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写作倾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公文写作倾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6.4 6.6折 40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永鉴著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28823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0元

货号15613449

上书时间2024-11-1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永鉴,公文写作专家。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法学院,曾分别在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工作,曾任《上海市志・人民政府分志》主编,著有《公文写作点津(增订版)》《公文写作漫谈》《公文写作续谈》等。



目录

序言


保持“四心”增强“四力”做好工作

文稿核改九问答(一)

文稿核改九问答(二)

文稿核改九问答(三)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

作者心中有读者

苦心孤诣,甘之如饴

公文写作“七戒”(上)

公文写作“七戒”(中)

公文写作“七戒”(下)

力戒差错有“良方”

不断进取,不负重任

短文也要细磨

文言虚字用法有规范

切磋琢磨,大有裨益

“认真做自己,专心做好自己”

后浪推前浪,心潮逐浪高

新年再出发

学好语法修辞,优化公文写作

规范公文用语表述(上)

规范公文用语表述(下)

用心写请示,用情作批复

借鉴往事,书写新篇

吃一堑,长一智

潜心笔耕,担当作为

开展培训、竞赛,促进学习、提高

防止“躺平”,不懈前行

致广大而尽精微

热爱事业,追求卓越

通知、通告、通报的拟写要点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不断提高识错纠错的能力

公文写作要避免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用勤奋书写不凡

由《文心雕龙》若干名句得到的启示


后记





内容摘要

文稿核改九问答(一)


文件包括公文和非公文,在正式印发前,可以称为文稿。对文稿进行核改,十分重要。常言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件也是这样,尽可能经过千锤百炼,方可成为优质作品,从而更好地发挥应有效用。这里,围绕同行关心的文稿核改九个问题,作些回答。


一、公文制作程序共七道,其中有审核和复核两道程序,两者有什么区别?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确公文制作七道程序依次为起草、审核、签发、复核、登记、印制、核发。这七道程序,可以有效保障公文质量。其中,审核和复核这两道程序区别在于:

一是审核在领导签发之前,复核在领导签发之后。对领导签发之后再作复核,有的人觉得不合常规,认为公文已经领导签发,那就是“一锤定音”,不能再有其他声音。其实并非如此,复核作为一道程序,确有必要存在。不排除这样的情况:有的公文,可能存在瑕疵,但经过审核和签发,都未被发现并纠正,再作复核,就增加了一次发现并纠正的机会。有的公文,领导在签发时,可能会添加一段话或者划掉一句话,由于领导时间紧、事情多,也许添加的一段话不一定通顺,或者划掉一句话后,造成前后语句不太连贯,这时再作复核,也是一次加以完善的机会。当然,有的公文修改、完善后,还需要再报领导认可。

二是审核可以大改大删,复核一般只能小修小补。因为领导已经签发,所以公文在复核时,原则上不再作大的改动。一般情况下,只能是稍作“拾遗补缺”。

三是审核的重点主要有五项,具体为:(一)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二)内容是否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是否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是否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三)涉及有关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是否经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四)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段落顺序、引文等是否准确;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用法是否规范。(五)其他内容是否符合公文起草的有关要求。此外,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核。复核的重点则是四项,具体为:(一)审批手续。(二)内容。(三)文种。(四)格式。此外,确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二、文稿核改有哪些要领?

结合实践,可以将文稿核改的要领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一”,是弘扬一种精神。这个精神,亦即工匠精神。就是说,要全神贯注、精雕细刻,不厌其烦、力求完美。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媒体报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组长。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习近平总书记都逐条、逐句、逐字认真审阅,提出许多重要修改意见,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弘扬工匠精神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我们来说,工匠精神也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在文稿核改中,要处处体现工匠精神。

“二”,是坚持两个原则。一个原则是尊重原稿本意,即对原稿表达的目的主张、具体举措、关键提法、指标数据尽可能予以保留,一般不予改动。另一个原则是贯彻领导意图,即按照领导的思路和要求进行核改,及时将领导的思想和意图融入到文稿中。

“三”,是采用三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增加,即对材料不完整、表述不到位的进行补充。另一种方法是删除,即去掉重复的内容和无关紧要的内容,以及多余的语句、文字、标点。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再一种方法是移动。根据需要,将有关段落、句子、词语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四”,是实行四个步骤。具体为,推敲标题,理顺结构,充实内容,修饰文字。推敲标题,即看标题是否具备“三要素”(发文单位+事由+文种),文种是否正确,事由是否简洁、准确。理顺结构,即处理好总写与分写、先写与后写的关系,让文稿框架搭建严密、逻辑顺序合理。充实内容,即对理由不充分的、依据不全面的、表达有欠缺的,适当予以补全。修饰文字,即严防错别字,以及漏字、衍字。如,在“促进市、区二级短缺药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中,“二级”应为“两级”。在“要加强政研究,提供制度供给”中,“政”后面漏了“策”字。在“有关单位对就解决当前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思路和办法”中,“就”为衍字。

