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教育督导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教育督导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3.66 2.0折 69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长宏著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44467933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9690746

上书时间2024-11-09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 研究意义与思路 >3

(一) 研究意义>3

(二) 研究思路>9

二、 相关概念释义>11

(一) 民国>11

(二) 教育督导>12

(三) 视察与指导>20

(四) 教育督导与教育视导>20

三、 研究述评与本书框架>21

(一) 教育视导论著>21

(二) 相关论著>34

(三) 本书框架>45

第二章传承与变革>47

一、 清末视学制度简述>49

(一) 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49

(二) 近代新教育制度的建立>51

(三) 《视学官章程》与学部视学>53

(四) 地方视学>56

(五) 清末视学制度的特点及影响>58

二、 民初视学制度变革>61

(一) 民初对清末视学制度的沿袭>61

(二) 民初对清末视学制度的变革>63

三、 民初视学制度创立的背景>65

(一) 民初教育改革的失败>65

(二) 民初教育行政的需要>66

(三) 民初的政治需要和社会需要>67

第三章教育行政与督导机构>71

一、 教育部的沿革及中央视学机构>74

(一) 教育部取代学部: 视学机构从置员到设署>74

(二) 从教育行政委员会到大学院:

“督学”名存,机构暂废>79

(三) 教育部的恢复及其督导机构>84

二、 省教育行政组织及其视学机构>89

(一) 从纷乱走向统一的省教育行政组织及其视学机构>90

(二) 大学区及其督导机构>97

(三) 恢复教育厅之后的省督导机构>101

三、 县教育行政组织及其督导机构>105

(一) 劝学所沿革与视学设置>106

(二) 教育局轮回与视学机构>111

第四章 教育政策与督学资格>119

一、 督学任职资格述略>122

(一) 教育部督学任职资格>122

(二) 省督学任职资格>126

(三) 县督学任职资格>129

二、 督学任职资格变化路径及表现>132

(一) 资历: 注重督学求学、治学经历与教育工作经验>133

(二) 名称: 改视学为督学>139

(三) 观念: 淡化视察检查,提倡辅助指导>141

(四) 言行: 从官样批评到示范帮助>143

三、 督学任职资格变化原因>145

(一) 从重视察到兼指导的法定职责使然>145

(二) 社会对督学专业知识的期待>146

(三) 国内外教育督导理论的影响>148

(四) 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156

(五) 民国中后期教育政策的转向>160

第五章监督考核与督导队伍管理>169

一、 历史背景考察 >174

(一) 基于权力制衡和法治思想的民初教育督察理论>174

(二) 法律规程与督学权力>177

(三) 督学职业道德修养与社会期待的反差>181

二、 惩戒考绩与督学管理>186

(一) 文官惩戒制度>186

(二) 公务员考绩制度>187

(三) 伦理约束>188

三、 视学规程与督学管理>189

(一) 禁需索: 定薪酬,规范吃住行>189

(二) 防滥权: 划定视察范围>193

(三) 杜流弊: 多种督导形式并举>196

四、 专业化与督学管理>197

(一) 提高督导人员专业水平>198

(二) 召开教育督导会议>203

(三) 考核督学工作实绩>206

第六章计划标准与督导过程>213

一、 督导前准备>215

(一) 召开行前会议>216

(二) 确定视导时间和内容>219

(三) 编制视导计划>222

(四) 订定视导标准>225

二、 督导中的问题及改进>229

(一) 评价方法从主观渐趋客观>229

(二) 视导方式从单一到多元>233

(三) 视导方法从虚到实>235

(四) 视导性质从重督查转向重辅导>238

(五) 视导目的从奖惩教师转向策进教育>240

……

内容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教育体制及教育管理理论的输入速度大大加快,中国教育随同整个社会被裹挟上资本主义战车,开始了它艰难的近代化征程。在这样一个历史过程中,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及教育管理观念的转变日益加剧,新与旧、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社会与国家等种种力量在各个方面发生碰撞,由此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曾广受追捧并有所发展,对教育进行规范调整的教育行政与管理制度在近代化过程中也较早地实现了形式化。洋务运动以来,通过移植外国相关教育制度并有所创新,中国完成了近代教育行政与管理体制的初步构建。 民国教育行政在清末新教育行政制度“草创”的基础上,经历了1912—1927年的“建立时期”、1927—1928年的“试变时期”,再到1928—1949年的“改进时期”,①渐趋规范化和制度化。作为现代教育行政主要环节与功能的教育督导,其组织机构的设置、督导队伍的管理、督导工作的实施等,对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教育督导制度,既有利于从一个侧面展示中国教育在民国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进程中的历史概貌,也有助于揭示这一进程背后的组织、制度等原因。 