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教师的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师生之间如何相处?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哪些?教师如何得到成长?……诸如此类问题或许正困扰着许多老师。在本书中,全国知名教师、“国培计划”名师王福强用30年的宝贵经验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了一套成长指南,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他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生动的教育实践,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觉醒与提升。
作者简介
王福强。河北省骨干教师,全国很好语文教师,中西部教育顾问,河北省中考命题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主讲教师。先后在重量、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教育专著十余部。微信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有较大影响力。
目录
代序:送给老师的三句话
第一辑:理解教师这份职业
把握教育的优选目标
教育要促成学生良好的教养
寻找“最显著的教育”
要树立服务意识
渊博的学识是立身之本
教师的尊严在于有思想
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出教育的味道
不做教书匠
先成.人,后成才
寻找每个人的天赋
课堂是师生的幸福之源
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重要
让“舒展”成为教育的一个关键词
牢牢守住我们的“底线”
请把教育暴力扼杀在摇篮中
教师不能是“应该主义者”
教师不是多能的
不要过度规划学生的人生
第二辑: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教育的起点是信任
用科学的爱彰显教育智慧
不要在心中树敌
融入学生是教育的开端
“忽视”是隐性的杀手
掌握批评的艺术
别把学生推到对立面
老师,请不要“声嘶力竭”
谨慎对待学生逆反
别一味培养“乖孩子”
师生要亲密有间
冷静面对冲突
允许学生犯错误
宽容能创造奇迹
把学生的心留在学校
请忽略学生的家庭背景
第三辑:教学是一门艺术
以“爱”作为教学的支点
用兴趣作为教学的原动力
修炼课堂评价艺术
心中有案,更要“目中有人”
不做教材的“传声筒”和“复印机”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莫给教案当“奴隶”
做个“善变”的教师
课堂高效的根本在于学会舍弃
杜绝课堂上的虚假合作
建立属于自己的课堂常规
培养习惯最重要
不能忽略教学细节
删除“标准答案”
给学生有温度的知识
第四辑研究让教学更精彩
迈进研究的门槛
教学研究从反思开始
要找准教研的重点
做个“有问题”的教师
甩掉“教研倦怠”的尾巴
“备学生”才不会“对牛弹琴”
别做听课的“摄像机”
说课要避免纸上谈兵
公开课要立足于提供研究的样本
学会写教学后记
强调“对症下药”,而非“对牛弹琴”
寻找自己的“短板”
做个有个性的教师
追求教学的风格
要善于提炼教研成果
第五辑懂得学习才能成长
借助事业成就自己
要敢于“木秀于林”
学会“爱管闲事”
把小事做好
把借口抛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莫忘记“山外有山”
一花独秀不是春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多种形式寻求帮助
给自己制定发展规划
让读书成为常态
用写作提升自己
怎样参加培训才有效
懂得“超越失败”
做自己的救世主
内容摘要
做个“善变”的教师 过去学生评价语文课堂有一句话:“语文教学像敲钟,天天敲,一个声。”其中对语文教学的无奈与不满暴露无遗。一成不变的事物最令人生厌,教师的教学也同样如此。 不“善变”的教师是懒惰的教师,是没有进取心的教师。任何改变都需要勇气,需要思考,需要下一番气力;而按照既定的套路来教学,接近不管学生发生了什么变化,不管教育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甚至不管教材的要求发生了什么变化,自然就是没有责任心的直接表现。 不“善变”的教师是迟钝的教师,是没有灵性和智慧的教师。任何改变都需要聪明的头脑和敏锐的思维,有的教师不是不想变,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变,离开原有的一套就不知所措,这自然涉及教育能力的问题了。 “变”里面包含着智慧,体现着艺术。干巴巴的教学语言,老一套的教学组织形式,毫无新意的教学手段,连开场白、结束语、小组讨论等,学生都耳熟能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就应该摒弃。有一句歌词在学生中很流行,叫“给我新鲜”,的确代表了学生的心声。教师亟待改头换面,面孔要生动起来,手段要花样起来,形式要灵活起来,内容要新颖起来,本着一种服务的思想,在“善变”中享受生命的乐趣。