识形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视角》等,发表论文370多篇。
目录
上篇 引言 章新信仰的诞生 一、人类信仰的新课题 二、人类信仰的变革 三、作为“信仰”的马克思主义 章信仰的证明 一、空想的理想和信仰 二、理想和信仰的前科学论证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先知的 四、信仰的科学证明 五、信仰的理论证明和实践证明 六、马克思主义: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信仰的区别 一、信仰及其分类 二、信仰对象上的区别 三、信仰心态与信仰方式上的区别 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吗?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及其组织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几种类型 三、?D?D实践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无产阶级组织 四、信仰与对的信任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能 二、信念?D?D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的作用 三、建设信念?D?D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建设中的作用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个人崇拜问题 一、个人崇拜是一种社会历史信仰现象 二、运动中的个人崇拜 三、个人崇拜对于信仰的影响 四、反对个人崇拜的历史经验 五、无产阶的作用、威信与信仰 第七章走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信仰的命运所系 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三、加强理想信仰建设,提升意识形态效能 下篇 引言 第八章人的信仰 一、人有自己的信仰吗? 二、人信仰的名称 三、人信仰的基本信条 四、人信仰的精髓 第九章信仰的历史渊源 一、原始社会在人类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的种子 二、实现是人类回归故乡 第十章理想的历史形态 一、作为历史回忆被安放在人类初期的“黄金时代” 二、作为幻化的目标因素潜存于天国的向往中 三、作为社会想象被安放在文明社会的边缘 四、作为民族的现实要求被拉回到文明社会的中心 五、作为新的社会形态被安放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后 六、作为理想境界被安放在社会发展的未来 第十一章理想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特征的科学立场与方法 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人的自由而发展的社会 四、按需分配的合理与可能 第十二章理想实现的必然和 一、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实现的历史必然 三、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追求 四、实现的 第十三章新视角下的社会 一、问题的提出:五种社会形态的时间比例 二、两种不同层级的社会形态 三、原始社会和社会都不是单一的社会形态 四、社会内部可含多个社会形态 五、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的个社会形态 六、社会主义社会向未来社会的过渡问题 第十四章理想追求的新阐释 一、从一个思维误区说起 二、追求是理想与信念的统一 三、理想是社会政治理想与个人道德理想的统一 四、理想追求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 五、理想是与非的统一 第十五章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构成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问题 三、视域问题 四、狭义“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构成 五、广义“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构成 第十六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崇高境界 一、世界视野下的社会关切 二、于人类解放的救世情怀 三、物质利益的道德操守 四、以“两个提升”为标准的人生境界 五、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五大优势及强大的生命力 第十七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要求 一、信仰坚定的检验标准 二、经常研读信仰经典 三、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四、密切关注社会政治 五、不断提高道德境界 后
内容摘要
第一章 新信仰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信仰,一种科学的信仰。它不但给予无产阶级和先进人类伟大的认识工具,而且赋予他们伟大的历史使命,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信仰,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一、人类信仰史上的新课题
信仰是人们对其认定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由衷不移的信赖和矢志不渝的追求。信仰不仅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古至今,人们曾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中拥有过种种信仰。这些信仰的此消彼长,相互继起、冲突和融合,构成了人类信仰变动的宏观图景,构成了人类信仰的发展历程。
人们需要信仰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安定和坚强,因此,信仰应该是稳定的。但信仰本身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生活和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信仰只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它始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表现,它以自身的变化和发展来反映和追踪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信仰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就是人类的信仰史,它有自己的先后次序和发展线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自然,夸大这一独立性是错误的,像费尔巴哈那样用信仰的变迁来划分人类历史时期,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但只要我们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用历史来说明信仰,而不是用信伸来说明历史,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合理地提出和使用“信仰史”这一概念。通过这一概念我们就能够纵观人类信仰的交替变化,考察人类信仰发展的规律性,并最终在人类信仰史的背景上勾画出共产主义信仰的地位和作用,说明这一科学信仰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
信仰发展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人类根据自身实践需要而不断提出和解决信仰课题的过程。信仰的每一重大进步,都意味着一定信仰难题的提出和解决。而所谓信仰的课题,不仅是信仰的内容和性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信仰的形式和方式问题,即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社会现象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和发展的。