一、研究意义与思路 民国史和民国教育史,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渐从近现代史和近现代教育史研究中独立出来的。有人对民国教育的整体状况作过综合研究,也有学者对民国教育督导作过专题考察,出现了一批颇有见地的论文、论著等研究成果。但对民国教育督导的历史沿革、队伍管理、督导方法、督导过程等具体问题的讨论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很大空间。正如学者所言:“尚未发现建国后关于民国时期教育视导制度的研究专著。”②本书试图对此进行系统考察,比较全面地展示民国教育督导的历史运作,更加全面地了解民国教育的历史面貌;通过梳理民国教育督导渐进的历史脉络,分析民国教育行政与管理的得失,以期对当前转变教育督导职能,推进教育行政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意义 本书以民国教育督导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历史沿革、督学任职资格及其变化、督导队伍管理、督导过程等方面,考察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运作,并从中央、省、县三级教育行政的起落与督导机构的兴废、教育事业发展与督学资格变化、社会期待提升与督学队伍管理、教育制度完善与督导过程规范等方面入手,对民国教育督导的机构、人员、过程等作深入讨论;同时,试从静态结构的视角分析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实际状况,以动态运行的观点,考察不同历史时期民国教育督导的发展轨迹。 1.历史的视角 选择民国教育督导作为研究对象,对民国教育督导及其运作状况进行专题研究,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考量。就历史意义而言,通过对教育与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等时代背景的勾连,考察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运作,分析其成败利钝的原因。如,罗炳之曾对当时的教育督导制度提出尖锐批评:“人选标准欠高;地位嫌低;责任不专;视察时间过短;准备不充分;调换过频致前后不衔接。”①杜佐周亦批评说:“不过视察大概情形;没有具体的批评,对于教学改进甚少贡献;敷衍从事,从未有新学说或新方法的介绍;拘守成法,关于学务调查及成绩考核等,鲜能应用新近的科学方法,如量表及测量等;所有报告不明晰,不真确,不切实际;关于扩充教育事项及宣传教育需要,亦无可见的成绩。”还有学者批曰:“视学资格太宽;视学之职务混淆不清;权力太微而难于进行;职责太泛,难期专精;多主观批评,而乏建设的指导;视学团无相当之联络;偏于纸片之督责。”③可见民国教育督导制度从建立之初起,就不断受到批评和责难。甚至有人认为:“吾国视学制度,宜可以废矣!”然而,1941年和1942年两次全国教育督导会议的召开,对“后来的教育督学制度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教育督学工作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变化”,并且,“从1930年到1949年,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督学制度”,⑥可见,民国“视学之无成绩,非视学制根本之不良”,其中既有教育督导自身的问题,也有民国的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更是由于民国的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无济于历史的改变,但至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增加我们的经验,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借鉴,少走弯路。 2.现实的视角 就现实意义而言,研究民国教育督导,不仅仅是为描述那段历史,更重要的是汲取经验教训,为今天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在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由行政管理转向依法管理,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的背景下,对民国教育督导的职能状况进行考察,有助于为当下教育督导职能的转变、教育督导制度的完善提供历史的鉴照。 …… (二)研究思路 1.历史研究与现

主编推荐
适读人群 :教育督导,教育决策者与管理者,教育研究者

本书对民国教育督导进行了系统考察,比较全面地展示民国教育督导的历史运作,更加全面地还原了民国教育的历史面貌;通过梳理民国教育督导渐进的历史脉络,分析民国教育行政与管理的得失,以对当前转变教育督导职能,推进教育行政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精彩内容

《民国教育督导研究》是“中国近代教育管理研究系列”之一。本书的撰写有两条线:一是论述,主要呈现民国及当代学者从不同视角、立场对民国教育督导的发生背景、发展路径、发挥的作用等方面的考察、认识和评价;二是实践,侧重对民国教育督导规程、条例、细则、办法等法规文本及其实施过程等史料的收集整理,力求真实、全面地反映民国教育督导的原貌,并结合史料尽可能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本书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国家重点课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AHA16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