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思维:学·思·践·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管理思维:学·思·践·悟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8.05 6.2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征,赵雨霏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312059520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5727424

上书时间2024-11-1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征,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中国科大创客顾问团团长,中国科大创新创业学院福昕创新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管理思维、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出版《管理思维跨界创新》《与女儿谈管理》《创新区与城市竞争》《科创独角兽》《破土:中国科大“新苗计划”创新创业案例》等图书。部分图书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普图书奖、“靠前皖版图书”入围图书、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2015—2020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秀著作等荣誉。

赵雨霏,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



目录

i知无用(代序) 



002教与学的共鸣


006教育不能落下体育


009跟客户做朋友


013创业者的竞争力


016目标的层级


018见义勇为的环境


022如果你被踢出了家长群


025有用和没用 


028名校的“视角”


031目标、流程与方法


036 “深度思考”的深度思考


041问题的层次和价值


046知识和学习


050选师父


054关于“弯路”



058早餐付账


060点菜的权利


062戒酒的快乐


064生日和寿命


068电视剧的观看视角


071木屋烧烤的短板


074校门口的红绿灯


077我买了一本“破”书


081投诉与改善


084 “技术分”和“艺术分”


087浅谈管理


090从培训中思考本质


094危机与信任


098产品中的战略思维


101合作、规则和预期


104如何创造顾客?


108企业成长路径


110壁垒的背后


112 “创新”而不是“创新词”


115评估的简化



120从《唐宫夜宴》聊创意


123老实的舌头


126创新的自由度


129新式代厨的风口


132做事的门槛与职业的门槛


134管理者的自信和角色


138获利的交易


141 “万物外卖”是趋势吗?


144最喜欢的客户还是最讨厌的 员工?


147联名的本质


151会员制仓储超市的本质


154500 亿元电影票房的意义


157商场和战场


159海底捞案例里的常识


162雪糕升级


166免费的“二手交易”?


169反向定制和爆款


173老字号



176管理思维


177创新的目的


178创业的收获


179长期目标


180差异化


181战略与做“眼”


182关于做“眼”


184做“眼”与做“大”


186开店和创业


188品牌


189关于销售


190真正的低价


191关键客户


192营销点


193卖点


195对手是谁?


196客户满意


198客户:上帝还是家人?


200关于产品设计


202关于专业


204专业的层次


206企业文化


207标准与成本


208非遗和标准


210关于激励


212别“装”


213量化管理


214西安奔驰事件探究


216成就谁


218成长


220求同存异


222价值观规则


223躺平和目标


225值得尊敬


226融资和筛选


227谁喜欢聪明创业者?


229连锁和复制


231责任与边界


232现在和未来


233责任还是交易


235朋友圈灵魂三问


236格局


238追问管理


239管理的进化


241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


243课堂


244案例讨论什么?


245追求效率的方式


246问题的解决


247知识管理的制约


249专家号和好酒


251庖丁不解牛


253关于评论


254孩子的成长如何期待?


256年终寄语


257悟里的我



内容摘要

教与学的共鸣

作品的感染力把观赏者带人一种无意识而又被吸引的心境之中,切断了与周围现实世界的联系,专注于当前作品,并和作品产生了共鸣。

再过几天,我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就要开始了,尽管我的课程每一轮都会有变化,但这一次的变化最大,因为要改为线上直播了。其实直播这事,之前我接到过很多邀请,大多被我拒绝了,因为我一直没想明白“教学”和“在线”的关系。

讨论在线教学之前,先要厘清我们对教学的认知。我把课程的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教”的,另一类则是侧重“学”的。

侧重“教”的,课堂的设置是为老师的“教”服务的,认为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就能“学好”,而“学好”的定义,是老师教授知识的记忆程度,记得多、考分高就是“好”,否则就不及格。当然,有些知识确实需要了解甚至记忆,还有些如中小学的孩子们的领悟能力不是很强,处在培养思维能力的阶段,部分课程采取侧重“教”的方式,是可行的。但大学阶段,尤其是在职人员的学习,可能就有所不同了。此时“学”的定义,应该是“领悟”,甚至是“实施”,意味着从思想到行为的改变。尤其是这些学员事务繁多,不仅课堂上专注度较低,一旦下课离开教室,马上就会转换场景,学习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现场的效果越好,就越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而大多数在职学员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兴趣就会引领学员进入自学状态,提升最终学习效果。这样看来,如何在课堂上达成最佳效果,就成了关键。此时,侧重“学”的教学方式,就自然成了主角。

侧重“学”的核心,是在课堂上最快速度地引发兴趣,兴趣引领学生课后继续学习。这里所说的“兴趣”,其实指思考的兴趣。学生开始思考,兴趣就达成了;思考越多越深,兴趣就越大,课后持续关注的可能性自然更高。可是,思考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了更好地理解,就从父亲和我的一次对话说起吧。

工作以后我与父亲的共同活动不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一起看画展。父亲兴趣广泛,不仅喜欢运动,上中学就是国家长跑二级运动员,还喜欢摆弄乐器,口琴、二胡和小提琴都玩得不错。记得看画展时他看得尤其仔细,每一幅画都要流连许久,左走几步看看,再右走几步看看,凑近几步看看,再远离几步看看。过了一会我就有点不耐烦了,父亲察觉到了我的状态,找到了一幅画,先把我拉着一起走了一趟他的观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