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4.5
6.2折
¥
56
全新
仅1件
作者张勇安,杨长云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7144637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11656999
上书时间2024-11-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勇安,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杨长云,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史、城市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
目录
序言 我们都不必只是忠实的阅读者
讲 随走随想:从现场走进历史
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导读:如何在史学研究中合理运用社会科学理论?如何通过“历史现场”探究历史真相?
第2讲 通今博古:让历史文献说话
阿吉纽西审判与雅典民主政治
导读:如何让自己产生写作的灵感?如何从充分的阅读中产生选题?
第3讲 问题意识:历史写作的引擎
地中海世界抢先发售鼠疫研究
导读:如何与史料对话?如何将史料信息转变为阐释观点的证据?
第4讲 因教而撰:不必为赋新词强说愁
特兰特会议对教宗制度的矛盾态度——以《特兰特圣公会议教规教令集》为辨析基础
导读:如何做到言之有物、言而有用?如何从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
第5讲 回归经典:历史研究对常识的新阐释
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黑夜的转变
导读:如何认识历史研究中的经典问题?如何将研究工具转换为研究主题?
第6讲 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核心观点
英属北美殖民地契约移民性质新论
导读:如何接受学界既定的观点?如何发掘新史料证实自己的判断?
第7讲 隔岸观景:解读关键词的奥义
美国革命时期关于代表制的分歧与争论
导读:如何捕捉历史中的关键词?如何通过关键词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观念?
第8讲 交叉融合:史学中的跨学科运用
从病人话语到医生话语——英国近代医患关系的历史考察
导读:如何从其他社会科学汲取营养?如何从中西语境中发现共同?
第9讲 新瓶新酒:跨学科方法与寻常史料的新解读
世界领导地位的荣耀和负担:信誉焦虑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军事干预
导读:如何运用跨学科方法?如何对旧材料有新解读?
第10讲 走近真相:对老问题的反复推敲
动机判断与史料考证——对与斯大林三封往来电报的解析
导读:如何考证近期新解密档案?如何获知档案的真实性?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的一种,是一部世界史学术论文指南。借鉴前人和国际同行的通行做法,选取国内学者的10篇世界史领域成熟的代表性文章,并请作者为读者撰写导读性文字,介绍文章的选题缘由、写作思路、理论与方法等。这10篇文章涵盖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近现代史和当代史,从时间、空间、历史人物、制度文化等写作要素的角度来说,这些文章基本上能够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思想方法、文献使用等方面为世界史研究者提供写作方法指引借鉴;在空间上本书也涉及了在当代历史学研究中的主要国家和区域。
本书的编撰表达了我们“以历史文献为基础”“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交叉学科理论为路径”“以多元写作方法为指引”的历史写作主张和理念。在编排上,本书大体上依据时间为序,从古至今安排。这样的安排恰好又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第一讲是从历史遗存的“现场”产生的思考,这是对“第一现场”的反思;而第二讲来自于“历史文献”这样的“第二现场”。正文中的几讲都是相关方法的演绎,我们将之分为“问题意识”“因教而撰”等这种对其特征高度概括的标题,从走“进”历史现场,到通过对老问题的反复推敲、档案的解析而走“近”历史真相,本书完成了一次世界史“写作”的学术之旅。
精彩内容
本书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丛书的一种,是一部世界史学术论文指南。借鉴前人和靠前同行的通行做法,选取国内学者的10篇世界史领域成熟的代表性文章,并请作者为读者撰写导读性文字,介绍文章的选题缘由、写作思路、理论与方法等。这10篇文章涵盖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近现代史和当代史,从时间、空间、历史人物、制度文化等写作要素的角度来说,这些文章基本上能够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思想方法、文献使用等方面为世界史研究者提供写作方法指引借鉴;在空间上本书也涉及了在当代历史学研究中的主要国家和区域。 本书的编撰表达了我们“以历史文献为基础”“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交叉学科理论为路径”“以多元写作方法为指引”的历史写作主张和理念。在编排上,本书大体上依据时间为序,从古至今安排。这样的安排恰好又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讲是从历史遗存的“现场”产生的思考,这是对“现场”的反思;而第二讲来自于“历史文献”这样的“第二现场”。正文中的几讲都是相关方法的演绎,我们将之分为“问题意识”“因教而撰”等这种对其特征高度概括的标题,从走“进”历史现场,到通过对老问题的反复推敲、档案的解析而走“近”历史真相,本书完成了一次世界史“写作”的学术之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