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2.87 3.3折 ¥ 39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冰冰,匡旭,朱涛著
出版社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426634
出版时间2021-1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11719270
上书时间2024-11-18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环境监测概述
第二节生态环境监测的概念
第三节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与体系
第二章环境质量监测研究
第一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第二节水环境监测.
第三节 土壤环境监测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监测基础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
第四章湿地生态监测研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湿地生态监测技术
第五章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实践.
第一节 河南省湿地概况
第二节河南省林州淇淅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动态监测
第三节河南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环境监测概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资源、人口与环境问题不断加剧,随着公众对环境问题及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不断深入人心,环境问题不再局限于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问题,逐渐延伸到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管理提出新任务、新要求。《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等中央多项文件中也提出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建设“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补齐生态短板,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督评估。因此,环境监测正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环境监测过渡和拓宽。除了常见的各类污染因子外,由人为因素影响,灾害性天气增加,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加剧,洪水泛滥,沙尘暴,泥石流频发,酸沉降等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今后监测和关注的重点。在经济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对环境生态的演化趋势、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监测与控制体系,这就是生态环境监测。所以,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节生态环境监测的概念生态环境监测是指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对象,以准确、及时、全面反映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目的而开展的监测活动,包括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其中,环境质量监测以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目的,涵盖大气(含温室气体)、地表水、地下室、海洋、土壤、辐射、噪声等全部环境要素:污染源监测以掌握污染源排放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目的,涵盖固定源、移动源、面源等全部排放方式:生态状况监测以掌握生态系统数量、质量、结构和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趋势为目的,涵盖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水体、农田、城市、海洋等全部典型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生态状况监测三者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生态环境监测是采用生态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尺度上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的度量,主要通过监测生态系统的条件、条件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其趋势而获得。生态环境监测比普通环境监测标准更加严格,具有复杂性,能够对环境质量做出科学系统的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治理方案,为生态环境规划和生态设计和科学管理决策提供良好基础依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总之,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一、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与特点生态环境监测的范围一般指的是大的区域和宏观的区域。每一类监测对象都具备多样性的特性,主要包括生物资源的变化、环境要素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变化三方面。生态环境监测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由于涉及监测的要素比较多,因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而且涉及生态、环境、化学等各个方面,所以属于交叉的研究范围;二是生态环境监测属于一个长期的工作,只有经过长期的对比、监测、取样、化验,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三是生态环境监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由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包含了很多的要素,导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也较为复杂;四是生态环境监测具有分散性,生态环境监测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监测站点,但是往往生态环境监测站点的设置十分分散,监测网也十分分散,故此生态环境监测时间跨度较大,较为分散。总之,生态环境监测是一项长期性工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综合性强,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生态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就是整体性的循环过程,容易被外界环境干扰,影响自身平衡。例如资源的开发、污染物的干扰等,只有进行科学的、完善的、有效的周期性监测,明确生态系统发展规律,才能确保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且环保工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过程中要利用先进技术加以处理,依托先进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进行监测,并处理监测结果,达到控制、优化生态环境的目的,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保护好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
本著作结合作者在湿地和城市生态科研监测的科研实践,通过对环境生态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探究,根据其特点为生态监测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环境生态监测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