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高等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智力渗透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高等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智力渗透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8.52 6.2折 9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拥军著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900514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5元

货号13398922

上书时间2024-11-12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彭拥军,1969年2月生,湖南宁乡人,汉族,民革党员。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乡村教育振兴研究院院长,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西南乡村教育振兴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其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2项,在《高等教育研究》等CSSCI源刊和核心刊物发表文章40余篇,出版专著6部(含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专著1部),主编和参编湖南省规划教材等7部。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其他奖励若干。



目录

绪论乡与村的边界:乡村振兴需要绕过的坎

第一节重拾乡村的文化心理趣味

一、家乡何以为家的礼敬文化

二、家乡何以为家的社会心理

第二节期待边界跨越的农村与乡村

一、变动不居的农村社会

二、农与乡的隔断与融通

第一章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现代高等教育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介入

第一节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尴尬呼唤现代高等教育的介人

一、分割的城市教育:农村流动儿童不得不面对的教育处境...29二、平衡的阶层再生产:优化流动儿童教育处境的社会条件...37三、嵌入城市的难题: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困难与纾困

第二节农村学校的现状呼唤现代高等教育的介人

一、农村学校大量撤并:严格生育政策的伴生性后果

二、资源优化的名义:在试误中前行的农村学校合并

第三节现代高等教育向农村教育注入生机与活力的思索

一、寒门新贵:值得研讨的教育社会现象

二、寒门新贵:乡村振兴背后的社会思考

附录新中国历年新生人口表

第二章乡村振兴的立命根基:现代高等教育培养现代农民的思考

第一节高等教育与农民生活现代化

一、高等教育对现代农民生活情趣的涵养

二、高等教育对现代农民职业技能的培植

三、高等教育对现代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农民职业成长

一、高等教育涵养现代农民的职业旨趣

二、高等教育培养现代农民的职业技能

三、高等教育开阔现代农民的职业进境

第三章确保乡村振兴的品质:现代高等教育对农村发展的渗透

第一节现代高等教育对农村的智力渗透

一、明晰智力渗透的内容

二、确认智力渗透的方式

三、推拉智力渗透的力量

第二节现代高等教育在遏制乡村返贫中的作用

一、农村反贫困的软实力

二、农村反贫困的智力依托

三、农村硬实力的智力保障

第三节现代高等教育对村庄经济精英的引导

一、生产型村庄精英的产生条件

二、生产型村庄精英的塑造方式

三、生产型村庄精英的典型案例

个具有研发能力的生产型精英团队

第四节社会服务型村庄精英的高等教育引导

一、见证服务型村庄精英合轩村的故事

二、剖析服务型村庄精英

第四章促进乡村政治文明:高等教育与村民自治

第一节村民自治环境变化的治理呼唤

一、村民自治环境变化期待农村治理环境优化

二、农村生活方式变化催生农村治理

三、农村社会空间变化呼唤新型治理

四、价值与行动方式相倚的治理期待

第二节大学生村官成长的高等教育助推

一、农村现代化发展期待高等教育的智力渗透

二、大学生村官智力渗透的相倚问题

三、大学生村官扎根乡村的帮扶探索

第三节村民自治能力的高等教育引领

一、高等教育培养村民自治意识

二、高等教育发展村民自治能力

结语

第五章唤醒文化自觉:高等教育与新乡贤成长

第一节旧乡绅发挥社会功能的文化基石

一、重新认识旧乡绅

二、乡绅的社会功能

三、乡村与乡贤文化

第二节乡村振兴呼唤重新认识的文化问题

一、乡村振兴相关联的若干真假命题

二、乡村振兴需要正视农民逃离问题

三、乡村振兴期待的民间乡村文化建设

第三节新乡贤及其榜样作用的发挥

一、新乡贤的认定及其作用

二、发挥新乡贤文化引领作用的案例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绪论乡与村的边界:乡村振兴

需要绕过的坎

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确切地理解乡土社会。乡土社会承继了乡土中国千百年来所保持和传承的恬静、美满、安全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它曾经是人们的心理依归之所。然而,在现代化的全面冲击下,乡土社会正在由昔日人们的活动中心和依归之所逐步退却到政治、经济、文化的边缘。在许多人的眼里和心中,乡土不再是情感皈依和生活回报的场所,而是已经演化成带有贬义的用语,成了愚昧、落后的代名词①。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在带来物质丰盈的同时,也在逐步拉大城乡差距。享廷顿认为,城乡差距是社会政治不稳定的基本原因②。如何使农村既有昔日乡村的美好,又有现代社会的丰盈,这是我国乡村振兴必须努力思考和积极面对的课题。

农村如果长期处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边缘,出生于农村和以农为生的人们就可能会沦落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尽管从制度环境上看,他们的处境确实有着向好的方面不断进步的种种可能,但我们必须看到,即使到目前,从许多方面或很多层面来看,农村人口总体上仍然处在社会边缘,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排斥在人们关注的视野之外。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对形势或情况的不准确的阐述或分析,不论是由于故意的过错或出于无知,对这个群体都是有害的,它可能导致令人失望的后果”①。正确认识农村和准确把握乡土社会的实质对将乡村振兴行动落到实处具有重要影响。

从乡村内部的物理结构来看,乡土社会实际上是由一个个个体和一个个家庭组成的。但从文化心理视角来审视,则不难发现:每个人都可以有家,但很难说每个人都有家乡;或者说,我们都能够回家,但未必都能够如愿地回到家乡。因为家与家乡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对它们的态度也是殊异的。现代人都倾向于努力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但很可能遗忘了家乡或失去了家乡。这种遗忘或失去的社会后果,就如我们努力工作获得的只是一个好的住所而没有能够把它建设成家一样。

有鉴于此,重拾乡村昔日的美好,重新找回或重建乡土社会中的乡土、乡音、乡俗和乡情所蕴含的心理文化内容,我们需要重新发现乡村。

第一节重拾乡村的文化心理趣味

乡村,顾名思义,是位于乡下的村落。它有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乡,一个是村。“乡”在中文中有五种理解:(1)农村,与城相对;(2)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如家乡、故乡;(3)本土的,如乡土;(4)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5)古代同“向”。英文语境中“乡”有三种意思:(1)a rural area,a village,countryside,翻译成中文就是农村地区、村庄、农村;(2)a native place,a hometown,翻译成中文就是出生地、家乡;(3)a township(rura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under thecounty),翻译成中文就是县管辖的农村行政分支单位。“村”的中文含义主要有两种:(1)乡下聚居的处所;(2)粗野,如村气。村的英文表达是village,翻译成中文是农村的意思。乡与村连在一起组成“乡村’……



精彩内容

城市与乡村、工业和农业要从非均衡发展格局走向高质量均衡发展,既要确保城市和工业发展优势,又要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来促进农业和农村赶超型发展。实现农村发展的智力渗透,一方面需要高等教育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转型提供持续有效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以多种形式的智力回流来促进乡村振兴。鉴于中国农村发展的复杂性,实现乡村振兴的智力渗透,既要准确把握乡村发展共性,又要充分认识省域、市域、县域乃至乡镇范围的乡村发展个性,这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高等教育智力渗透的重要路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