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 D经费配置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时滞和创新环境系统视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R & D经费配置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时滞和创新环境系统视角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8.05 6.2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党建民,李强,王晓珍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63953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0808482

上书时间2024-11-1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R&D经费的科学增量以及配置优化问题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首要和关键问题。本书在构建创新环境系统、识别关键因素基础上,构建了集效率测度、预测及R&D经费配置结构优化为一体的综合模型,并以高技术产业总体及医药制造业、医疗器械产业为例进行验证,解决了R&D经费投入的科学增量的计算依据问题。本书率先引入稀疏Group Lasso方法,实现了该方法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跨越,为小样本高维数据的降维处理提供了借鉴。本书首次尝试将国家区域战略发展规划纳入区域创新环境系统,实现了战略规划的文本量化和实证研究;同时,拓展了现有时滞研究,将其从单纯的投入产出视角拓展至创新环境及创新环境与R&D经费配置结构交互作用的时滞效应研究。本书将R&D经费配置优化从国家整体层面深化到区域、产业以及资金来源结构(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交互配置的多维度研究,研究成果对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党建民,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原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现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中国孵化器30年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第四期、第五期“333工程人才”获得者。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检索5篇;获得省部级及徐州市科技奖励若干项。
李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绩效管理,同时,长期从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高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财政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财务与会计》等期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资助等多个科研项目;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软科学成果奖”一等奖、“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煤炭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先后获得“江苏省先进会计工作者”和“江苏省教育财会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王晓珍,博士后,现任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负责人。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营销工程、科技创新与资源优化配置、能源创新政策与绩效评价。国家自然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中省部级重点项目2项,在Energy Polic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及《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国际贸易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6项。

目录
1绪论1.1研究背景1.2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1.3相关界定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5研究意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2.1R&D经费投入总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2.2R&D经费配置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2.3R&D经费配置对创新绩效的时滞影响研究2.4R&D经费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2.5文献述评3创新环境、R&D经费配置结构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3.1基础理论3.2创新环境系统构成分析3.3创新环境、R&D经费配置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推演3.4本章小结4创新环境系统因素分析4.1创新环境系统维度构成分析4.2创新环境初始指标体系构建4.3创新环境指标数据搜集与量化4.4创新环境最终指标体系的确立4.5本章小结5R&D经费配置结构与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5.1基于稀疏Group Lasso的实证模型构建5.2实证变量的选择与度量5.3R&D经费配置结构与创新环境交互作用下的创新绩效时滞测度5.4R&D经费配置结构与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变化分析:考虑时滞5.5本章小结6考虑时滞和创新环境的R&D经费配置结构优化研究6.1R&D经费配置结构优化模型构建6.2R&D经费配置结构优化模型有效性验证6.3R&D经费配置结构优化模型应用6.4本章小结7结论及建议7.1研究结论7.2相关建议7.3研究创新点7.4研究局限附录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11研究背景111现实背景(1)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早在2006年,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就提出了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实现R&D投入强度(1t&D支出/GDF’)达到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30~2下的目标。十三五以来,随着创新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逐渐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科技创新是当前和未来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纲要》还针对一些科技创新指标提出了2020年的目标值,例如,综合创新能力需要从2015年的世界第18位上升至第15位,R&D投入强度要达到25%等。以上种种表明: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原始创新和重大创新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为此,我国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真正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化发展道路。(2)R&D经费投入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研究发现,美国战后农业生产的增长中物质资本积累的贡献率仅为20%,其余80%出自科学技术进步。科技进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创新能力是在长期内一个国家生产和商业化新技术的能力,从表面上看国家创新能力的差异,90%取决于R&D费用的投入(Chandler1977)R&D经费投入规模和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实力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我国R&D经费支出总量持续增长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我国对R&D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到2015年我国R&D经费内部支出达到14220亿元,投入强度为21%,2016年为156767亿元,比2015年增加14567亿元,同比增长106%,R&D研发强度达到21l%,具体数据如表1—1.....




精彩内容
R&D经费的科学增量以及配置优化问题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首要和关键问题。本书在构建创新环境系统、识别关键因素基础上,构建了集效率测度、预测及R&D经费配置结构优化为一体的综合模型,并以高技术产业总体及医药制造业、医疗器械产业为例进行验证,解决了R&D经费投入的科学增量的计算依据问题。本书率先引入稀疏Group Lasso方法,实现了该方法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跨越,为小样本高维数据的降维处理提供了借鉴。本书首次尝试将国家区域战略发展规划纳入区域创新环境系统,实现了战略规划的文本量化和实证研究;同时,拓展了现有时滞研究,将其从单纯的投入产出视角拓展至创新环境及创新环境与R&D经费配置结构交互作用的时滞效应研究。本书将R&D经费配置优化从国家整体层面深化到区域、产业以及资金来源结构(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交互配置的多维度研究,研究成果对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