“五”,是把好五道关。分别为,政治大局关、法律政策关、内容表述关、文字标点关、体例格式关。把好政治大局关,是确保文稿讲政治、讲大局,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市委和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上级的指示要求。把好法律政策关,是确保文稿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违法、不违规,不越权、不越位。把好内容表述关,是确保内容围绕主题而设置,表述围绕观点而展开。同时,内容要真实,表述要得体。把好文字标点关,是确保文字和标点的使用都很规范,不出现舛误。把好体例格式关,是确保公文的版头(文头)、主体(文中)、版记(文尾)的要素齐全、书写正确。如,在版头(文头),上行文要注明签发人。在主体(文中),主送单位要顶格;成文日期要用阿拉伯数字;附件说明在落款之上、正文之下,下空一行、左空两字;附注在成文日期之下,左空两字并用括号。在版记(文尾),取消“抄报”,一律“抄送”。


三、如果文件已经领导同意,或者已经会议讨论通过,是否还需要进行核改?

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文件已经领导同意,或者已经会议讨论通过,接下来,还是要走程序。就是说,要再作审核、签发、复核。通常,领导同意或者会议讨论通过的,只是批准文件可以发出,只是表明对文件大的方面、主要方面没有意见,可能文件还需作进一步打磨,使其臻于完善。即使是急件,也不能忽略程序,匆忙印发。实际工作中,有的文件发生差错,往往是程序出错,导致文件质量失去了保障。现在,有的人认为,文件已经领导同意或者会议讨论通过,就应该照原稿印发,不能再有改动。这与前面提及的有的人想法差不多,应该说,其出发点是好的,但还要增强程序和规则意识。对已经领导同意或者会议讨论通过的文件,如果有的提法还需作进一步斟酌,有的文字、标点还需作进一步推敲,领导都是予以支持的。有的时候,领导也会提出明确要求,为经办人员“撑腰”。


四、如何使核改既让起草者满意,又让签发者放心?

核改是个技术活,不仅强调功底扎实,练好“十八般武艺”,也强调方法灵活,处理好各方关系。为此,作为核改者,要具有很高的站位、宽广的视野,丰富的知识、专业的技能,良好的素养、灵敏的反应。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瞄准发展前沿;把握大局大势,贴近领导思路;熟悉法律法规,通晓政策业务;掌握有关情况,了解基层动态。要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先进经验,深入思考问题,找准矛盾症结,形成应对见解。要增强谋篇布局本领,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养成咬文嚼字习惯。特别是对文稿中比较隐蔽的、深层次的、不易发现的问题,要能及时找出,准确修改。宋朝思想家张载曾指出:“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意思是,在表面看来没有疑问破绽的地方看出问题,这才是长进。如有一公文代拟稿中有一句:“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具体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由市有关部门另行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前面已经提及“生活垃圾处理费”,后面再讲“具体收费标准”,两个“费”有重复,或者将第一个“费”删去,或者将第二个“费”改成“取”。收费标准可以制定,有关事项如何制定?制定“有关事项”属于搭配不当。“另行制定”中的“制定”,说明已经确定,再作报批就讲不通,“制定”应该是“制订”。此句后来修改为:“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具体收取标准,由市有关部门另行制订,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同时,作为核改者,在操作中,也要抱着虚心好学的态度和认真细致的态度。接到文稿时,先仔仔细细通读一遍,了解整个文稿的内容、意思;对关键的地方,多读几遍,作进一步的理解。文稿中的情况和信息,要注意吸收;写得好的地方和成功之处,要注意学习。然后,从立意、主题,框架、结构,观点、材料,语言、文字,乃至标点等方面,进行斟酌考量,发现问题,逐一纠正过来。当然,核改时,也不一定是“孤军奋战”,遇到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通信联络或者当面交流等方式,与起草者、来文单位沟通、商量;对一些政策性强、举措力度大的文稿,必要时,也可以报请领导安排集体研究、修改。还有,每次核改完毕,要尽可能取得起草者、来文单位的书面或者口头确认,以增加“保险系数”。

经过上述努力,相信核改出的文稿会使起草者满意、签发者放心。

……



主编推荐

数十年如一日,以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审核每一篇文件文稿,日复一日地精雕细琢,王永鉴老师在公文写作领域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水平。他将他的宝贵经验不断整理总结、反馈社会,相继出版了《公文写作点津》及其增订版、《公文写作漫谈》和《公文写作续谈》,而这本《公文写作倾谈》是其公文写作系列著作的最后一本。以“点津”为枝,以“漫谈”“续谈”“倾谈”为蔓,合为全璧,为王永鉴老师公文写作系列著作画上圆满句号。



精彩内容

本书公文写作应用性强,关涉党政机关各项事务,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很多。《公文写作倾谈》作者王永鉴自1986年4月起在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工作,主要负责文件审核把关、重要文稿起草以及政府系统文秘培训。本书收录其发表过的数十篇文章,如《公文写作七戒》《短文也要细磨》等,从各个方面探讨了公文写作的学问,将其宝贵的经验整理、总结,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