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问题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问题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1.89 6.2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杨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95439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278086

上书时间2024-11-1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以“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为核心议题,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总结了20世纪不同时期文学史写作实践中可资借鉴的经验,并以“文学史书写”为切口,展现了当代文学史的建构脉络;在梳理学术史的基础上,归纳探讨了当代文学史写作中存在的如时空范围、主体意识、理论资源等共性问题,并针对文学史写作的瓶颈,提出了富有启示性的学术路径。



作者简介
刘杨(著),1989年生,安徽六安人。文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与文学史研究,兼及当代文艺批评。在《文学评论》、《新文学史料》、《当代文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项目4项,入选浙江省作协“新荷计划人才库”,浙江省“5246人才工程”。

目录

绪论当代文学史写作瓶颈与解释学循环的建立/001

上编渊源流变

第一章学术渊源与话语奠基/013

第一节从林传甲到王瑶的学术经验/013

第二节 新学科的建立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肇兴/028

第三节历史“新时期”与学术“旧话语”/041

第二章范式蝶变与走向多元/055

第一节“整体观”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学术张力/055

第二节“重写文学史”的学术诉求与主要问题/065

第三节理论革新与多元共生的新态势/076

中编问题反思

第三章客体对象问题/089

第一节当代文学史的时间容量与分期问题/089

第二节当代文学史的空间范围与雅俗之别/099

第三节当代文学史的史料视域与版本辨析/112

第四章治史主体问题/138

第一节 同代经验与可疑的知识生产/138

第二节 审美意识与历史意识如何平衡/156

第三节海外汉学对国内学者的影响/173

下编路径探索

第五章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的谱系化/189

第一节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谱系重构/189

第二节如何重塑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脉络/200

第三节 如何打通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文学/210

第六章新现象与新热点的历史化路径/220

第一节网络文学如何人史/220

第二节“80后”文学如何入史/235

第三节非虚构写作如何入史/252

结语从“守正创新”到守常思变/265

附释/273

主要参考文献/278

后记/280




内容摘要

绪论

当代文学史写作瓶颈与解释学循环的建立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当代文学史写作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在这60余年中,数代学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重写文学史”催生了当代文学史写作的范式革新,并产出了厚重成果。然而21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中,关于当代文学写作的研究虽然层出不穷,但在实践上有开拓性意义的文学史著作却较为罕见。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文学史”这个概念“在德语里至少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文学具有一种在历时性的范围内展开的内在联系;其二,是指我们的对这种联系的认识以及我们论述它的文本。从逻辑上讲,这两种含义是可以分得很清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客体与客体的语言之间的关系一样。因此,最好从术语上也将它们区分开来。可以这样,如果是指对象,就用‘文学的历史’来表述;反之,如果是为了表明研究和认识这一对象所遇到的问题,就用‘文学史’来表征。另外,为了区别于这两者,用‘文学史编纂’一词来表示文学史研究的成果”。①基于此,本书倾向于用“文学史写作”而明确核心研究对象。在实际研究中本书固然要讨论文学史著作本身,但更侧重对编纂行为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当代文学史写作的瓶颈

1978年教育部重新调整高校学科体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二级学科一般以1949年为界分为两个方向。不过,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史写作中,关于“当代文学”这个概念的争议由来已久。这里要说明的是,为保持前后整一,笔者在书中使用的“当代文学”的概念是指自第一次文代会以来的文学史时段,并以中国大陆的文学为主体。具体到文学史著作,笔者以为“当代文学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当代文学史”除通史外,还包括断代史(如陶东风主编:《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思潮史(如朱寨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文体史(如张学军著:《中国当代小说流派史》)、地域史(如毕光明等著:《海南当代文学史》),等等。为求研究问题时有较强的聚焦度,本书只从狭义的“当代文学史”(即通史)出发展开讨论,必要时会涉及其他著作。

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关于20世纪50至80年代文学的叙事,可以说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但著史者也面临着两个主要问

题:其一,20世纪50至70年代文学与改革开放以后文学的知识谱系不连贯的问题。也就是说,不少编者试图承认那个时期有值得讨论的作品,也高度认同改革开放以后文学发展成就,而其评价标准和审美立场之间会出现错位。其二,20世纪80年代文学叙事的片面化问题。现在的文学史虽然对于80年代文学的处理略有差异,但所勾勒的文学发展线索高度一致,即以1985年为界将80年代文学视为一个突变与转向的过程。这种叙事越来越固化,从而遮蔽了1985年以后,在创作体量和报纸杂志上居于主流的现实主义文学,更忽略了在市场上居于主流的通俗文学,将80年代叙述为一个纯文学精神高扬的时代。我们还应注意到,思想界的分化也带来了这两个时段文学评价和历史叙事的分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思想界的转向,当代文学史的“重写”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京沪学者遥相呼应,推动了以反思左翼文学为切人点……



精彩内容

本书属于泽地文库第一辑,文库辑录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10位、实力学者原创学术著作,集体呈现该学院近年来在中国语言文学研究领域的宽广视域与重要创新。本书以“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为核心议题,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总结了20世纪不同时期文学史写作实践中可资借鉴的经验,并以“文学史书写”为切口,展现了当代文学史的建构脉络;在梳理学术史的基础上,归纳探讨了当代文学史写作中存在的如时空范围、主体意识、理论资源等共性问题,并针对文学史写作的瓶颈,提出了富有启示性的学术路径。本书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