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自寻“烦恼”,也才能拥有极富创意的诗意的教育生活。真正的教育家会永远憧憬明天。停止冲动,教育就会终结;停止变化,教育之花就会凋零。 有的教师总说,“我很忙”。但这种“忙”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不能是照搬模仿,而应该是创造,是革新。回想一下,我们哪一年的工作是接近一样的?哪一次的教学活动是照搬抄袭的?又有哪一个班级、哪一个孩子是相同的?我们的工作内容充满了变化性,也就要求我们随时在工作中求新求变,机械的重复劳动会使人厌倦,而推陈出新的工作不仅能唤起我们的工作热情,而且更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 每个新学期的开始,我们是否想过,在我的教学中要尝试什么改变?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们是否想过,我的带班理念和带班策略是否要做些调整?甚至每一堂课的导入方式、提问手段,每一本作业的批改形式、批语内容,每一次测验的试卷样式、讲评方法,都时时求变。要培养创造性的学生,首先应该有创造性的教师,时时刻刻寻求变化,不仅会让我们的课堂、我们的生活鲜活起来,而且会紧紧把学生团结在我们周围。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提醒我们,教育家和教书匠的区别是,教育家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要思考,每天都是用心教书;而教书匠每天都是一样的,机械地重复着教育的套路,不管外面的世界风起云涌,总是僵化地唱着古老的歌谣。 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师,每天都要扪心自问:今天,我“变化”了吗? 课堂高效的根本在于学会舍弃 减负提质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少做无用功,摒弃那些教而无功、学而无功的内容和过程,真正在学生学会、会学上下功夫,就是实实在在的减负,也就能实实在在地提质。 话好说,但能在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上都能做好,难! 就语文教学来说。叶圣陶先生讲,课文无非是例子。我理解,这句话包含有这样的意思:老师和学生教学课文的目的,应该是通过教学课文来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积累的,能力锻炼的,也有情感态度的)。叶老先生这个观点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教导和启示我们,巧用例子,达成目标,是语文教师的匠心所在。一以贯之,经年累月,可望实现通过“教”而达到“不教”。 若能如以上所说,可能会少做无用功。而我们现在的课堂,常常是老师忙、学生苦却劳而无功。要问为什么讲这些,他可能会说,课文总不能不讲啊,如果不讲,考到了怎么办?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在每节课备课时和每节课上完后,逐一反思一下,所教所学、所讲所练都是为实现目标的吗,我们肯定会发现,无用功不少。于是,我要说,课堂教学少做无用功,我们要多一些这样的“反思”,进而养成反思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尤其是在备课时。 这是一位叫孙宝泉的老师在自己的文章《课堂教学要少做无用功》中所阐述的观点,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道理:课堂高效的根本就在于学会舍弃。只有学会舍弃,才会少做无用功。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在回答别人的提问“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您的绝招是什么?”时,答案只有简单的三个字“反浪费”。也同样深刻地阐述了这一点。 这是不是应该引发我们的警醒和思考:看看在我们的课堂上,到底有多少行为没有价值?到底有多少语言属于废话?到底有多少时间学生是在无所事事中度过?
主编推荐
1.理论性+实践性,知名教师王福强30年经验集萃,众多教育名家鼎力推荐。 2. 5大关键点+80余个实践案例,多方面拆解教育问题:教师本质、师生关系、教学策略、专业成长。 3. 对教育的独特思考,帮助青年教师找到成长内驱力! 4. 精选用纸,清爽版式,阅读感不错!
精彩内容
教师的职业到底意味着什么?师生之间如何相处?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哪些?教师如何得到成长?……诸如此类问题或许正困扰着许多老师。在本书中,全国知名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王福强用30年的宝贵经验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制了一套成长指南,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他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生动的教育实践,帮助教师实现自我觉醒与提升。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