最初,当人类处于自身历史的发轫时期时,信仰以萌芽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它只是人类活动的一个不可分离的因素,并不具有独立的精神活动的意义,因此,也可以说,信仰在那时还没有自身存在的形式。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们思维水平和想象能力的提高,信仰逐渐从物质生产活动中分化出来,获得了自己独立的存在形式。这种最早的信仰形式或形态究竟是一种前宗教的形式还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形式,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宗教的形式使人类信仰获得了独立而日益完备的发展。在可以追溯的数千年人类信仰史上,宗教是信仰存在的主要形式和形态。人们无一例外地是通过宗教信仰来接触和了解信仰现象的。
宗教信仰凭借神灵观念和神话幻想来倡导和维持一种生活价值,是对物质世界和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颠倒的反映。它把处理人与神的关系看作信仰活动的核心。这一人类信仰的宗教形式在一定历史时期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也确实促进了信仰活动的发展,突出了信仰的精神活动的特……
精彩内容
信仰不仅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古今,人们曾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中拥有过种种信仰。这些信仰的此消彼长,相互继起、冲突和融合,构成了人类信仰变动的宏观图景,构成了人类信仰的发展历程。 人们需要信仰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安定和坚强,因此,信仰应该是稳定的。但信仰本身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生活和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信仰只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它始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表现,它以自身的变化和发展来反映和追踪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展变化。信仰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人类的信仰史。它有自己的先后次序和发展线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自然,夸大这一独立是错误的,像费尔巴哈那样用信仰的变迁来划分人类历史时期,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但只要我们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用历史来说明信仰,而不是用信仰来说明历史,那么我们可以合理地提出和使用“信仰史”这一概念。通过这一概念我们能够纵观人类信仰的交替变化,考察人类信仰发展的规律,并终在人类信仰史的背景上勾画出信仰的地位和作用,说明这一科学信仰的产生是人类信仰的变革。 信仰发展的历史,从意义上说,是人类根据自身实践需要而不断提出和解决信仰课题的过程。信仰的每一重步,都意味着信仰难题的提出和解决。而所谓信仰的课题,不仅是信仰的内容和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信仰的形式和方式问题,即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是以什么方行的,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社会现象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和发展的。 初,当人类处于自身历史的发轫时期时,信仰以萌芽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它只是人类活动的一个不可分离的因素,并不具有独立的精神活动的意义,因此,也可以说,信仰在那时还没有自身存在的形式。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们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提高,信仰逐渐从物质生产活动中分化出来,获得了自己独立的存在形式。这种早的信仰形式或形态究竟是一种前的形式还是一种原始的形式,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正是的形式使人类信仰获得了独立而日益完备的发展。在可以追溯的数千年人类信仰,是信仰存在的主要形式和形态。人们无一例外地是通过信仰来接触和了解信仰现象的。 信仰凭借神灵观念和神话幻想来倡导和维持一种生活价值,是对物质世界和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颠倒的反映。它把处理人与神的关系看作信仰活动的核心。这一人类信仰的形式在历史时期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也确实了信仰活动的发展,突出了信仰的精神活动的特征。但这一形式同样使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信仰的形式上,信仰具有了一种与它的真实起源和基础(物质实践活动)格格不入的特,信仰的对象越来越远离社会生活而成为一种超自然的存在,信仰活动变成一种与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毫不相干的神秘主义的东西。显然,这种信仰形式不可能是人类信仰的终的和完善的形式,而是一种只在人类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历史的信仰形式。因而,随着人类信仰一步发展,在适当的历史时机,改变这种扭曲颠倒的信仰形式,拨开信仰问题上的神秘主义迷雾,重建信仰与实践活动的天然联系,使信仰在一种健全的非神秘化的形式上继续发展,成为人类信仰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课题是在世界一神发展成熟并呈现出无可挽回的衰落趋势的时期提出来的。在范围内,人类信仰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自然到社会,从多神教到一神教,从民族到世界,都显示出人类信仰的重步。世界一神不仅扬弃了原始的巫术和偶像崇拜,了多神观念,而且突破民族的狭隘界限,使达到了自身为成熟和完备的形态。教作为一种世界一神在西方曾普遍被称作,人们不能想象,在这样成熟的之后还会出现什么更的。那么,在人类信仰达到了世界一神之后,在这种形态达到成熟并开始走下坡路时,人类信仰将向何处去,如一步发展?这是许多人曾想过并试行探索的课题。 从理论上讲,对这一课题可以提出多种答案。但如果不能把信仰本身与信仰的具体形式区分开来,仍然把信仰与信仰混为一谈,那么这一课题只能有两种基本的答案。其一,世界一神将永世长存,直到历史终结。在这一基本答案下可能有一些稍微不同的具体看法,比如,可能有人认为世界一神会发生不断的教派分化,正如已经发生过的那样;可能有人认为这一过程将伴随多神教的复活和一些新的出现;等等。但无论怎样,这些变化都不能取代和改变一神。只要承认人类在遥远的将来仍然需要并 拥有信仰,不能设想世界一神会灭亡或被取代。其二,人类信仰将随着世界一神
媒体评论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在当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该书围绕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问题,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重点阐释以下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何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的关系如何?新时代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新时代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